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8.9月~2019.9月,选取该时间段来我院进行检查的乙型肝炎病患3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时间段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都使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检验,对比两组检验数值的差异性。结果:在免疫球蛋白各项水平数值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数值相对较高;不同病情程度病患其免疫球蛋白各项水平数值对比,病情程度越严重,其水平数值越高(P<0.05)。结论:在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患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免疫球蛋白水平数值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判断指标,能够为病患病情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慢性乙型肝炎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发热疾病相关诊断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诊断效能。方法:此次研究所纳入的研究对象(n=500),均为随机抽取我院分院2016.6~2019.6收治发热病人和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分为病例组(n=250,发热疾病)和健康组(n=250,同期健康体检者),均接受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分析该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组相比,病例组血细胞形态异常发生率较高46.80%(x2=7.746、5.334、24.719、5.334、5.465、144.631,P

  • 标签: 发热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方法消除脂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计于本院进行生化检查的高脂血症180例患者,研究年限在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全部患者被均分为A、B、C三组,消除脂血的方法分别为直接送检、高速离心法和稀释法,对三组生化检验的结果干扰情况进行比较。结果:B、C两组各项检查指标的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A组相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总胆红素和肌酐显著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高速离心法 稀释法 消除脂血 生化检验结果 干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策略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20.01-2021.03接诊输血治疗患者取样106例,抽签分组,行常规输血检验(对照组)和常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研究组),53例/组,对比不良反应率、输血质量,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率3.77%(2/53)比对照组16.98%(9/53)低,对比输血质量,研究组输血记录(89.15±8.34)分,申请单填写(88.29±10.28)分,项目检查(88.13±10.27)分,输血指征(84.48±9.85)分,标本采集(86.52±10.33)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血检验中合理实施质量控制方案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有效提升输血质量与输血安全性,值得借鉴。

  • 标签: 思路分析 安全策略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16份血液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进行常规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观察组进行直接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比检出结果。结果 两组在阳性标本检出率及检出灵敏度方面不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检验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直接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具有和常规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相同的检出率及灵敏度,且检验时间更短。

  • 标签: [] 细菌鉴定法 药敏试验 血液标本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常规检验中阴道分泌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解决对策。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尿常规检验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采集方法,而观察组行尿液取样前处理,对两组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尿蛋白、上皮细胞、白细胞以及尿红细胞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尿常规临床检验中,阴道分泌物会对检验结果造成直接影响,应该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尿常规 阴道分泌物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脂检验诊断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数据库资料登记有效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42名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录入同期内我院中收入的42名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将所有研究对象在同一时间段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检查,对最终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TG、TC、HDL-C、LDL-C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正常人群来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TG、TC、HDL-C、LDL-C指标明显更高,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可以将血脂指标作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依据进行分析。

  • 标签: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血脂检验 临床诊断 病情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细菌培养、涂片镜检在微生物检验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01月接受微生物检验的患者200例,全部患者采集标本后均给予细菌培养以及涂片镜检,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无菌体液标本合格率为100%,通过细菌培养、涂片镜检检查后,阴性100例,阳性10例,符合率为79.13%。痰液标本合格率为80.0%,通过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检查后阳性9例,阴性18例,符合率为67.5%。因粪便标本11例菌群数量较高,故在涂片镜检后仅可对菌群进行观察,亦可对有无真菌感染现象予以判断,但无法鉴定其病原菌。结论:涂片检验、细菌培养在微生物检验中各有优劣处,联合应用两种检验方式更有利于将检验效果提高。

  • 标签: []细菌培养 涂片镜检 微生物检验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7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各取50例,分别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全部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验,分析检验结果以及阳性率。结果:观察1组与观察2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2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观察1组,P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 高血压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1000例医院接收需要进行血液学检查的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检验方法,观察组则采取基于持续质量改进下的检验方法。比较两组检验误差率及检验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检验误差率低于对照组(P<0.05),检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在血液学检验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可减少检验误差率,提高检验准确率,有助于提高质量控制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液学检验 质量控制 检验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检验不规则抗体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月输血治疗的480例患者,在输血治疗前检验不规则抗体。结果:22例检出不规则抗体,其中14例特异性抗体,36.36%(8/22)属于Rh系统;女性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病患者中应用生化检验确诊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70例病毒性肝病患者,将其设为实验组;并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70例无肝病其他患者,将其设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均接受生化检验,分析比较检验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A/G、ALB、TP均明显降低(P<0.05),而GLO则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LAP、ADA、AST、ALT均明显升高(P<0.05),而PA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病毒性肝病患者中应用生化检验确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病毒性肝病 生化检验 确诊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非小细胞肺癌复发检验工作,探讨肿瘤标志物在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均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坯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肿瘤标志物的检验工作,并对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复发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治疗后患者的NSE、CEA以及CA125水平显著降低,复发患者的NSE、CEA以及CA125水平高于未复发患者,P均<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复发检验中,肿瘤标志物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非小细胞肺癌 复发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产前检测中开展免疫检验项目测定对于孕妇及胎儿形成的影响作用。方法:对在我院接受产前免疫检查的2584名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出孕妇有梅毒、乙肝、艾滋病等相关病毒感染的例数,并分析病毒对孕妇、胎儿健康的影响。结果:经分析,乙型肝炎病毒阳性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梅毒阳性与艾滋病阳性。医生告知孕妇及家属检查情况,并向其讲解病毒感染对胎儿的危害,影响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征求孕妇及家属意见,建议孕妇进行治疗或终止妊娠等补救措施,预防出生缺陷。结论:在产前检测中行免疫检验项目测定可改善孕妇和胎儿结局。

  • 标签: 产前检查 免疫检验项目 孕妇 胎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用心血管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120 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心脑血管疾病分型分为a组 60 例(心血管疾病)与b组 60 例(脑血管疾病),并以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1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HCY及血脂水平进行对比。结果:a组与b组患者治疗前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a组与b组患者治疗后的HCY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a组与b组患者治疗前的TG、TC、HDL-C及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a组与b组患者治疗后的TG、TC、HDL-C及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 标签: 心血管患者 同型半胱氨酸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白内障摘除手术以后角膜上皮功能障碍的临床状况。方法 本文选择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所有研究对象来自 2017年 4月到 2018年 10月,以 28例白内障摘除手术后角膜上皮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评价患者治疗的价值。结果 评价本文患者治疗前后的荧光素染色、病变角膜上皮厚度和 OSDI状况,所以患者治疗之后均明显优于治疗之前, P< 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白内障摘除手术以后患者容易出现角膜上皮功能障碍,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状况为患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状况,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白内障摘除手术 角膜上皮功能障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护理及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我院 74例 2017年 2月至 2018年 8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结果: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组疾病疗效、开始康复锻炼的时间、住院的总天数、残疾程度评分、 ADL评分、生活质量水平相比较对照组更好, P< 0.05。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常规方法 +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重型颅脑损伤效果确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康复护理 功能训练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实施针灸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58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平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灸进行治疗,并分析这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对比干预前两组的FMA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结果显示(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对比干预后两组的FMA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结果显示(p

  • 标签: 针灸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