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不断发展,机器或挤压伤致拇指远端皮肤缺损在手外伤中比较常见,常伴有骨质外露,需皮瓣修复,满意的修复重建,应注重恢复拇指灵活的功能和完美的外观。我院自2008年12月~2016年12月应用拇指背皮神经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4例,其中桡侧缺损15例,尺侧缺损25例,临床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天麻素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麻素,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2组MDN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天麻素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天麻素 鼠神经生长因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病人肠道内有效营养的护理分析标准和效果,以有效的肠内营养护理对策方案进行分析,提高对重症神经内科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神经内科重症病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分析组和营养组。对照分析组的重症神经内科患者采用常规方式的护理和治疗,营养组采用基础护理的同时,采用有效的数据统计分析标准。结果对照分析组的重症神经内科患者治疗的病程远远高于营养组的患者治疗时间,治愈率明显小于营养组,死亡率,发病率,并发症,后遗症均明显待遇营养组的患者。结论基础常规护理对于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是比不可少的,采用营养方式的肠内护理更?有利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恢复和治疗,是值得临床推广和分析的。

  • 标签: 神经内科 重症患者 营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索洛尔对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0例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抗心衰药物,观察组患者在服用常规抗心衰的基础上加用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在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分别检测观察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及各项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治疗前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中脑钠肽及心房钠尿肽等指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比索洛尔对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 心力衰竭 比索洛尔 神经内分泌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益生菌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BA)对患儿血清生长因子(NGF)和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的影响,并观察治疗的不良反应。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BA患儿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生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NGF和IL-33水平的变化,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NGF、IL-33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NGF、IL-33水平较治疗前均出现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GF、IL-33水平下降较为明显(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X2=0.919,P=0.338)。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能有效的改善BA患儿的NGF和IL-33水平,其不会增加患儿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益生菌 支气管哮喘 神经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33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进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80例,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为肠内营养治疗。从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在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各指标水平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7.5%),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改善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各指标水平的同时,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种与现代经济发展和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的疾病。不合理的饮食和不科学的生活方式是痛风发作的主要诱因。本文综述了痛风的诱发因素、以及痛风患者的膳食营养的防治要点。

  • 标签: 痛风 膳食 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肠内营养与家属自配流质对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3月-2016年8月76例脑卒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肠内营养组采用专业营养粉剂搭配的序贯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家属自制流质。住院第1天﹑14天和21天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及测量上臂肌围(MAMC),并统计感染发生率。结果住院第1天两组各项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1天两组各项营养指标不同程度下降;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肠内营养组第21天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及14、21天感染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合理肠内营养较家属自制流质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感染发生率,缓解低蛋白血症,改善预后。

  • 标签: 脑卒中 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0例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给予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营养指标,记录两组机械通气及入住ICU时间,比较治疗后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前臂皮褶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氮平衡指标明显改善,以上差异明显(P<0.05),但上臂肌围较对照组有增加但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显著改善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机械通气 营养状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重症患者应用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1-12月为时间区间,筛选86例ICU重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甲组、乙组,各43例,分别予以常规治疗方式、常规治疗+营养支持,对比效果。结果乙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淋巴结计数、BMI均明显高于甲组,相差明显,(P<0.05);且乙组患者便秘、胃潴留、肺炎、溃疡、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98%、4.65%、9.30%、2.33%,均明显低于甲组的20.93%、18.60%、25.58%、30.23%、16.28%,组间相差明显,(P<0.05)。结论予以ICU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疗法,可优化患者的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治疗安全性,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 标签: ICU重症患者 营养支持疗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营养干预模式对合并患有糖尿病的重症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4例合并患有糖尿病的重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干预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增加营养干预模式对干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的维持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干预后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营养干预模式对合并患有糖尿病的重症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营养干预 合并糖尿病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转移因子联合伐昔洛韦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血清趋化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2015年9月-2016年5月本院收诊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68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服用伐昔洛韦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服用转移因子胶囊治疗,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复发次数、治疗有效率及血清趋化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年复发次数、症状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MIP-1、MCP-1、RANTE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CP-1、MIP-1均较对照组低,血清RANTES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移因子联合伐昔洛韦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血清趋化因子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转移因子 伐昔洛韦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血清趋化因子
  • 简介:摘要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总结了近年来SAP营养支持疗法方面的热点及新观点。肠黏膜屏障的损伤在胰腺炎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肠内营养可保护肠黏膜屏障的功能,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SAP患者采用经鼻胃管途径进行营养支持,同鼻空肠管途径一样安全、有效。目前半要素或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的使用经验和临床研究尚不充分,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及益生菌不作为常规推荐。

  • 标签: 胰腺炎 营养支持 治疗
  • 简介:摘要探讨营养膳食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对于肿瘤病人而言,合理的给予营养支持,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帮助疾病的预后都是十分重要的。对肿瘤患者进行营养治疗,是满足患者的机体需要,改善其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对患者对手术、放疗、化疗的耐受力。

  • 标签: 肿瘤 营养 膳食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营养不良的状况以及相应临床护理途径的方法进行临床。方法选取在2017年4月-2017年10月入住我院并将医生诊断为营养不良的102儿童患者随机自由组合后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有营养不良的儿童在临床上面均采取基本的治疗方法,但是在护理方法上却有所不同,对照组本组的51例患儿采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方法对该病进行相应的治疗。观察组本组的51例患儿则是在临床常规的护理方法进一步实施临床护理途径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与护理后,将两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方法的满意度进行临床专业对比。结果在进行护理与研究之前,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经过专业对比后差异不显著,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但是经过两种护理方法之后,观察组的患儿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并且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途径对于改善小儿营养不良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收获的满意度高,因此该种护理方法适于临床方面的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途径 小儿营养不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肠内营养乳剂(TPF)行肠内营养(EN)支持对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0例符合入选标准同期收治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额外加用肠内营养乳剂每日500ml,对照组不加用,进行EN支持90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营养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上臂肌围(AMC)、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淋巴细胞总数(TLC)无明显好转,但治疗组经治疗后体重指数、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加用肠内营养乳剂TPF行EN支持,可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

  • 标签: 肠内营养乳剂 老年认知功能障碍 肠内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需要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麻醉方式,研究组采用B超定位下的麻醉方式,比较两组麻醉方式下患者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镇痛的维持时间均明显少于参照组,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为优所占比例为67.5%,参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为优者所占比例为47.5%,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为97.5%,参照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为80.0%,对比P<0.05。结论采用B超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更佳,明显提高了患者的阻滞效果,对其手术期间的管理也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B超定位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的评估及临床治疗。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住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利用SGA1方法进行评估;观察近6个月的体重、饮食、消化道、生理功能、疾病营养需求等变化情况。结果确定轻度和重度营养不良的人为36例、45例。并制定营养支持计划。结论对于老年人营养不良的评估,可以确定为老年人进行肠内营养、较地热卡营养、药理营养或是肠内营养检测和调整等治疗的方法。

  • 标签: 老年人 营养不良 SGA 营养评估 治疗
  • 简介:摘要肥胖问题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问题更为突出。本文就改善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通过调整饮食、加强运动、改变不良生活行为等综合性干预措施来控制体重进行综述。

  • 标签: 肥胖 影响因素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最佳护理方法,并以此作为护理规范。方法对重症患者实施经中心静脉置管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随时监测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等各项生化指标,以便随时调整用药剂量,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59例无不良反应,发生并发症3例,发生并发症患者中,病症为过敏反应1例,病症为低血糖1例,病症为中心静脉导管脱出1例。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定时监测各项指标,通过胃肠外营养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全胃肠外营养 护理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