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的废物垃圾越来越多,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具有产生物质转化和降解作用,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将微生物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使垃圾无害化降解和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成为可能。

  • 标签: 环境工程 固定化酶 固定化微生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将金属盐法与光镜、电镜技术相结合,研究中华绒螯蟹精子形成过程中酸性磷酸分布的变化。研究表明,在精子形成的早期,酸性磷酸由细胞质中的内质网小泡上产生,随后出现在细胞核内、顶体囊膜上及顶体管内,并且反应产物逐渐由分布均匀的细密颗粒聚集成分布均匀的较大的颗粒:当精子成熟后酸性磷酸均匀分布在顶体管中,反应产物颗粒比较大,穿孔器部分发现有少量酸性磷酸分布。

  • 标签: 生物化学 精子发生 酸性磷酸酶 中华绒螯蟹
  • 简介:于2014年11月10日、2015年1月17日和4月12日,在鄱阳湖区南矶山湿地和常湖池湿地,采集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群落、南荻(Triarrhenalutarioriparia)群落、茭白(Zizaniacaduciflora)群落、灰化薹草(Carexcinerascens)群落土壤和光滩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样品中各形态的碳含量和过氧化氢、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南叽山湿地,2015年1月17日,南荻群落土壤微生物呼吸CO2量最大,2014年11月10日和2015年4月12日,茭白群落土壤微生物呼吸CO2量最大;2015年1月17日和4月12日,南荻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最大,2014年11月10日,茭白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最大;2015年1月17日,南荻群落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最大,2014年11月10日和2015年4月12日,灰化薹草群落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最大。在常湖池湿地,2015年1月17日,南荻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都最大;2014年11月10日和2015年4月12日,各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差异不显著;2015年4月12日,灰化薹草群落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最高。2015年1月17日,土壤过氧化氢活性最低,且显著低于4月12日(p〈0.05);2015年1月17日,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最高;在南矶山湿地,2015年1月17日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都显著高于2014年11月10日(p〈0.05),在常湖池湿地,脲酶活性差异不明显,2015年1月17日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4月12日。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过氧化氢活性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与土壤pH显著相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与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正相关。

  • 标签: 植物群落 碳含量 酶活性 鄱阳湖湿地
  • 简介:碱性磷酸能催化有机磷分解释放正磷酸盐,对湖泊治理研究具有生态学意义。以徐州市云龙湖为研究区,于2008年9月4日在云龙湖东、西两个区域共布设20个采样点,测定了沉积物的碱性磷酸活力,研究沉积物中碱性磷酸的分布及其活力与营养盐(总氮和总磷)的关系。结果表明,云龙湖东、西区沉积物的碱性磷酸活力的最大值都出现在沉积物表层(0~3cm层),最小值都出现在底层(7~11cm层);云龙湖东区上覆水中总氮和总磷含量高于西区;云龙湖东区沉积物中总磷和总氮含量的最大值都出现在底层,而西区则都出现在表层;东、西区沉积物中层(4~6cm层)的碱性磷酸活力都与其总磷含量显著正相关(东区:r=0+776,n=10,P〈0.01;西区:r=0.642,n=10,P〈0.05),研究区沉积物中层是碱性磷酸的活跃层;东区沉积物底层的碱性磷酸活力与其总氮含量显著正相关(r=0.838,n=10,P〈0.01);东、西区沉积物表层的碱性磷酸活力与其总磷和总氮含量不相关。

  • 标签: 碱性磷酸酶活力 沉积物 磷元素 氮元素 云龙湖
  • 简介:IPCC2014综合报告指出亚热带地区降雨将会减少,这会对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微生物和活性产生怎样的影响引起极大关注。以福建省三明市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200年生米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在实验样地布设原位隔离降雨实验,共设置隔离30%降雨、隔离60%降雨和对照3种处理。2017年4月对不同处理进行土壤采样,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对隔离降雨的响应。结果表明:隔离降雨(30%和60%)显著降低了0~10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总氮(TN)和土壤水分含量(SWC);但对10~20cm土层影响较小。隔离30%降雨处理0~10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分别比隔离60%降雨处理增加了20.73%和15.71%;10~20cm土层土壤中各处理之间MBC含量及MBN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冗余分析(RDA)表明:TN和MBC是促使0~10cm土层活性发生变异的主要因素,其解释度分别为43%和16.5%;10~20cm土层土壤活性变异的主要因素是MBC,其解释度是58.1%。2个隔离降雨处理均增加0~10cm土层土壤多酚氧化(PHO)、过氧化物酶(PEO)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NAG)活性,却降低了10~20cm层土壤多酚氧化(PHO)和酸性磷酸(ACP)的活性。

  • 标签: 米槠天然林 隔离降雨 土壤微生物 酶活性
  • 简介:以鄱阳湖湿地灰化薹草(Carexcinerascens)洲滩表层土壤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内水分控制实验方法,设置不做任何处理的自然裸露、含水量保持在30%、放置在水面下10cm和100cm处4种不同水分梯度处理,土样经过42d处理后,研究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和土壤活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放置在水面下的土样的含水量、pH和总有机质含量都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含水量保持在30%的土样的微生物的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最高,自然裸露处理下的最低;放置在水面下的土样的基础呼吸强度、乙酰氨基葡萄糖苷活性、磷酸活性、β-木糖苷活性、酚氧化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显著大于其它处理,且淹水深度对微生物的生物活性无显著影响。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灰化薹草洲滩表层土壤性质及其微生物和特性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

  • 标签: 土壤微生物 水分梯度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 灰化薹草草洲 鄱阳湖湿地
  • 简介:一个12周的饲养试验进行评估膳食水苏糖对生长性能的影响,消化活性和肠道结构的少年多宝鱼(大菱鲆)。五等氮(粗蛋白49.58%)和isolipidic(粗脂肪10.50%)日粮配方含有0(对照),0.625%(s-0.625),1.25%(s-1.25),2.5%(s-2.5)和5%(S-5)水苏糖,分别。随着水苏糖水平升高,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等多宝鱼,特定生长率,最终的平均体重,增重率和饲料效率,显著增加(P<0.05),然后稳定。鱼喂S-5采食量显著高(P<0.05)比其他组的鱼。活动关系的胰蛋白,肠酪蛋白,胃和肠道淀粉的水苏糖的显著影响(P<0.05)。胰蛋白和肠酪蛋白的活动的最高值是在s-1.25观察组,对照组以观察胃淀粉活性最高,肠淀粉活性最低。没有病变或损伤在所有处理鱼的远端小肠结构,而在远端小肠简单褶皱高度显著增加(P<0.05)时,1.25%或2.5%是在日粮中添加水苏糖。这些结果表明,中等水平的水苏糖(1.25%)改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消化活性和少年多宝鱼远端小肠结构。

  • 标签: 消化酶活性 肠道形态 生长性能 水苏糖 大菱鲆 少年
  • 简介:我们曾报道了短梗霉菌产生的高纤维素产量98。在这项研究中,羧甲基纤维素(CMCase)在培养的细胞。短梗霉98的纯化至均一,与的最大产量为4.51U(mg蛋白)-1。SDS-PAGE分析表明,纯化的的分子量为67.0kda。具有相当的敏感性为40℃纯化的的最适温度,比从其他真菌的cmcases低得多。该的最佳pH值为5.6,和活动的个人资料被稳定在一个范围内的酸度(pH5,0-6.0)。这种被激活Na+,Mg2+,Ca2+,K+,Fe2+和Cu2+,然而,它是由Fe3+,Ba2+,Zn2+,Mn2+和银离子抑制。公里和纯化的的Vmax值4.7mgml-10.57pmolL-1min-1(mg蛋白)1,分别。只有大小不同的低聚糖,羧甲基纤维素(CMC)释放与纯化的水解后。该基因编码的是A.霉98个克隆,其中包含一个开放阅读框(eu978473)意义。推导的蛋白质含有超家族的保守结构域(糖基水解家族5)。的N-末端氨基酸序列的纯化的是m-a-p-h-a-e-p-q-s-q-t-t-e-q-t-s-s-g-q-f,这与从克隆的基因推导一致。这表明,纯化的是由克隆纤维素基因在酵母编码。

  • 标签: 羧甲基纤维素酶 出芽短梗霉 基因克隆 海洋酵母 纯化 SDS-PAGE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