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对献血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站57例血小板捐献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29例与参照组28例。研究组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采用TRIMA血细胞分离机进行采集,参照组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采用南格尔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进行采集。将两组血小板捐献的血常规指标进行检测并观察。结果相比于采集前,两组献血采集血小板后的血小板计数(PLT)明显降低(P<0.05),但是研究组的降低幅度比参照组更大,组间具有明显差异(t=7.02,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献血采集前后的各项血常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2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均能够有效地将献血采后即刻的血小板计数进行减少,但减少后仍均处于正常范围内。2种采集方式均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血细胞分离机 血小板 血液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进行影响探讨,也就是说,早期的护理干预可以给血站献血献血。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3月某固定献血点的无偿献血900名。把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是对照组,另外一组是实验组,两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全血捐献的时候,对照组所使用的护理方法是传统所使用的常规护理,对进行献血之前的实验组所使用的护理方法是早期护理干预,确保献血过程中的常规基础护理,然后通过观察和比较,记录和总结对照组以及实验组的具体情况情况,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献血之后的反应发生概率以及两组献血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献血反应率高于实验组,实验组为2.44%,实验组为0.67%。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程度相比较对照组来说较高,实验组满意几率是98%,对照组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一系列实验观察,发现无偿献血在献血过程中通过早期护理干预有效地减少了献血反应,在推广和应用上具备一定的价值。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无偿献血 献血反应 降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时患者的心脏超声改变。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入院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我院同期收治入院的6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特征,观察不同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心房内径情况、二间瓣DE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内镜方面两组患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脏超声检查用于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中,可明显观察到患者心脏心态结构的变化,与此同时还有不同程度的生理指标的改变、患者左心房的扩大等,相对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具有明显的特异性,临床上应对其加强重视,及时采取措施。

  • 标签: 高血压 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脏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安宁疗护对肿瘤临终患者照顾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肿瘤临终患者的照顾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实施营养支持、靶向治疗、化学治疗、热疗等治疗路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路径,实验组应用安宁疗护护理干预路径,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在SAS、SDS评分等自我管理得分的比较上,两组差异不明显;干预结束后,实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的症状控制和管理、医护人员对家属的支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照护等临终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临终患者照顾的护理中,相比于常规护理路径来说,应用安宁疗护护理干预路径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降低SAS、SDS评分,有效的改善临终护理质量评分,值得应用。

  • 标签: 安宁疗护 肿瘤临终患者照顾者 负性情绪 心理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体征及预防治疗方法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600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肝五项及肝功能检查结果。分析患者的临床体征,且对乙肝患者进行治疗以及对阴性人群进行预防接种。结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各项检测指标中以单项HBsAg阳性居多,经过预防接种后乙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加强对肝功能的检测,及时预防接种治疗,对乙肝病毒携带的严格管控,是乙肝防治的重要内容。

  • 标签: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 体征 预防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化学发光法(CL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梅毒螺旋体(TP)特异性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2017年10月9日—2017年11月1日期间3060例合格献血员标本进行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平行检测,阳性标本进行TPPA确证。结果TPPA确证阳性11例,阳性率0.3%。以TPPA作为参照,TP-CLIA灵敏度100%,特异性99.73%,TP-ELISA的灵敏度为90.0%,特异性为99.27%。结论TP-CLIA法敏感性高于TP-ELISA法,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操作简便,易于自动化,适用在血站中批量检测梅毒螺旋体。

  • 标签: 梅毒螺旋体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预防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12月,随机选取血站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采血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献血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行心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献血献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献血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血压偏低、嘴唇及全身发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行心理护理干预可减少献血反应情况,推荐推广。

  • 标签: 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 心理护理 常规护理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随机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常规护理,乙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焦虑、抑郁状态与耳鸣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乙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甲组,且重度、极重度耳鸣明显少于甲组,轻度与中度耳鸣明显多于甲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耳鸣状态,适合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耳鸣 综合护理干预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期抗病毒宫内阻断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法收集我院于2015年7月到2015年12月间收治的携带HBV的孕妇12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60例。两组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给予新生儿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给予治疗组孕妇在妊娠28周时服用替比夫定,连续服用至患者分娩后1月后停止服用,对照组患者不服用任何药物。并对治疗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进行新生儿HBsAg阳性率。结果治疗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期抗病毒宫内阻断的方式对携带HBV的孕妇进行护理,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新生儿感染HBV的几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乙型肝炎 孕期 抗病毒宫内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YP2C9、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代谢及个体化用药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20例,均用PCR-荧光探针法对患者CYP2C9*3(A1075C)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从而辅助临床指导患者个体化华法林的使用;检测CYP2C19*2(G681A)和CYP2C19*3(G636A)基因多态性,通过对患者基因分型检测,判定患者的华法林代谢速率类型,从而合理调整药物剂量,提高药物的有效性。结果CYP2C9、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血药浓度具有影响;PM、M与EM标准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YP2C9、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个体华法林代谢存在一定影响,为提高患者个体用药效果提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CYP2C9 CYP2C19 基因多态性 血药浓度
  • 简介:目的大学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这个群体的消费心理有其自身的特点。本调查研究从商品因素、大学生消费因素和外在因素入手,研究大学生在高、低关联度商品上的消费心理特点、差异及大学生生源的城、乡差别和性别差异。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评定。结果大学生在高关联度商品、低关联度商品上的消费有其自身特有的心理特点、有比较显著的差异。结论针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点应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消费引导,商家亦可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特点 生源 结论 关联度 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抑郁症和强迫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水平的变化及与病程、严重程度与转归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分别在抑郁症和强迫症治疗前后计算BDNF的浓度的结果。结果抑郁症与强迫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低于正常。药物治疗后,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接近正常,但强迫症患者仍低于正常。抑郁症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成负相关。血清BDNF水平与抑郁症及强迫症患者的病程均呈负相关。结论抑郁症和强迫症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是变化,有助于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抑郁症 强迫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和病人异地流动情况,获得感染及病人异地随访检测和抗病毒治疗情况,为制定艾滋病感染和病人管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由各乡镇艾滋病随访管理工作人员采取面对面提问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2)选取5~10例能联系上的既往外出未获得检测或治疗服务的流动感染和病人接受访谈。结果72.1%艾滋病感染和病人愿意接受异地医疗机构提供免费服务27.9%艾滋病感染和病人不愿意接受异地医疗机构提供免费服务。结论大部分流动艾滋病感染和病人愿意接受异地医疗机构提供免费服务

  • 标签: 感染者和病人 异地流动 随访检测 现状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瞬时波强(WaveIntensity,WI)技术评价青、中年肥胖血流动力学与心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WI技术检测42例肥胖(肥胖组)和4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双侧颈动脉,比较两组WI各参数。结果肥胖组颈动脉瞬时加速度波强(W1)、瞬时减速度波强(W2)、负向波面积(NA)、血管压力应变弹性模量(Ep)、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较对照组增高(P<0.01);R-W1时间(R-1st)、W1-W2时间(1st-2nd)较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WI技术能够综合评价肥胖早期心脏、血管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瞬时波强 血流动力学 颈动脉 肥胖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CT影像检查以及椎管造影对腰痛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予以对照分析。方法随机从我院腰痛患者当中择取120名,将其依照检查方式的不同分成A(椎管造影)组、B(CT)组、C(联合两种方法)组,将三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和最终手术结果对照,分析不同的检查方式的符合率,并做以总结。结果经过对照,A组的符合率要比B组高,C组的符合率要高于A组和B组,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在临床当中,针对患有腰痛的患者,行以CT影像检查和椎管造影检查联合的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准确率,值得进行更加广泛的临床推广以及实际应用。

  • 标签: CT影像检查 椎管造影检查 腰痛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L-2、IFN-γ、IL-6在HIV-1感染的HAART治疗的0、3、6、12个月后体内含量变化的动态分析,探讨IL-2、IFN-γ、IL-6在HIV-1感染治疗、HIV-1感染未治疗和正常人之间的差异,同时探究IL-2、IFN-γ、IL-6含量与CD4+细胞数、CD8+细胞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免疫印迹法确诊HIV-1感染39份,正常健康人阴性对照50份;同时随访HIV-1感染的HAART的治疗情况并进行分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各组在HAART治疗后0、3、6、12个月后IL-2、IFN-γ、IL-6的含量;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8+T淋巴细胞数。结果HIV-1感染治疗IL-2、IFN-γ明显上升,IL-6明显下降,CD4+细胞明显上升,HIV-1感染未治疗IL-2、IFN-γ明显下降,IL-6明显上升,CD4+细胞明显下降;CD4+T/CD8+T细胞与三种细胞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细胞因子在抗HIV病毒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可能参与了机体的免疫重建。

  • 标签: 艾滋病 白细胞介素2 IFN-&gamma 白细胞介素6 高效抗反转录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进行心理干预对献血所产生心理恐惧的应用价值以及提高献血成功率的策略。方法选择我血站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参与无偿献血196例,依据奇偶数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n=98)和对照组(n=98)两组。接受常规操作但未进行心理干预的献血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操作并进行心理干预的献血作为实验组,最后对两组献血的献血综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和比对。结果本次196例无偿献血分别按献血流程采血后,实验组不良反应率3.06%,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0.20%,实验组献血的成功率以及献血量都较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实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了献血的心理恐惧,同时提高了献血成功率,值得在无偿献血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偿献血 心理干预 心理恐惧 献血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首发抑郁症老年患者采用西酞普兰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04例首发抑郁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2例,传统药物治疗)和观察组(52例,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该药对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肽(NP)Y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治疗有效率达到(49/52)94.2%显著高于对照组(38/52)73.1%,差异对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7w后观察组BDNF和NPY升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首发抑郁症老年患者采用西酞普兰治疗治疗效果令人满意,患者抑郁程度得到有效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首发抑郁症老年患者 西酞普兰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照顾生活质量、家庭环境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对其照顾展开问卷调查,了解照顾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精神分裂症照顾生活质量评分、家庭环境评分均较健康人员家属低,P<0.05;患者依从性与照顾生活质量关系为正相关;患者依从与家庭矛盾性之间为负相关关系。结论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受照顾生活质量、家庭环境影响,通过改善照顾生活质量、家庭环境可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治疗依从性 照顾者 家庭环境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