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推拿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MDI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1.72±0.24)分,MDI评分(4.05±0.51)分,经过相应治疗后观察组VAS和M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1.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治疗可有效患者神经根压迫,减轻患者的疼痛,可增强局部肌肉的血氧供应,改善颈部血液循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病率低,促进颈部生理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推拿 神经根型 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体会。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5月76例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分组,各有38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神经内科脑卒中康复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康复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命质量评分。结果康复护理组神经内科脑卒中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康复护理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康复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命质量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康复护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命质量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命质量,提高其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护理 脑卒中患者 康复护理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三叉神经痛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后,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34例显效,12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达92%,患者疼痛消失或缓解,营养达到平衡,情绪趋于稳定,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45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达90%。结论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营养状况,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的手术类型为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26例研究组和24例对照组。研究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对照组接受传统耻骨结节法神经阻滞。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尝试次数、大腿内收肌阻滞前及阻滞后20min的力量。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前大腿内收肌力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阻滞尝试次数、阻滞后20min大腿内收肌力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穿刺成功率高,阻滞效果好于传统耻骨结节法神经阻滞。

  • 标签: 超声 引导 神经阻滞 腹股沟径路闭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2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其中对常规组采取维生素B12治疗,对实验组采取甲钴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House-Brackmann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与75.61%,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P>0.05。结论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取甲钴胺治疗的疗效显著,药物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实践推广。

  • 标签: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甲钴胺 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具有病程长、症状复杂等特点,且近年来发病日益呈现年轻化趋势,日渐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同时颈椎病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为常见,临床治疗多采取非手术方式,其中推拿治疗疗效确切,但患者个体差异较大,且推拿手法各异,临床综合疗效不尽相同。近年来医学界日渐重视神经根型颈椎病推拿治疗作用机制和手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对推拿防治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探究,以期能为今后研究提供有效借鉴经验。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推拿 作用机制 治疗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临床使用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并对比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患者80例(91眼),经颅脑CT排除重度颅脑损伤,证实视神经损伤存在,根据用药情况分为甲泼尼龙组(40例)、地塞米松组(40例),甲泼尼龙组1000mg静滴,3天后减量;地塞米松组30mg静滴,3天后减量,两组均使用甘露醇静滴及改善微循环药物。结果80例患者经过治疗,部分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有效率分别为54.55%和34.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手术治疗视神经损伤安全有效,甲泼尼龙对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优于地塞米松,受伤后只要无禁忌症,应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 标签: 视神经损伤 非手术治疗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便医护人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跌倒发生,为神经内科防控住院患者跌倒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60例住院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60例患者中,发生跌倒2例,发生率3.42%,影响患者跌倒的内部危险因素包括发现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内在因素有高龄、躯体移动障碍、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眩晕发作、跌倒病史、低血糖反应和体位性低血压等;跌倒发生的外在因素主要有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易发生跌倒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个时间段下午三点到晚上九点和零点到上午七点,易发生跌倒的地点主要在病床旁和厕所。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发生跌倒与其基础疾病、年龄及使用药物等因素有关,护理人员可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神经内科 跌倒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细节管理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态度、护理技能、沟通能力及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管理可有效提高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细节管理 病人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4月我院神经外科患者60例,依照入院时间分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满意度、干预前后肢体功能(Fugl-Meyer评分)、自我效能感(HSES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H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满意度93.33%(28/30)高于对照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改善其肢体功能,增强自我效能感,提升护理效果满意度。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神经外科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分析特发性面瘫患者在接受了神经肌电图后在临床上的表现以及诊断效果以及对措施预后的效果评估。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进行过诊治的特发性面瘫患者50人,患者均是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在医院进行的治疗,对病患采用神经肌电图治疗措施进行临床测试,将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并作出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患侧面部神经与自身健侧相比,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长,波幅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措施后所有的患者面瘫未出现并发症,且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患者均完全康复。结论对患有特发性面瘫的患者使用神经肌电图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可以去的有效的诊断效果,并且在预后评估中,也有较强的作用。神经肌电图可以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治疗依据,在临床界有着很高的理论价值,值得被临床界所推广。

  • 标签: 神经肌电图 特发性面瘫 临床及预后 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康复的临床价值。方法接收在我院神经内科患有脑卒中病人一共有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病人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的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可以使病人的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对肢体功能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干预 脑卒中 康复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面神经炎采用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患者一共为90例,均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入院治疗,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同时辅以理疗、按摩以及面肌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11.12%,同时治疗后所有患者的面部神经麻痹程度评分均明显提高,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较为良好,可以加速患者的康复,并且安全性较高,保证患者健康。

  • 标签: 针灸 中药熏蒸 面神经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综合科医院门诊神经症的检出率。方法连续收集了2所盘锦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病人4990人,经神经症筛查量表筛查出阳性者,同时行DSM—IV确立诊断,符合诊断者184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余作为对照。结果神经者患者检出率36.9%。其中焦虑性神经症占37.6%。抑郁性神经症31.1%;强迫性神经症17.7%;其他类型占13.5%。男性患者840例,检出率31.7%;女性患者1000例,检出率率42.7%,女性高于男性(P=0.007);神经症患者在皮肤科检出率最高,依次为内科、外科、五官科(P=0.028);神经症组中,离异丧偶者多于非神经组(P=0.002);神经症患者更加对睡眠不满意(P=0.000)、认为自身疾病重(P=0.000)、对治疗满意度差(P=0.000)。结论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的精神障碍问题严重,应予以重视。

  • 标签: 综合科医院 门诊 神经症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三叉神经痛又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性、短暂性、阵发性剧痛。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所以老年患者居多。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本文旨在探讨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与神经发育关系,为新生儿救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2月~2015年5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VLBW患儿124例。结果获得随访75例,其中男40例、女35例。男性与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头围、体重呈持续上升趋势,头围、体重增长迟缓呈波动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不同时间段头围、体重与增长迟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8个月龄,神经发育正常36例,异常39例。正常者第18个月神经发育正常者18个月头围增长迟缓率低于异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头围增长迟缓可能与神经发育异常有关。

  • 标签: 体格发育 神经发育 极低出生体重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护理记录中存在问题及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住院的90例神经外科患者,对其出院病历进行整理分析,对所有病历按照《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的各项要求进行仔细核对。就核对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结果在这90份病历中,发现有28份病历存在着问题,占总数的31.11%。在发现的28份问题病历中,共检查出62处护理记录缺陷。结论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增强法律意识,对逐步改善和提高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记录 对策
  • 简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神经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麻痹性病变。主要病变是在脊神经根和脊神经,也常累及颅神经。其特点是肢体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神经电生理检查对GBS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均有重要价值。参照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格林巴利综合征诊断标准,现将我院住院治疗的22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如下。

  • 标签: 格林-巴利综合征/诊断 电生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患者难治性肺炎的临床感染因素和其治疗。方法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本院自2015年l月-2016年10月接受诊断和治疗的30例神经内科难治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住院时间将其随即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每组有1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对患者进行病原学诊断和药物敏感试验,并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比较两组患者治愈情况等指标。结果实验中,两组患者均治疗一个月,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3%,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临床上,医护人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更高,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难治性肺炎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科老年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结果对60例患者进行预防的工作之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压疮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压疮的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发现老年患者压疮危险因素与压疮的具体症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缓解与治愈压疮,预防压疮的发生。

  • 标签: 神经科老年患者 压疮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