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家兔A型魏氏梭病,又称产气荚膜梭性肠炎,是由A型魏氏梭产生的外毒素引起的肠毒血症,是以腹泻为特征的兔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均高,对养兔业的危害极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 标签: A型魏氏梭菌病 肉兔 防治 诊断 梭菌性肠炎 肠毒血症
  • 简介:为了查明某规模化蛋鸡场疑似沙门氏感染病例的病原,从而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分别采集发病鸡的肝脏、脾脏和心血,进行了组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特性培养、生化鉴定及血清学特性观察,采用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分析了2株分离对9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表明:2株分离为鸡白痢沙门氏,分离株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阿奇霉素等不敏感。说明该蛋鸡养殖场的产蛋鸡中已经存在耐药的沙门氏感染,鉴于沙门氏为垂直传播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建议该场要注意日常饲养管理中抗生素的合理、安全使用。

  • 标签: 鸡白痢 沙门氏菌 分离培养 生化鉴定 药敏试验
  • 简介:犊牛腹泻是产后不久的犊牛因不能完全适应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种以消化不良.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疾病。此病对犊牛生长.发育、成活都有很大影响,发病后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犊牛脱水,酸中毒等不良后果.对养牛业危害较大。

  • 标签: 犊牛腹泻 复方敌菌净 治疗 口服液 自制 消化道疾病
  • 简介:为对熊岳地区某肉鸡场的疫情进行确诊,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大肠杆菌与沙门氏混合感染。通过药敏试验,建议养殖户选用对两种病原高度敏感的药物(硫酸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并提出了防控病原混合感染的建议。

  • 标签: 肉鸡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混合感染 诊治
  • 简介: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多发疾病,给奶业及养殖业造成了巨大危害。据报道,该病在美国的发病率约为46%,在日本平均发病率为45.1%,每年因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50亿美元[1]。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原因众多,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已知的微生物多达220种,其中20余种为常见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

  • 标签: 牛乳房炎 病原菌分离 药物敏感性试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停乳链球菌 无乳链球菌
  • 简介:猪肺炎支原体是猪地方性肺炎(EP)的主要病原因子,也是最重要的猪呼吸道病原之一。很难将该病原从感染猪群中根除掉并保持猪场无感染。因此,大多数努力旨在控制该疾病。本文介绍了猪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的特点和控制,并重点讨论它与其它病原的相互作用。

  • 标签: 猪肺炎支原体 相互作用 病原菌 地方性肺炎 病原因子 流行病学
  • 简介:沙门(Salmonella)属肠杆菌科,在自然界分布广,对人和畜禽均有致病性,同时该病的发生也易继发其他疾病,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沙门属均有致病性,具有极其广泛的动物宿主,最常侵害幼、青年动物,使之发生败血症、胃肠炎及其他组织局部炎症,易对成年动物引起散发性或局限性沙门病。

  • 标签: 沙门菌病 肠杆菌科 琼脂平板 沙门菌属 赛鸽 革兰染色镜检
  • 简介:对松乳多糖(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在鸡胚水平上进行了抗新城疫病毒研究。接种致死量的新城疫病毒和不同浓度松乳胞内多糖(或胞外多糖)混合液到9~11日龄鸡胚。通过测定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死亡鸡胚尿囊液血凝效价评价多糖对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松乳胞外多糖对病毒没有抑制作用,不能延长新城疫病毒对鸡胚的致死时间,也不能降低血凝效价;松乳胞内多糖对新城疫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减缓了鸡胚的死亡,降低了血凝效价,但是对病毒不能完全杀灭。

  • 标签: 松乳菌 胞内多糖 胞外多糖 新城疫病毒
  • 简介:因检出沙门氏污染等问题,8种美国冻肉制品被中国宣布暂停进口或限期整改。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在官方网站发布了新一批进口食品违规企业名单,宣布暂停进口美国7家企业的8种冻肉制品。其中包括全球最大肉制品生产商泰臣食品公司(TysonFoods,Inc)的冻鸡肉,原因是在中国口岸检出致病性微生物沙门氏

  • 标签: 沙门氏菌污染 进口食品 美国 冻肉 国家质检总局 致病性微生物
  • 简介:采用平板稀释法,用MRS和M17培养基从鸡的新鲜粪便中分离出7株,进一步初筛得到3株对普通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且他们的菌落是圆形稍扁平的黄色菌落,周围培养基变为黄色,根据这些特征初步将其定为乳酸。观察发现其中编号为1,5,7的LB平板上的圆形滤纸片周围有抑圈,初步筛选出1,5,7号,保留有抑活性的1号,5号,7号菌株。各的抑圈直径分别为:1号:11mm;5号:13mm;7号:10mm。进一步用弱毒型大肠杆菌作为实验复筛得到对弱毒型大肠杆菌抑圈直径最大的菌株为5号菌株。糖发酵实验,吲哚实验,伏—普实验,甲基红实验进一步验证其为乳酸,显微镜下观察有杆状和链球状两种菌株。乳酸产生益菌素对革兰氏阴性的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革兰氏阴性的抑制作用为近年来新发现,所以尤其受关注。

  • 标签: 乳酸菌 大肠杆菌 抑制 分离 筛选
  • 简介:牛布氏病是由布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以母畜流产和公畜睾丸炎为特征。控制本病的主要方法是消灭病畜、保护健康畜定期预防免疫。布氏病活疫苗(S2株)用于预防羊、猪和牛布氏病。免疫期,羊为36个月;牛为24个月,猪为12个月。口服接种,也可肌肉注射。该疫苗使用方便、免疫期限长、免疫效果好,因而被广泛使用。笔者曾遇到一例牛注射布氏病活疫苗后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例,

  • 标签: 布氏菌病 过敏反应 活疫苗 诊疗报告 预防免疫
  • 简介:[目的]确定大肠杆菌菌液刺激蝇蛆产生浓度高、活性强的抗菌肽时间和蝇蛆饲喂家禽的安全性。[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菌液分别与麸皮混合饲喂蝇蛆,于10、24、48h分别收集存活蝇蛆并对其粗提取抗菌肽,

  • 标签: 大肠杆菌 抑菌活性 抗菌肽 蝇蛆 浓度 测定
  • 简介:近几年来,我国很多奶牛养殖主产区的规模奶牛场(园区)出现了一种以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瘸死率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急,症状不明显,死亡快,常来不及治疗即死亡,对养牛业危害较大。由于病牛不见任何症兆而突然死亡.所以称奶牛“猝死症”。主要可概括以下几种:一是由奶牛误食氟乙酰胺污染的饲草或饲料致发本病;二是由于奶牛严重缺硒引起的急性死亡;三是感染A型魏氏梭苗致发本病。本文主要介绍一下由魏氏梭引起的奶牛猝死症的防治。

  • 标签: 规模奶牛场 魏氏梭菌 猝死症 防治 园区 突然死亡
  • 简介:本文研究了面包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三联混培养物对泌乳期荷斯坦牛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20头体况接近的奶牛配对分成两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另外添加1千克/头·天混培养物,预试期7天,正试期35天,测定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产奶量及乳品质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混培养物35天后试验组产奶量显著提高了5.17%(P〈0.05),乳脂率、蛋白率、乳糖率以及尿素氮分别提高了2.17%、1.16%、1.62%、0.71%,体细胞降低20.80%(P〉0.05)。本实验证实,添加混培养物可以明显提高产奶量,对乳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标签: 混菌培养物 荷斯坦牛 产奶量 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