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陈列是一门有深度和丰富内涵的学科,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份。陈列的理论和实践达到目前高度,欲再进一步发展提高,只靠实践或局部的理论和探讨是不够的,须要对陈列领域所特有的规律作系统的研究,否则,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将是盲目的。

  • 标签: 博物馆学 博物馆事业 陈列设计 陈列工作 陈列艺术 中国博物馆
  • 简介:中国北方位于欧亚大草原东端,自古以来便存在着一条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的草原游牧文化带.在这条文化带上,由于自然环境和经济类型的共性,历史上曾先后崛起过众多强悍的游牧民族,他们在中国北方乃至整个北亚地区的政治、军事、历史方面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匈奴、鲜卑就是其杰出代表.

  • 标签: 匈奴 鲜卑 人种学研究 research 中国北方 文化带
  • 简介:李石曾与世界社的创办所谓“典”(Encyclopedia),即今天所说的“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是以一家之言为中心,按词典的形式分条编写,以阐发一个时代系统的知识成果。甲午战后,中国人开始密切注意日本翻译出版界的动向,日本学者借助汇聚各种知识的“百科全书”的编纂,对日本民族进行系统西学启蒙的活动也受到了中国学者的注意。1897年,康有为发表了《日本书目志》,在生理、理学、宗教、图史、政治、法律、农业、工业、商业、教育、文字语言、美术等门类中,列出了日本文部省藏版的《百科全书》80多种单行本的篇目。1903年会文学社推出了范迪吉主译的《普通百科全书》100种。全书的原本分别是日本富山房的初级读物

  • 标签: 百科全书 世界书局 朝鲜学 杨家骆 中国学 张静江
  • 简介:<正>一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的一门人文科学。它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我国民俗学的研究,目前大都侧重于民间传承的民俗事象方面。这些民俗事象都是历史的文化传承,有它从古至今发生、发展,变异、衰亡的过程,而文献却记录了它起源、演化的轨迹。如,我们要研究现在仍在民间传承的端午节习俗,考察它的流变,就离不开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明杨嗣昌的《武陵竞渡略》等古籍。

  • 标签: 民俗学研究 民俗事象 整理文献 训话 我国古代 古习俗
  • 简介:“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侍坐》这是孔子的教育理想,是自古以来中国读书人一直坚持和践行的方式,也是世界各国都一直非常重视的教育形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旅行的意见》,提倡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研旅行。这是让学生融入自然、走向社会,增进学识、学会生存,拓展视野、感受时代,锤炼意志、

  • 标签: 教育理想 学会生存 在路上 春服 冠者 万卷书
  • 简介:众所周知,斯里兰卡是一个小国,但是具有丰富多采的文化遗产。我国同亚太地区许多国家一样,蒙受过长期的殖民统治。四十一年前我们获得独立以来,始终竭尽全力挺身屹立。考虑到亚太地区,特别是斯里兰卡博物馆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我认为这段历史背景具有重大的意义。虽然具有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斯里兰卡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但是我必须坦率地承认,我们不很幸运,博物馆研究,做为一种单独的研究内容未能创造条件使博物

  • 标签: 博物馆学 博物馆工作 一百五 四十一 殖民统治 历史背景
  • 简介:<正>周熙在主持北洋实业期间,先后创办了启新洋灰公司与滦州煤矿公司。这两个企业为北洋实业的两大支柱。关于周熙创办滦州煤矿公司,笔者在今年第一期《历史教学》上已有专文介绍;本文讨论的是周熙在创建和发展启新洋灰公司中的作用。

  • 标签: 周学熙 水泥厂 洋灰 袁世凯 新公司 德璀琳
  • 简介:李兆洛(1769-1841),清代学者、文学家。字申耆,晚号养一老人,阳湖(今属江苏常州市)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选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改凤台知县;后主讲江阴暨阳书院达20年。

  • 标签: 李兆洛 学思 方志 清代学者 文学家 常州市
  • 简介:由于经济建设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过去这些年,许多地方的政府部门一直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未把大量的历史古镇和古村落作为保护对象,以至20世纪80年代还星罗棋布的古镇及古村落,如今已寥若星辰。在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数亿农民正陆续被要求移居新城镇。那些留存下来的古镇,也纷纷面临着被开发,面临着遭到“建设性破坏、开发性破坏、旅游性破坏”的危险!

  • 标签: 保护与开发 古镇 20世纪80年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学思 博弈
  • 简介:<正>辑佚是将久已散佚的书,见载于其他书籍中的一句一段辑录出来,再加以编辑,复为原书。辑佚这门工作开始于何时,据章学诚《校雠通义》卷一“补郑篇”所说:“昔王应麟以《易》独传王弼,《尚书》止存《伪孔传》,乃采郑玄《易》注、《书》注之见于群书者,为《郑氏周易》、《郑氏尚书注》。又以四家之诗,独《毛传》不亡,乃采三家诗说之见于群书者,为《三家诗考》。嗣后好古之士,踵其成法,往往缀辑逸文,搜罗略编。”章学诚此说认为辑佚古籍工作,是开始于南宋时王应麟。但是在王应麟以前的辑本古书,不是没有,还是很多;所以叶德辉的《书林清话》中有“辑刻古书不始于王应麟”一条,他例举

  • 标签: 王应麟 叶德辉 起源 辑本 永乐大典 郑氏
  • 简介:2016年1月30日,我的导师、原《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林钢先生永远放下了手中的笔,无需再为新闻而奔走了。天地之间,除父母家人,老师是天下学子心目中尤为亲近、尊敬的人。师生之间没有血缘,师者以道相传,尽心授业,点燃薪火,照亮后来者的前程。我在新闻道路上的领路人林钢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导师。他将我领入新闻之路,送进记者队伍,又看着我在这条道路上跋涉30年,时常为我指点迷津。不仅如此,他身为典范,离休之后将'官帽'一抛,执记者之笔,热诚而坚韧地当了一回专业'汽车记者',而且当出了名堂,佳作迭出,遂有综合性

  • 标签: 导师林钢 新闻学导师
  • 简介:宋代理学经周敦颐、二程以迄朱熹而集其大成。朱熹之学在其生前虽曾遭到朝廷禁毁,但至理宗朝就已受到推崇,不仅屡有追赠,更于淳祐元年(1241)从祀孔庙,标志着理学的地位事实上已经确立。而元朝代宋以后,朱学备受尊崇,不仅体现在朝廷的政治文化思想上,如延祐年间复开科举,

  • 标签: 《诗经》学 朝代 尊崇 元代 朱熹 科举
  • 简介:在中国古代的文献典籍中,“文章”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概念,作为书面文字的专称之后,成为所有文体的总称;当它专指诗之外的骈、散文体,在发展的长途上又是复杂多变。本书既定名为《中国历代文章论著选》,有必要对于那复杂多变的态势尽可能地清理一下。

  • 标签: 文章学 散文体 论著 定名 中国古代 清理
  • 简介:<正>宋代是我国史学的昌盛时期,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史学家,王应麟也应是其中之一。惜迄今尚乏专文研究。本文拟对王应麟和他的《困纪闻》作一初探,以作引玉之砖。一、王应鳞的学术渊源和成就王应麟(1223—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学者又称厚斋先生。浙江庆元府(今宁波)人。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他于宋理宗淳佑元年登进士位,年仅十九。初任西安(治所在今浙江衢州)主簿,继而历任太常博士、秘书郎、著作郎、起居舍人兼国史编

  • 标签: 王应麟 学术渊源 全祖望 史学家 清代学者 宋理宗
  • 简介:本文搜集唐宋时期编写的蒙书,对其书名、卷数、作者、写作年代做了考证,以时代分,中唐1种,晚唐7种,五代1种,北宋15种,南宋63种。从数量看,宋约为唐的十倍,南宋是北宋的四倍多,质量也是越来越高。这意味着唐宋时期接受启蒙教育的人群在不断增加。更具体说,初、盛唐接受启蒙教育的人数甚少,中、晚唐有所增加,北宋比唐多,南宋增幅最大。由此出发,重新审视唐宋历史,有两点新的认识。其一,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历来传为美谈,其实,在它的辉煌背后,存在着苍白的一面。从初唐、盛唐没有编写一部启蒙书看,它是不关心广大庶民的教育的,再结合这一时期较高层次教育存在的严重缺陷,必然影响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制约之后的发展。其二,唐代在安史之乱以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全面衰退,昔日辉煌,不再重现。为什么?以往,人们多把这一切全归咎于安史之乱。合理吗?金宋战争延续的时间更长、涉及地域更广,但南宋中兴了,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它与北宋同登华夏文化的最高峰。个中原因与宋比唐更关注教育的普及、素质的提高,唐代的国民素质不如宋代有密切关系。它不是唯一的原因,也应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 标签: 唐宋 蒙学书 重新审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