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处理中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妇科接受诊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应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结合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的基础资料以及手术治疗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的手术时长和费用均显著多于对照组,但是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长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同时优化相应的指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 妊娠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中抽选77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39例,接受综合性康复治疗,对照组38例,接受常规精神内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AMD评分均无明显差异,(t=0.1504,P=0.8808;t=0.4254,P=0.6718),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8642,P=0.0002;t=0.6718,P=0.0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内科偏瘫患者采取综合性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缓解负面心理,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偏瘫患者 综合性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更加有效避免神经内科患者尿路感染或漏尿的方法,提高神经内科病区的护理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35例留置导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35例留置导尿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评价护理效果,对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现存及潜在并发症进行临床评估,并与之前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神经内科患者在留置导尿管过程中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和漏尿的情况,采取适当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明显提升了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神经内科患者留置导尿管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

  • 标签: 神经内科 留置导尿管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运用早期干预的方法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门诊接诊的早产儿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医护指导与家庭干预相结合的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养育方式,比较两组早产儿的神经发育情况。结果经CDCC(childdevelopmentcenterofChina)量表测定比较发现在6、12、18及24月龄时,观察组早产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对照组,除6月龄时两组早产儿智力发育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月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esell发育量表检测,观察组早产儿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和适应性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指导及家庭共同参与下的早期干预,能够改善早产儿神经发育状况。

  • 标签: 早期干预 早产儿 神经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神经外科开颅术后再次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神经外科开颅术后再次手术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开颅术后出现危险因素行保守治疗的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完全恢复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完全恢复率48.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4.8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开颅术后再发危险因素非常普遍,确诊后再次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恢复较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神经外科开颅术 再次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中国神经再生(英文版)》(NerveRegenerationResearch)杂志,是一本令神经再生研究与专业人员感兴趣的,有特色、有品位、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全英文版的学术期刊。2006年创刊,CN11-5422/R,ISSN1673—5374.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A4开本,96页/期。

  • 标签: 杂志 订阅 学术期刊 公开发行 国内外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性皮肤病,最常累及肋间神经和三叉神经,临床上罕见枕神经受累,但有部分疱疹症状不典型,或同时合并慢性头痛或颈椎退行性疾病者,很可能到神经内科就诊,若对病情分析不祥细,易造成误诊。我们报道2例少见以枕神经痛为首发症状的带状疱疹感染。

  • 标签: 枕神经痛 带状疱疹 枕神经
  • 简介:摘要临床骨科疾病领域,颈椎病较为多发和常见,其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且近年随着公众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形式改变,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渐趋年轻化,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健康。本病以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最为多见,由颈椎不稳、颈椎间盘髓核突出至单或双侧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所致,临床以同神经根分布区一致的运动、感觉等神经功能出现障碍为主要表现,如何科学、有效治疗是确保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本次研究分别从针灸疗法、推拿疗法、针灸与推拿结合疗法对本病治疗的方法进行概括,以指导临床应用。

  • 标签: 针灸 推拿 神经根型颈椎病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索多媒体在《血液细胞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多媒体对《血液细胞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和制作课件。结果:多媒体系统在《血液细胞学》形态学教学中融声、形、像、文字及动画于一体,使教学内容在表达上有声有色、形象直观。结论:多媒体在《血液细胞》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血液细胞学》 多媒体教学 课件 教学内容 教学质量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细胞检验中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措施。方法2015年我院仅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实施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管理工作;2016年,我院在以往血液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借鉴国内外先进质量控制理念,总结工作不足并提出改进及完善措施。记录两组血液检验不合格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2016组误差率仅为0.12%,合格率则高达99.88%,显著优于2015组误差率1.04%、合格率98.96%,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细胞检验过程进行正确的质量控制措施,可显著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降低临床误诊、漏诊几率,使患者及时确诊病情并得到有效治疗,保障其疗效及预后。

  • 标签: 血液细胞检验 注意事项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病理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4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作研究对象,分析入选对象病理类型、分级及分期情况。结果所有40例乳头状肾细胞肿瘤直径范围为3~14cm,平均(7.6±3.4)cm。I型患者低分化率、中分化率及高分化率均明显高于II型患者,P<0.05;I型患者病理I期率、II期率、III期率与II型患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I型患者IV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头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与其他癌细胞间差异性较大,其中病理分型直接与癌细胞分级及分期相关,这种相关可有利于患者疾病的临床治疗。

  • 标签: 乳头状肾细胞癌 临床特征 病理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将红细胞检验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和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实验组,按照患者心力衰竭程度将这80例患者分为3组,分别是Ⅱ级心力衰竭组28例、Ⅲ级心力衰竭组27例与Ⅳ级心力衰竭组25例。再选取我院进行正常体检者75例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红细胞检查,探讨红细胞与心力衰竭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心力衰竭等级越高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越大,且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情况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关系密切,红细胞检查能够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提供评判指标,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升高常提示慢性心衰患者预后不理想。因此红细胞分布宽度检查在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参照价值。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红细胞检验 临床价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EDW)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高龄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湖南省岳阳市妇幼保健院行妊娠中期羊膜腔穿刺术及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的1364例高龄孕妇的病例资料,计算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结果共检出46例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3.37%,包括常染色体数目异常26例,其中21三体18例、18三体6例、13三体2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含嵌合体)10例,结构异常10例,其中易位5例、缺失3例、重复1例、X等臂1例,染色体多态55例,多态率4.03%。结论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以13、18、21号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为主,对高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能有效的诊断胎儿染色体病,是减少染色体异常胎儿出生的必要手段。

  • 标签: 高龄孕妇 羊水细胞 核型分析 染色体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应用IP方案与EP方案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间在2016.5-2018.5,研究对象为64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IP组32例使用IP治疗方案,EP组32例采用EP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的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IP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5.62%)与EP组(68.75%)之间差异性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期间IP组患者腹泻发生率(25.00%)大于EP组腹泻发生率(6.25%),数据对比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毒副作用方面,IP治疗与EP治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EP方案均可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但是EP方案治疗期间患者腹泻发生率较低,相对用药安全性高,可作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IP方案 EP方案 临床效果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头颈部肿瘤患者死亡的关键原因为肿瘤转移以及重要器官功能丧失,所以需要采取有效方法来降低肿瘤转移以及复发的概率,进而保证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循环肿瘤细胞对头颈部肿瘤的转移以及预后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可及时检测出现肿瘤转移或者复发患者血液中的肿瘤细胞。本文主要讲述循环肿瘤细胞在头颈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作用。

  • 标签: 循环 肿瘤细胞 头颈部肿瘤 诊断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肛周感染的预防护理。方法选取本院2016-7至2017-7共9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常规组应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肛周感染。研究组应用甲硝唑注射液联合莫匹罗星软膏。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率6.52%低于常规组的6.52%,两组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100%与死亡率0%优于常规组的治愈率93.48%,死亡率6.52%,两组比较,存在较大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用莫匹罗星软膏联合甲硝唑注射液可有效控制肛周感染情况,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减轻临床疼痛。

  • 标签: 肛周感染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常规检测中的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1月收集的64份异常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将收集的64份正常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血液细胞形态观察组有23例正常,假阳性率为35.93%,血液细胞形态对照组有5例异常,假阴性率为7.81%,血液细胞形态学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联合检查血液细胞形态学15例异常,假阴性率为23.43%。血液细胞形态学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联合检查血液细胞形态学异常率比较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进行血常规检测中,采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常规检测 血液细胞形态学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贫血患者9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贫血类型分组,其中缺铁性贫血患者44例,地中海贫血患者共48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开展健康体检的健康人50例设为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均开展血液检验,检测红细胞参数。结果地中海贫血组与缺铁性贫血组MCHC、RBC、MCV、RDW、MCH及H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中海贫血组MCHC、Hb高于缺铁性贫血组,RBC、MCV、RDW低于缺铁性贫血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C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地中海贫血确诊率为79.2%,缺铁性贫血确诊率为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可有效反映贫血情况,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方面临床价值较高,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血液 检验 红细胞参数 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冷凝集素综合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流行性出血热、肺吸虫病、静点头孢哌酮钠饮酒后类白反应及疟疾等疾病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漏诊分析,从而提高医学检验工作者对血液细胞形态学在临床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不抗凝外周血做血涂片,用瑞一姬染色,通过具有细胞形态学丰富工作经验的检验人员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形态、数量及血液寄生虫。并进行相关的血液学实验及生化检查。结果通过对细胞形态学认真观察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得到明确诊断。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在形态学检查方而只能是一种过筛手段,在可疑情况,尤其在病理条件下必须进显微镜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以便减少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从而能对疑难血液病做出明确诊断。

  • 标签: 血液细胞形态学 误诊 漏诊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