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病理标本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效果,总结实践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成立10人组建的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拟定相应的改善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活动前后状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前病理标本不合格率为2.14%,活动后不合格率为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病理标本处理时间、核对时间均较活动前缩短;结论将品管圈应用于手术室病理标本质量控制中,可提高病理标本管理质量、工作效率。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病理标本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减少巡回护士出手术间次数整改方法进行探讨研究。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手术室进行200台手术,将其中20名手术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以“减少巡回护士出手术间次数整改”为研究主题,观察比较品管圈应用前后巡回护士在位率及平均进出手术间次数,并分析原因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干预前在位率52.5%、平均进出手术间(11.3±2.7)次,干预后在位率80.0%、平均进出手术间(6.1±1.4)次,差异显著(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手术间的应用,可显著减少巡回护士出手术间次数,提高手术整体质量。

  • 标签: 巡回护士 出手术间次数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手术中低值耗材的浪费率。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对手术中低值耗材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寻找真因、设定目标值及衡量指标、拟定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并制定标准化流程。结果手术中低值耗材的浪费率由10.24%降至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手术低值耗材的浪费率,有效控制了手术成本。

  • 标签: 品管圈 低值耗材 浪费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把关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及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较活动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 标签: 住院患者 静脉留置针 品管圈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评价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RPE)配合固定矫治器矫治骨性111类反合的疗效,探讨治疗骨性111类反合的有效方法。方法40名骨性111类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0名患者应用前方牵引结合RPE配合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对照组20名患者单纯应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平均7周反合症状改善,对照组平均20周反合症状改善。结论采用前牵引结合RPE配合固定矫治器治疗骨性111类错合,能够尽快改善反合症状,顺利进行下一步治疗,疗程缩短,是临床高效矫治骨性111类错合的一种方法。

  • 标签: 前牵引器 快速扩弓 固定矫治器 骨性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骨科护士对疼痛管理的有效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从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目标设定,制定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结果骨科护士疼痛知识掌握率由67.33%提高到95.33%,患者对疼痛控制认识的正确率由66.57%提高到90.29%,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率由60%提高到9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骨科护士对疼痛管理的有效率。

  • 标签: 品管圈 疼痛管理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开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产科在2015年1月开展了品管圈活动,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采取经阴道顺产分娩的初产妇126例为对照组,再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采取经阴道顺产分娩的初产妇129例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会阴侧切情况进行评估,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对照组中88例(69.84%)产妇行会阴侧切术,观察组中74例(57.36%)产妇行会阴侧切术。比较后,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院产科的会阴侧切率,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团队意识,提高了产房的护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会阴侧切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危重患儿交接班漏交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对主题展开原因分析,拟定对策并实施,确认活动效果等。结果危重患儿交接班漏交率由改善前的32%降至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交接班的漏交率,保证患儿安全,提高了圈员的质量管理意识,提高患方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危重患儿 交接班漏交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送检率中的应用。方法2013年11月-2014年5月在我科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品管圈活动和非品管圈活动,观察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送检率情况。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使住院病人大小便送检率由70%提升到87.5%。结论对住院患者使用品管圈活动后明显提高大小便标本的送检率。

  • 标签: 品管圈 住院患者 大小便 送检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呼吸内科患者痰标本送检率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呼吸内科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时间(2017年7月)为分组间隔,分别于2017年1月—2017年6月、2017年7月—2017年12月这两个时段各抽取25例患者的痰标本,依次纳入对照组、观察组2个组别。两组分别实施常规管理、品管圈管理。观察患者的痰标本送检率。结果观察组痰标本送检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用于呼吸内科痰标本送检管理,可提高患者的痰标本送检率。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呼吸内科 痰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在痔疮术后并发症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应用品管圈活动,观察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探究中选取我科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102例痔疮患者作为样本人群,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均分,2组患者分别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内患者例数是5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管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管理+品管圈活动。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肛门术后伤口愈合时间、术后肛门水肿发生率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P均<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痔疮术后并发症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痔疮 术后并发症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本院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收集使用胰岛素1年以上来我院就诊的患者100例,入院当天调查胰岛素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住院2周,应用品管圈活动分析硬结发生的原因,提出管理目标和改进措施,并对100例患者实施干预。在干预2个月后,再次调查患者胰岛素注射部分硬结发生率。结果入院时,100例患者中有50名患者注射部位出现硬结,发生率为50%;干预后2个月,100例患者中,除4名患者失访外,28名患者注射部位出现硬结,发生率为29%;干预前后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院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具有临床借鉴意义。

  • 标签: 品管圈 胰岛素 注射部位硬结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3月开始我科成立了品管圈小组,并开展以“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遗漏服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现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口服药漏服率改善情况以及该活动的无形成果。结果实施品管圈后口服药漏服率只有0.52次/周,较实施前的7.67次/周显著降低(P<0.05),且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效果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老年住院患者对口服药的漏服现象,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谐护患关系。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口服药 漏服率 老年 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门诊用药安全强化管理中的应用,消除用药隐患,降低用药失误率,提高用药安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的循环管理,实现对门诊用药安全的全面质量提升。结果门诊用药临界差错由活动前的11.86件/周减少到3.97件/周,使用药安全得到了全面的质量改进。结论品管圈活动将PDCA循环管理法结合应用在门诊及零售用药安全强化管理中,使用药安全在不断循环中得到了提高,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用药安全 PDCA循环管理法 临界差错 强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影像学中CT扫描与X线成像胸片诊断肺结核的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肺结核患者,对其行CT扫描诊断和X线成像胸片诊断。结果80例肺结核患者中,X线成像胸片诊断,增殖性肺结核57例;浸润性肺结核23例。CI扫描诊断,增殖性肺结核48例;浸润性肺结核32例,其中10例伴有空洞。32例浸润性肺结核通过临床治疗在2年内全部治愈康复。48例增殖性肺结核,未治疗,2年内四次拍片进行复查,X线表现没有变化。结论X线胸片是检查肺结核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可以解决大部分肺结核的诊断问题;CT扫描可提供肺结核病灶的细节,可作为诊断肺结核的重要补充检查手段。

  • 标签: 肺结核 CT扫描 X线成像胸片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口腔诊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口腔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分析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活动前后诊疗室呼叫次数、护理满意度、健康指导告知率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活动后护理满意率为87.7%,呼叫次数累计百分比为17.6%,健康告知率为92.3%,活动前护理满意率为70.4%,呼叫次数累计百分比为17.6%,健康告知率为92.3%,活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护士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服务态度等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显著高于活动前,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显著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患者满意率及护理质量,在口腔科护理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品管圈 口腔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后在护士指导下首次离床进行活动的效果的观察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有同一名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而在护理过程中,对照组由其家属或护工陪护及协助进行离床活动,观察组由护士在旁指导,观察两组患者首次离床活动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首次离床活动中出现切口疼痛、恐惧心理以及需协助患者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在首次离床活动中出现头晕现象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首次离床活动而言,有护士在旁指导能够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降低切口疼痛率,对提高患者自身的护理能力以及肠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术后患者 首次离床活动 效果 护士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SCT低剂量扫描方案在肺结核诊断及活动性判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3例肺结核患者的低剂量MSCT表现,并与DR平片作对照,总结两种方法对肺结核的检出率。结果低剂量MSCT扫描对空洞影、卫星病灶、支气管播散灶、树芽征、支气管狭窄、淋巴结肿大、胸膜病变等肺结核典型病理特征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R平片(P<0.05)。结论MSCT低剂量扫描方案在尽量减少患者受照剂量的前提下,对肺结核诊断及活动性判定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应用于肺结核的临床诊断。

  • 标签: MSCT 辐射剂量 肺结核 活动性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理交接班规范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护理交接班规范性为主题,分析护理交接班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导致交接班不规范的原因,确定目标,制订并实施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护士交接班语言、礼仪、交接班内容明显较前规范,护理交接班时间明显缩短,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活动前。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交接班的规范性,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提高了护理质量,最终提高了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交接班 规范性 品管圈 应用
  • 简介:摘要总结了40例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护理。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护理重点为行为干预,包括常规护理、生活方式管理、膀胱训练、盆底肌训练等措施,缓解了术后尿急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膀胱过度活动症 行为干预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