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放化疗强度的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已成为免疫力低下,特别是肿瘤及粒细胞缺乏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侵袭性真菌感染主要由条件致病菌引起,如念珠菌和曲霉等.头状霉(Geotrichumcapitatum)感染是非常少见的真菌感染,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本文介绍了1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头状霉血流感染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血流感染 侵袭性真菌感染 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液系统疾病 免疫力低下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和小婴儿应用夫西酸后血清胆红素的变化。方法对2012-2014年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应用夫西酸的半岁以下患儿用药前后的血清胆红素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用药前后的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所有138例应用夫西酸治疗的患儿,治疗后均未出现新发黄疸或原有黄疸加重的情况;其中64例用药前后检测了血生化指标,治疗前后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等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的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Ibil/Tbil)比用药前下降了约8%。结论该系列应用夫西酸的患儿中未见该药对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明显影响。

  • 标签: 夫西地酸 胆红素 不良反应 黄疸
  • 作者: 范志宇
  • 学科: 医药卫生 > 治疗学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21期
  • 机构: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传统痔切除术、吻合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痔疮的价值。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痔切除术,观察组使用PPH术,进行组间疗效及随访预后的观察对比。结果:围手术期的指标情况显示,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上观察组均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4h疼痛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7.50%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的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3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与随访12个月复发率分别为2.50%、0,对照组分别为15.00%、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痔疮在临床治疗时,应用吻合痔上黏膜钉合术治疗,具有特别确切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加快创面愈合时间,并明显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比重,减少复发情况,有利于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重度痔疮;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