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解睢阳区集体食堂食品卫生状况,2012年6月份对睢阳区辖区内的集体食堂进行了基本卫生情况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卫生监督对食品卫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集体食堂存在着预防性监督率低、卫生管理不到位,以及食品从业人员卫生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结论应当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扩大卫生知识宣传力度,进一步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 标签: 集体食堂 卫生监督 卫生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30例集体食物中毒游客的急救护理,认为在急诊科建立突发事件的抢救预案及食物中毒的急救预案,在遇有大批量患者时才能使各项救治工作迅速有序的开展,急诊科护士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判断力,平时注重急诊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做到科学分诊和提高急症抢救质量。

  • 标签: 食物中毒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介绍集体见习的应用模式,系统分析了集体见习应用于中职护理专业教学的设计方法和取得的效果。为在校护生顺利实现由学校到临床的过度提供教学方法参考。

  • 标签: 集体见习 护理专业 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用品管圈(QCC)的手法和工具,降低病房的红灯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方法我科自2013年5月成立QCC小组,采用对本病区的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再进行对策实施和效果评价等。结果病房的红灯率由93﹪降至59﹪。结论通过品管圈的实施,病房红灯率有了明显的下降,病人的满意度提高了,各圈员在沟通和协调、积极性、荣誉感、责任心、团队合作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 标签: 品管圈 降低 红灯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鉴于目前临床中抗菌药物滥用的现状日益严重,为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使医师更为规范合理的用药,有效控制细菌的耐药性,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本院参照卫生部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以及《2011-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针对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前后3年也持续地开展了“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并取得了意义非凡的效果,现将相关的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抗菌药物 医院 合理使用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PCT(血清降钙素原)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活动性肺结核、肺外结核以及无肺结核患者47例为对照组,上述选取对象均行ELISA法测定PCT浓度,并绘制ROC曲线(工作特诊曲线),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67例患者PCT平均浓度明显较对照组高,两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但以PCT浓度为0.15ng/L为临界诊断值时,诊断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7.1%、82.9%、78.3%、67.1%和87.2%。结论临床上对活性肺结核患者行PCT检测,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这对于临床上选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病症及预后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活动性肺结核 PCT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动牙合垫在反牙合矫正中的作用。方法对54例反牙合病例使用活动牙合垫配合固定正畸治疗,治疗时间6个月~2年,评估效果。结果反牙合矫正成功率96%,有效率100%。结论活动牙合垫配合固定正畸治疗是反牙合矫正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活动牙合垫 反牙合 固定正畸
  • 简介:摘要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项目是现代大学教育中新型教育模式的探索,文章通过几年来指导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项目的经验,思考和探讨如何发挥老师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从不懂科研到让他们爱上科研并很好的去完成科研项目,从而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有所收获。

  • 标签: 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 大学生创新性项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收支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品管圈,通过品管圈的步骤及品管手法,选择2012年9-11月耗材支出用鱼骨图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实施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在这次品管圈活动中,圈员的能力得到提高,对工作的热情更加积极,科室耗材支出明显下降。结论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节能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QCC方法,降低急诊输液差错率,提高输液质量与安全。方法成立QCC小组,采用对急诊输液现状进行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QCC活动前后的的15周输液病人的差错发生率比较,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由活动前的0.04%下降到0.01%。结论应用QCC活动,不仅改进了医嘱核对与处理流程,降低了输液差错率,提高了急诊输液质量与安全,还增加了科室的凝聚力。

  • 标签: 门诊输液 QCC理论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正畸治疗中经常遇到整平spee曲线,打开咬合的问题,这也成为了正畸治疗是否成功的关键。作者于近一年内应用摇椅弓结合活动小平导临床治疗30例需整平spee曲线患者,得到了良好的矫治效果。本文介绍此方法的适应症,使用方法,疗效分析及注意事项,且附典型病例。

  • 标签: 摇椅弓 活动平导 spee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皮肤磨削联合卡泊三醇治疗活动部位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2014年2月期间本院门诊收治的6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皮肤磨削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卡泊三醇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2例出现皮肤感染,对照级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皮肤磨削联合卡泊三醇治疗活动部位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更明显,复色更均匀,且不良反应较自体表皮移植较少,是治疗活动部位白癜风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皮肤磨削 卡泊三醇 白癜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采集血液标本的溶血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进行主题确定、活动计划拟订、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订、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成果发表共11个步骤进行。结果经过5个月品管圈小组活动,使血液标本溶血率由改善前的6.25%降到0。改善前、后比较,经统计学计算有显著差异性(p<0.01)。使患者满意度由改善前的95%提高到97%。护士们的工作积极性有了大大提高。提高了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了团结协作精神及主动服务意识;熟练掌握静脉采血的操作流程,提高专业操作水平;采血操作规范率达100%。住院患者血标本不合格为0。患者对护士的采血操作技术满意度达99%。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采集血液标本溶血率有显著的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血液标本 溶血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手术患者肢体活动对术后肺栓塞的预防方案。方法通过对近年来120例开胸患者进行肢体活动的护理干预。总结与比较结果120例开胸患者未发生肺栓塞,合理的肢体活动方案对预防胸部手术患者术后肺栓塞的发生是具有一定效果的。结论护士在患者术前正确评估与恰当指导,术后协助早期活动可有效降低开胸手术患者的肺栓塞发生率。

  • 标签: 肢体活动 胸部手术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住院患者粪常规漏检率,规范粪常规留取的流程。方法对120例品管圈活动前患者首粪常规漏检的原因采用鱼骨图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规粪常规留取流程,实施2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粪常规漏检达标率96%、进步率72.22%,;圈员认为本次品管圈活动规范有效,提升了团队精神、增长了专业知识等。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住院患者粪常规漏检率,并具有可持续性。

  • 标签: 消化内科 住院患者 粪常规 漏检率 品管圈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糖尿病的护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对于临床风险管控的实际效用。方法抽选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在本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20名,按照实施品管圈活动的不同阶段,分别登记并比较开展品管圈前后,护士为病人教授糖尿病医药知识的水平以及胰岛素药剂的存储状况。结果在落实品管圈模式之后,胰岛素药剂存储的合格概率达到97.58%,同时护士教授糖尿病医药知识达优秀水平的概率达到99.38%,均比实施品管圈模式之前更高P<0.05。结论地方医院在进行糖尿病的相关护理工作时,应普及并落实品管圈工作,从而达到防控护理风险的效果。

  • 标签: 糖尿病 品管圈 风险管控 临床护理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晚期血吸虫患者健康教育中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科室品管圈小组,确定“提高晚期血吸虫患者健康教育满意率”为此次活动课题。对活动前健康教育满意率低的情况进行调查及原因分析,并制订出整改措施和组织实施,再对健康教育满意率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巩固措施。结果护士参加健康教育的积极性明显提升,晚期血吸虫患者健康教育满意率由活动前的82.5%上升到96%,提高了健康教育质量,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有很大的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晚期血吸虫患者健康教育满意率中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健康教育 晚期血吸虫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规范术后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按照品管圈实施步骤对外科术后疼痛护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疼痛护理缺陷原因,制定改进计划、方法和对策,逐步落实。结果开展品管圈后患者术后疼痛护理缺陷率由51.02%下降至23.14%,目标达成率为95.68%,进步率54.65%,圈员6个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术后患者疼痛的规范管理,提高圈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疼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品管圈 疼痛管理 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