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7 个结果
  • 简介:“东孔梅溪”何人?署名梅溪者何人?《风月宝鉴》批语系何人之批?胡适、吴世昌、吴恩裕等曾经从不同角度研究过这三个问题中的一个或一个问题中的一面。其实这三个问题即为一个问题,署名梅溪者即《风月宝鉴》批语作者即东孔梅溪。本文具体论述了这个观点,同时亦具体评价了胡适、吴世昌以及吴恩裕的相关研究。

  • 标签: 《风月宝鉴》批语署名梅溪批语 东鲁孔梅溪 同一人
  • 简介:<正>上个世纪末,听说云南凤庆县的东北部有个史镇,是个古驿站。据载,史镇是早年凤庆、史、巍山、下关、丽江、中甸到西藏,凤庆、史、下关、昆明、至省外,大理、下关、巍山、史、凤庆、镇康、耿马、至缅甸等三条驿道的中间必经中转的驿站。可想而知,早年南来北往的马帮必经的史镇,是何等的红火!

  • 标签: 鲁史镇 古驿道 凤庆县 民族聚居 中甸 中转枢纽
  • 简介:安妮·普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她的小说《船讯》中诸多的象征与意象大胆新奇、无所不在,尤其是在人物名字的设计上,她充分利用了语言学心理词汇的语境效应因素,使得读者对人物的刻画与理解更加清晰与准确。

  • 标签: 安妮·普鲁 《船讯》 心理词汇 语境效应
  • 简介:身体的历史是一个不断被诋毁、排斥和压制的历史,而这一进程随着工业文明的繁荣而达到顶峰。D.H.劳伦斯感受到了这一对身体的压制,因此,以文字的方式反抗压制、帮助身体突围成为他终生的事业。在《特莱夫人的情人》中,这种努力以最为彻底的方式得以表达。劳伦斯描绘了一片葱茏的小树林,它构成了一个前现代的伦理共同体,傲视外部丑恶的工业文明。在这一自足的空间中,人们遵循着迥异于主流价值体系的伦理价值观,身体和欲望自由地呼吸,得到了彻底的解放,人也因此而获得新生。在伦理上,这一空间以隐喻的方式与外部世界形成了根本性对抗。这不仅是劳伦斯对压抑身体的工业文明及其所代表的工具理性进行的最激烈批判,更为重要的是,这部作品实质上也是劳伦斯对新的伦理共同体的虔诚召唤和建构。

  • 标签: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身体 工业文明 伦理共同体
  • 简介:美国导演尼尔·洛姆坎普因《第九区》而声名大噪,其后推出的《极乐空间》和《超能派》,也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和口碑。生态立场是现代科幻影片的一个重要标识,洛姆坎普的电影也是如此。但他却并未如许多影片那样,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矛盾,而是将视线转向人类自身,以“小人物”而非“大英雄”的视角,表明其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态度。文章从生态视角、生态空间以及生态反思三个方面,解读洛姆坎普电影创作的生态立场。

  • 标签: 尼尔·布洛姆坎普 电影 生态立场
  • 简介:<正>一“人是一种怀有希望的动物,倘若他写的悲剧能够使人对破灭了的希望感到悲伤的话,那么,这本身就会给他带来希望。”西班牙当代著名的戏剧家埃罗·巴列霍(BueroVallejo)自1946年起满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西班牙战后的现实,剖露了西班牙人的心灵,在沉寂了多年的西班牙戏剧舞台上激起了阵阵波澜,使西班牙戏剧重新放射出光彩,引起了欧美剧坛的重视。西班牙是个具有戏剧传统的国家,早在十

  • 标签: 基金会 戏剧家 舞台 西班牙人 监狱 内战
  • 简介:本文是对俄裔美籍诗人,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瑟夫·罗茨基生平和创作的观照.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在分别追溯了罗茨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过程之后,文章透过罗茨基创作中折射出来的种种"矛盾",猜度了诗人诗歌美学的独特构成,又通过对罗茨基与诗歌传统之关系的考察,说明了罗茨基在二十世纪俄语诗歌、乃至世界诗歌中的地位和意义.

  • 标签: 布罗茨基 生平 作品创作 俄裔美籍诗人 诗歌美学 俄语诗歌
  • 简介:隆斯伯里”学派中的叶君健[英]迈克尔·斯卡梅尔最近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笔会代表大会上,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章节在叶君健这个人物身上显现出来了。他曾经是佛吉尼娅·吴尔芙的外甥朱理安·贝尔的朋友。当奥登和伊雪乌德于1937年在中国访问的时候,他给他们介...

  • 标签: 斯伯里 吴尔芙 国际笔会 英国文学史 吉尼 乌德
  • 简介:在十余年前的上海,敏第一次进入我的视野。那是2008年春申原创文学奖的颁奖礼上,70后女作家云集,敏是其中之一。她引起我的关注,并非因为其多么出众,反倒恰恰因为她是一群装扮时尚、谈锋甚健、笑声朗脆的女作家中最“不起眼”的那一个,衣着素朴、表情木讷、笑意腼腆。就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平凡气质,隐隐地吸引了我,于是由人入文,开始关注她的小说。

  • 标签: 欲望叙事 鲁敏 小说 荷尔蒙 女作家 文学奖
  • 简介:2017年10月,敏出版了数易其稿的长篇小说《奔月》①。这部被敏自称为“胆汁深处的一种极端逆反”,对日常生活“充满质疑、否定和嘲讽”②的小说,以极具形式感的双线并行方式展开叙述,从名叫小六的南京女人遭遇的一次事故启动故事。偶数章节讲述了她为了摆脱现实造成的压抑之感,抖落束缚肉身的沉重之物,追求可以栖身的自由乌托邦与无名之境。

  • 标签: 长篇小说 《奔月》 鲁敏 精神分析 人格象征 范本
  • 简介:<正>1973年初春的一个夜晚(准确地说是9月23日深夜22点30分),当代拉丁美洲文坛上的巨星,智利著名诗人巴勃罗·聂达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溘然长逝。关于他的死因,至今还不甚清楚。有人说他

  • 标签: 作品 文学创作 名字 作家 札记 智利
  • 简介:孤独在平凡人生中通常只被当做一种无聊沉闷的惯常经验,但在短诗《海子在昌平》里诗人徐却把一种孤独体验推向了地老天荒的境界,并在那种境界中复活了一个执著坚忍的诗性灵魂,从而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的诗性人生的深刻体认,以及对人类精神中那渐逝渐远的幽暗诗光的苍凉追怀。

  • 标签: 《海子在昌平》 徐鲁 诗歌 孤独体验 人生感悟
  • 简介:英国著名诗人T.S.艾略特的《普弗洛克的情歌》是一首典型的现代主义诗歌,其现代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意识流技巧的运用上:内心独白、碎片并置、自由联想、时空倒置。意识流技巧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诗歌的表现时空,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 标签: T·S·艾略特《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现代性 意识流
  • 简介:<正>曾经有人这样赞扬一个好莱坞女演员——天使脸孔,天使身材,配得上这个评价的女孩名叫德·巴里摩尔。星梦奇缘巴里摩尔家族的演艺历史差不多就跟好莱坞本身一样悠久。德的爷爷约翰·巴里摩尔从默片时代起就是华纳公司的头牌签约男演员,也是好莱坞最早的一批明星之一;德的父亲约翰·德·巴里摩尔(或者叫小约翰·巴里摩尔)在1950年主演了第一部电影,从1970年

  • 标签: 德鲁 男演员 女演员 戏梦人生 金球奖 卡梅隆
  • 简介: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自然及动物的冲突,是生态文学动物叙事中典型的两种风格。和谐型是通过文学作品的塑造,使人类脱离了对动物及大自然的利用与索取,发自内心真诚地爱惜动物的生命和宝贵的自然资源。动物及自然万物在人类眼中都有其存在的自然价值及权利,在生态伦理观念转变的过程中,人类赋予自然万物强烈的生命意识。冲突型通过对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对立冲撞关系的描摹,揭示当下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和谐整体观,人类伦理世界与生态文明伦理世界的矛盾与冲突,进而呼吁人类赋予动物自然生命与道德地位,尽可能地脱离人类中心主义,将人类自身与动物及自然万物视为平等,与自然万物建立起和谐共生、积极合作、健康竞争的关系。

  • 标签: 伦理叙事 系列小说 人类中心主义 动物叙事 人与自然 解读
  • 简介:我相信,一个民族深沉的悲伤注定要让我的诗歌成为人民的记忆因为当所有的岩石还在沉睡是我从源头啜吸了我们种族黑色魂灵的乳汁而我的生命从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奉献给了不朽和神奇……才让那逝去的一切变成了永恒!——引自吉狄马《想念青春》一诗人和所有的人一样,都是带着影子上路的人。然而,在常人那里,影子只是折射人的肉身,而

  • 标签: 吉狄马加 诗歌意象 彝族诗人 汉诗 少数民族 诗歌创作
  • 简介:近日,由科幻世界杂志社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世界奇幻大师盖伊·夫里尔·凯作品研讨会”在北师大文学院励耘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幻想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 标签: 加拿大 北京师范大学 专家学者 报告厅 杂志社 世界
  • 简介:<正>近几个月,一直在读吉狄马,或者更确切地说,一直在再读吉狄马。一个优秀的诗人,是值得反复读的;一个优秀的诗人,也是经得起反复读的。我甚至还带着吉狄马的诗集,走到青藏高原,走到黄河源头,走到青海湖边,走到天山天池。远离都市,回到宁静的自然,读吉狄马,会有另一番

  • 标签: 吉狄马加 诗歌作品 诗探索 黄河源头 那拉提草原 这个世界
  • 简介:在当代后种族主义文化语境之下,种族问题往往包含着性别隐喻。赵健秀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甘丁之路》一以贯之将性别身份作为种族和政治抗议的手段。在小说中,赵健秀探讨了华裔美国男性在特定的文化和种族语域中面对的性属焦虑,进而运用性别政治式的文学抗争手段:安排华裔男性成为在场、设置独特的男性空间、设计阳刚十足的男性充当故事的主要动作者和叙述者等,以此打破亚裔男性被长期消音和扭曲的历史。本文借鉴修辞性叙事理论,采用文本分析和文化批评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作家凸显华裔美国男性气质和以性别身份强化政治抗议的叙事目的、文本的叙事手段和读者所感知的叙事效果之间的有机互动关系。

  • 标签: 《甘加丁之路》 华裔美国男性气质 修辞性叙事 性别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