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影响。 方法 :选取医院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 82 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41 ),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另一组展开集束化护理干预(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谵妄发生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降低谵妄发生率,缩短谵妄持续时间,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干预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谵妄
  • 简介:摘要目的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中实施全方位气道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36例小儿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常规护理,另一组全方位起到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采取全方位气道护理的一组,护理效果较优,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治疗中,采取全方位起到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身体恢复,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小儿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全方位气道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患者自我管理本”在抗凝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12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记录和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患者自我管理本”;两组患者出院前1d填写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知识问卷,出院6个月复诊时,采用修订版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测量服药依从性;出院1周后至出院1年后复诊,统计期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抗凝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口服华法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NR值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患者自我管理本”,有利于掌握抗凝知识,提高口服华法林依从性,控制INR值在正常范围;有助于医护人员掌握患者抗凝治疗情况。

  • 标签: 机械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自我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中实施全方位气道护理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 136 例小儿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常规护理,另一组全方位起到护理,比较护理效果。 结果:采取全方位气道护理的一组,护理效果较优,数据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小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治疗中,采取全方位起到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身体恢复,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小儿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全方位气道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总结了105例应用RASS镇静评分进行镇静与护理强度管理对机械通气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效果。主要内容有:RASS镇静评分的主要内容,不同评分等级患者的护理要点,镇静护理和基础护理等。认为根据RASS镇静评分进行镇静和护理强度管理可提高机械通气期间患者的舒适感,有效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机械通气 非计划性拔管 RASS评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同质化护理方案在提高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根据各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及操作指南制订我院各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同质化护理方案,对监护室的护士进行规范化的操作培训,并在临床实施,比较实施前后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患者病死率的差异。 结果 同质化护理方案实施后,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质量较之前明显提高;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较前明显下降;患者病死率也有下降的趋势。 结论 同质化护理方案有助于提高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质量。

  • 标签: 同质化护理方案 机械通气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人文关怀护理在 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选择我院ICU病房近一年收治的 92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 46例。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予以人文关怀护理。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用力呼气量、肺活量等呼吸功能指标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SAS评分、 SDS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更高,均 P<0.05。 结论:为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效果理想,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ICU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ICU2005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36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序贯组和对照组,各1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序贯组使用有创加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使用持续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结果序贯组拔管后改用无创机械通气24h及48h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两组撤机后有关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及VAP的发生率。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不全/护理 机械通气
  • 简介: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在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及其ICU的监护,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32例创伤后AR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ARDS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的应用及监护要点。结果本组32例患者治愈27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15.6%。结论治愈创伤后ARDS患者的关键是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支持其呼吸功能及全身各系统功能的监护与气道护理。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重症监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同质化护理方案在提高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各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及操作指南制订我院各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同质化护理方案,对监护室的护士进行规范化的操作培训,并在临床实施,比较实施前后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患者病死率的差异。结果同质化护理方案实施后,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质量较之前明显提高;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较前明显下降;患者病死率也有下降的趋势。结论同质化护理方案有助于提高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质量。

  • 标签: 同质化护理方案 机械通气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加强镇静镇痛管理,提升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实验选取2019年3月~2021年2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电脑系统随机排序分组的方式,对156例参与试验的患者进行客观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集束化护理,对比护理成果。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度评分为(3.2±0.7)分,对照组为(4.9±1.3)分,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镇静水平的对比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而机械通气时间对比下,观察组为(5.5±1.3)d,对照组则为(7.2±1.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有助于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可缓解疼痛度,并达到镇静镇痛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ICU专科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况。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于我院在2019年4月到2021年4月这个阶段内的ICU护士30名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 ICU专科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掌握情况。结果:通过调研统计可以看出,研究对象针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的知识认知得分为(7.44±1.51)分,态度得分为(25.42±2.89)分,行为得分为(24.79±6.64)分;对相关得分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是否接受系统完善的培训活动,(P

  • 标签: []ICU专科护士 机械通气患者 早期活动 知识-态度-行为 调查研究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析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E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 2019年 5月~ 2020年 5月在我院 EICU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 7 0例患者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分组方法选用随机抽签法,组别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 35例 。实施常规护理患者设为参照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患者设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EICU治疗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 机械通气时间、 EICU治疗时间分别为( 5.57±1.46) d、( 7.27±1.26) d,明显比参照组短,差异显著( P< 0.05) 。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5.71%,明显比参照组低,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 E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更加确切,有助于加快患者病情康复,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与借鉴应用。

  • 标签: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集束化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专案护士为主导的个案管理对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5-2023.5期间收治的98例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9例)以及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专案护士为主导的个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实行专案护士为主导的个案管理,能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应用。

  • 标签: 专案护士 个案管理 ICU 重症肺炎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机械通气患者床边盲插鼻空肠管实施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本次调研中,参考2020.12-2022.12时间段,院内收治的78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不同营养方式,78例患者分成两组,一组视为对照组,一组则为观察组,组内成员39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实施床边盲插鼻空肠管,对比两组营养护理效果。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对两组血清转铁蛋白、清蛋白等指标,两组数值差异化极小,数据对比,满足P>0.05,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干预后,再次对比上述指标,两组数值差异极小,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临床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对其开展床边盲插鼻空肠管实施肠内营养临床效果突出,护理价值突出。

  • 标签: 机械通气 盲插鼻空肠管 肠内营养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创机械通气重症肺炎的患者应用早期肺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这12个月之间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的样本,通过纳入与排除的措施选取其中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并将两组患者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常规康复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为患者应用早期肺康复训练。将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症状缓解所需时间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整理并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应用早期肺康复训练的情况下,不但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的时间显著的缩短,患者的症状缓解速度也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势也较为显著。结论:通过为有创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应用早期肺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疾病康复所需的时间,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在临床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症肺炎 有创机械通气 早期肺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机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ICU收治并予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常规呼吸机撤机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撤机失败率。     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撤机失败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中,有助于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机失败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ICU 机械通气 呼吸机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特点,评价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加强舒适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2020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慢阻肺疾病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护理。对照组(n=55)行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n=55)配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2组慢阻肺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 /FVC)、肺泡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舒适护理 无创机械通气 肺功能 呼吸指标 慢阻肺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科术后ICU机械通气运用振动排痰法的效果。方法:110例外科术后ICU机械通气患者参与本组实验,对照组、研究组分别采用人工吸痰法、机械振动排痰法,对比两组患者排痰效果。结果:研究组排痰效果、血气指标、肺部感染、ICU时间、呼吸频率、撤机时间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外科术后ICU机械通气运用机械振动排痰法,排痰效果理想。

  • 标签: 振动排痰法 外科 术后 ICU机械通气 排痰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创新型护理流程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ICU开展机械通气治疗的76例患者做此次的研究工作,通过为他们实施护理方法不同分成实验组(38例,创新型护理流程)与参照组(38例,常规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概率远远低于参照组,比较P

  • 标签: ICU机械通气 创新型护理流程 并发症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