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KDM5A在人牙髓细胞(hDPC)中的表达模式及成牙本质分化诱导对其表达量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DPC,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和Westernblot检测第1代至第8代(P1-P8代)hDPC中KDM5A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免疫荧光检测KDM5A在hDPC中的分布;对P3代细胞进行成牙本质分化诱导,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检测KDM5A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体外传代培养hDPC中可检测到KDM5A的表达,KDM5AmRNA和蛋白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hDPC细胞质及细胞核中均表达KDM5A;成牙本质向分化诱导7和14d,KDM5AmRNA和蛋白量高于未诱导组细胞,诱导14d表达量高于诱导7d(P〈0.05)。结论hDPC表达KDM5A,矿化诱导可提高KDM5A的表达。

  • 标签: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KDM5A 牙髓细胞 成牙本质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组蛋白去甲基化JMJD3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体外多潜能性及成骨分化的生物学调控作用。方法:用离心和贴壁培养相结合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四肢骨BMSCs,分别用含JMJD3-shRNA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慢病毒干扰载体(实验组)及含无关序列的GFP慢病毒载体(对照组)转染BMSCs,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两组BMSCs中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上三甲基化(H3K27me3)及干细胞多潜能转录因子Oct4、Nanog、Sox2的表达,并比较两组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实时定量RT-PCR、Westernblot、茜素红染色检测两组细胞的体外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BMSCs的H3K27me3表达水平升高,具有更强的克隆形成能力,且表达更强的Oct4、Nanog、Sox2等多潜能因子;体外成骨诱导7d后,实验组BMSCs中RUNX2等成骨分化基因表达下降,诱导14d后,钙结节形成较对照组少。结论:抑制JMJD3表达可增强BMSCs的干性特征,抑制其成骨分化。

  • 标签: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JMJD3 表观遗传修饰 干性 成骨诱导 JMJD3
  • 简介:目的:研究婴幼儿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组织中一氧化氮合(NOS)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检测49例血管瘤和29例血管畸形组织中NOS1、2、3蛋白的表达.分别采用秩和检验的Mann-Whitneytest和Kruskal-Wallistest法,比较两组和多组等级变量间的差异;使用标准正态分布统计量Z、χ2确定P值,或直接用精确概率法计算P值,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全部资料的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8.0统计软件包完成.结果:49例血管瘤组织中,NOS1、2、3蛋白的阳性率为分别为2%、38.8%和38.8%;29例血管畸形组织中,NOS1、2、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0、3.5%和3.5%;血管瘤组织中NOS2、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血管畸形(P<0.001).增生期血管瘤组,NOS2、NOS3蛋白的阳性率及消退期血管瘤组NOS3蛋白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血管畸形组(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07).年龄<13个月组和<13~24个月组,血管瘤的NOS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24个月组(P分别为0.009和0.003).结论: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中NOS蛋白的表达不同,提示两者在病理生理方面存在差异.

  • 标签: 血管瘤 血管畸形 一氧化氮合酶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Ezrin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iNOS)在黏液表皮样癌(MEC)中的表达以及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高分化MEC、24例低分化MEC,以及正常唾液腺组织中Ezrin蛋白、iNOS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Ezrin蛋白、iNOS蛋白表达与MEC转移的相关性分析。结果Ezrin蛋白、iNOS在正常唾液腺组织、高分化MEC及低分化MEC中的表达均依次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zrin蛋白和iNOS两者之间的表达也有相关性(P〈0.01);Ezrin蛋白与iNOS的表达分别与MEC肿瘤的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Ezrin蛋白和iNOS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均与MEC的转移高度相关。

  • 标签: 黏液表皮样癌 EZRIN蛋白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 简介: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基质金属蛋白2(TGF-β1/ERK1/2/MMP-2)通路在腺样囊性癌(ACC)侵袭和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ERK通路抑制剂U0126处理ACC-2细胞。MTT检测ACC-2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blot蛋白印迹检测ACC-2细胞中ERK1/2的活化及MMP-2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检测ACC-2细胞中MMP-2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及U0126干预后,ACC-2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TGF-β1刺激可增强ACC-2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增加ACC-2细胞p-ERK1/2和MMP-2蛋白以及MMP-2mRNA的表达,而U0126阻断ERK磷酸化后,抑制了TGF-β1刺激的增强作用,ACC-2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降低,MMP-2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下降。结论TGF-β1/ERK1/2/MMP-2通路参与了人唾液腺ACC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调节。TGF-β1可通过上调ERK1/2,继而上调MMP-2,促进人唾液腺AC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ERK1/2可能成为人唾液腺ACC侵袭防治的新靶点。

  • 标签: 腺样囊性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实验采用析因设计方法研究天然维药没食子和没食子联合氟化钠对变形链球菌浮游及生物膜状态下葡萄糖基转移(GTF)活性的影响,探讨实验药物防龋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脑心浸液液体培养基分别培养浮游和生物膜状态下的变形链球菌,根据析因实验的分组将配置好的没食子鞣质、氟化钠、没食子鞣质联合氟化钠加入相应的菌液中厌氧培养18h。硫酸铵沉淀法提取粗,考马斯亮蓝法和蒽酮法分别测定总蛋白和还原糖含量,计算活性和药物对活性的抑制率。实验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GTF活性在细菌不同培养状态下有统计学意义(P〈0.05),浮游状态下GTF活性高于生物膜状态;没食子、氟化钠、没食子联合氟化钠对细菌不同状态下GTF活性的抑制率有差异(P〈0.05),浮游状态下的葡萄糖基转移比生物膜状态对药物作用敏感,没食子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抑制率没食子〉没食子联合氟化钠〉氟化钠。结论:没食子鞣质可能是通过抑制葡萄糖基转移活性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粘附,从而达到防龋的作用。

  • 标签: 没食子鞣质 氟化钠 变形链球菌 葡萄糖基转移酶
  • 简介:目的:评估以含有酚羟基基团的明胶衍生物(gelatin-Ph)作为一种运输载体.负载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rhPDGF-BB)用于促进骨再生的性能。材料和方法:通过分析gefatin-Ph凝胶或胶原蛋白中生长因子释放曲线.来评估gelatin-Ph作为载体的性能。选用大鼠骨髓基质细胞(RBMCs)进行体外实验,研究gelatin-Ph的生物相容性(即细胞在明胶中的生存率、形态以及增殖情况)。为了研究gelatin-Ph凝胶和rhPDGF-BB复合物对骨形成的影响.以该复合物修复鼠胫骨缺损后.制作不脱钙标本切片.并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在前30d内.几乎检测不到从gelatin-Ph凝胶释放出的rhPDGF-BB,但是在试验第31天添加蛋白诱导后,能够检测到释放出的rhPDGF-BB。RBMCs在凝胶中的生存率及其在胶板上的形态和增殖情况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组织学分析表明,在实验第2周和第4周时,这种复合物对骨形成和矿化均有促进作用。结论:这些结果提示gelatin-Ph凝胶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载体.以gelatin-Ph负载rhPDGF-BB进行局部给药能够促进骨形成。

  • 标签: 骨再生 药物释放系统 生长因子 水凝胶 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