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重建钉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的经验。方法2002年5月-2008年9月应用重建钉治疗36例股骨转子部骨折病人,手术使用骨科牵引床,采用闭合复位,股骨颈保持15。前倾角置入2枚拉力螺纹钉,用三维瞄准器锁定远骨折端。结果3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13.6个月,3-5个月时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结论股骨转子部骨折强调闭合复位,应用重建钉治疗转子部骨折手术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 标签: 股骨重建钉 转子部骨折 股骨
  • 简介: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多发骨折,约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1/6,也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传统的分型分为Colles骨折、Smith骨折和Barton骨折。对于大多数关节外的简单骨折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可以取得良好效果[1]。但对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则难达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和有效固定,且常引起腕关节僵硬、骨关节炎、顽固性腕痛等并发症,需手术治疗[2]。

  • 标签: 桡骨远端 骨折治疗方法 关节面 腕关节 骨折发生率 骨折手法复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为股骨颈骨折患者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来研究对比两种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60例股骨颈骨折研究者,均是来自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治疗者,将所有的研究者以字母划分方式来细化为相同治疗人数的两组,两组均为30例患者研究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与对照组(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Harris评分以及手术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后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做详细的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手术前的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而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Harris评分要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研究组患者在手术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后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也同样比对照组的情况更好。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效果更好,在临床中更加具有应用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骨折内固定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观察甘露聚糖肽(力尔凡)与顺铂联合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恶性水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胸腔引流后注射甘露聚糖肽(力)L)30mg,顺铂60-80mg.B组引流水后注射顺铂60-80mg.每周1次。治疗中定期填写生活质量表(QOL)及毒副反应观察表。结果A组水控制有效率CR+PR83.9%(26/31);B组水控制有效率CR+PR48.3%(14/29)。A组优于B组P<0.01。A组Kamofsky标准评分上升率87.1%(27/31),对照组51.7%(15/29)。A组在改善生活质量上优于B组,P<0.01。A组的毒副反应和B组相似。结论甘露聚糖肽(力尔凡)联合顺铂胸腔内注射治疗晚期恶性水疗效较满意,并且安全、可靠。

  • 标签: 甘露聚糖肽 顺铂 胸腔注射 恶性胸水 疗效观察 胸腔引流术
  • 简介: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VATS)与开手术(TH)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心胸外科住院治疗的12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VATS,TH各60例,比较VATS与TH在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ATS组60例患者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在治疗自发性气胸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开胸手术 自发性气胸 疗效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心电图ST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分析5例非心肌梗死而运动中诱发ST抬高病人的静息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结果7912例平板运动试验病人中,有5例病人运动中诱发心电图ST抬高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非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抬高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痉挛所致心肌局部严重缺血的表现。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ST段抬高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辅助性抗凝治疗可降低接受溶栓治疗的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发梗死和死亡的风险。首个被评估用于此种适应证的抗凝药物——普通肝素(UFH),由于大多不经肾脏清除,且具有半衰期短,抗凝作用可逆转以及临床医师对该药较为熟悉等特点,一直被临床应用。但患者对UFH的抗凝反应不可预测,且患者必须接受凝血监测.达到抗凝疗效的时间也因人而异。这就成为了一个问题,因为UFH在未能达到抗凝效果时,可使再发缺血事件风险增加。

  • 标签: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抗凝治疗 再发梗死 溶栓治疗 普通肝素 抗凝药物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不同年龄小儿的护理需求,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随着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不同年龄的小儿呈现出不同的护理特点和需求。在0-2岁的婴幼儿阶段,护理重点在于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如喂养、睡眠和尿布更换等,并建立安全稳定的护理环境。在3-6岁的幼儿阶段,护理需求逐渐向自我独立发展,护理重点包括培养自理能力、促进社交能力和认知发展,并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在7-12岁的学龄儿童阶段,护理需求更加多样化,包括监护学业进展、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和引导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等。因此,针对不同年龄的小儿,需要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护理方案,综合运用环境管理、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等多种护理手段,以满足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 标签: 小儿 护理需求 自理能力 社交能力 认知发展
  • 简介:16排螺旋CT矢状重建能提供类似磁共振成像(MRI)的腰椎间盘图像,对骶部曲度过大患者椎间盘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对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98例骶部曲度过大患者椎间盘病变部位行16排CT螺旋扫描(其中19例先行椎管造影),并进行矢状重建及轴位重建。通过对脊椎的矢状重建图像及任意角度的轴位图像进行分析,探讨骶部曲度过大患者的椎间盘病变在16排螺旋CT矢状及任意角度的轴位状重建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骶椎间盘病变的诊断率。

  • 标签: 矢状重建 脊椎 诊断 螺旋CT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因发现肛周有肿物入院。经检查,诊断为直肠癌,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乙状结肠造口术。术后第7天,骶骨前引流管引出约400ml淡黄色液体。此后,引流液逐日增加,每日引流出约1000ml淡黄色液体,给予持续导尿,尿管引流尿量和骶骨前引流液数量相当,并经过骶骨前引流液生化检验为尿液,诊断为尿瘘^[1]。经过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提示左输尿管下段显示不清。行CT尿路造影检查,左输尿管下段狭窄并尿瘘。经过抗感染及增加营养治疗,病情无好转。

  • 标签: 膀胱腰大肌悬吊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 输尿管尿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方案对产妇分娩结局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扑克牌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100例)与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未实施镇痛方案,观察组采用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方案干预方法。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对其提供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方案干预可改善产妇分娩结局,降低剖宫产率,并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腰麻-硬膜外阻滞镇痛方案 产妇 分娩结局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高龄产妇剖宫产术中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产妇开展研究,并定为两个组别,观察组给予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经对比,观察组麻醉效果较高,在运动感觉阻滞时间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高龄产妇剖宫产术中。硬联合麻醉可提供较好的麻醉效果,比硬膜外麻醉效果更好,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高龄产妇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联合阻滞麻醉与连硬外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1年 11 月至 2022年 11 月在我院分娩的 80 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0 例。观察组采用硬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连硬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联合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优于连硬外阻滞麻醉,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缩短产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连硬外阻滞麻醉 分娩镇痛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