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全护理管理干预对肾内科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间肾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中选取88例参与本次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安全护理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内科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给予其安全护理管理干预,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提升患者满意度方面效果显著,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肾内科老年患者 护理 安全护理管理干预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消毒供应室内的护理工作,应用PDCA循环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抽选我院消毒供应室在2018-2019年的200份管理资料,研究中将之平均分为两组,采用传统的常规管理模式和新型PDCA循环管理模式来进行护理管理,分别为常规管理组和PDCA循环组,在研究中,需要对两组的灭菌合格率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DCA循环组在各个方面的灭菌情况均要明显优于常规管理组,手术器械清洁情况虽稍逊于常规管理组,但代表意义并不大,其灭菌合格率较另一组高出十六个百分点。结论:采用PDCA循环方式来展开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工作,可以显著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效率,保障其工作质量,应该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PDCA循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仔细探究手术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研究。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到 2018 年 10 月在我院择期手术的 200 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00 例。两组患者分别行手术室信息化管理和未应用系统管理,比较两组的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 结果 经比较临床人员的工作质量评分,观察组在护理技能、消毒清洁、服务态度方面的工作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 0.05 );观察组患者对于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结论 在手术室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提高手术室的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患者对于该工作体现的满意度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信息化管理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9 年 1 月之前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 50 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择 2019 年 1 月之后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 50 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 4% ( 2/50 );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 46% ( 23/50 )。结论:在血液透析室的护理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与护患纠纷,提高了血透患者的护理安全性,应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室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1)探讨心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积极的心里康复指导、用药指导,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护理安全风险应急计划,通过对重点人员、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特殊药物的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订护理安全紧急风险预案,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思想教育和专科技能培训,增强护理安全意识,掌握心内科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活习惯。大大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保证病人的安全。

  • 标签: 心内科 患者安全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电子病案管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研究介绍了电子病案的特点,分析了电子病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电子病案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 标签: 计算机信息技术 电子病案 光盘存储 条形码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集束化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分析效果。方法: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中,选 256名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 1组和实验 2组,每组 128名患者。让实验 1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干预,让实验 2组接受集束化护理模式,对导管留置时间以及血流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与实验1组相比,实验 2组的导管留置时间长,血流感染发生率较低( P< 0.05)。 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集束化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可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血流感染发生率,价值大,值得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性感染 集束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柔性管理对门诊新护士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实施柔性管理前( 2018年 1月至 6月)与实施柔性管理后( 2018年 7月至 12月)两个时间段各 6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实施柔性管理前与柔性管理后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的差别。结果 实施柔性管理前我院的门诊新护士的护理满意率为 88.33%;实行柔性管理后满意率为 96.67%,护理满意率增加约 8.34%。并且实行柔性管理前,门诊新护士的分诊准确率为 83.33%,而实行柔性管理后,分诊准确率为 93.33%,分诊准确率增长了约 10%。结论 柔性管理不仅能够提高门诊新护士的分诊的准确率,还能够增强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门诊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柔性管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柔性管理 门诊新护士 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疼痛管理应用于急性脊柱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与术后腹胀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的我院 2018年 10月 ~2019年 5月期间收治的 90例急性脊柱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 45例)与观察组( 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疼痛管理,对比两组患者腹胀发生率、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除此之外,观察组急性脊柱骨折患者腹胀发生率为 3.24%,相较于观察组急性脊柱骨折患者腹胀发生率 14.25%低,数据对比有差异,具有实际统计意义( P< 0.05)。结论:针对急性脊柱骨折患者运用疼痛管理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降低腹胀发生率。

  • 标签: 急性脊柱骨折 术后腹胀 疼痛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PDCA循环法应用效果。方法:按照PDCA循环法应用情况将160例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80例,2018.06~2019.06收治,PDCA循环法应用前)与观察组(80例,2019.07~2020.07收治,PDCA循环法应用后),观察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护理措施执行率、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等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法应用效果明显,利于医院感染护理管理质量与效果提升。

  • 标签: PDCA循环法 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人性化服务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自2018年10月至次年10月一年期间我院门诊接收的80例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样本数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护理,实验组患者应用人性化服务,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对。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对较高,对照组相对较低,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对比(P

  • 标签: 人性化服务 门诊护理管理 护理满意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护理管理用于白血病病人PICC护理的效果。方法44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019年1月-2020年1月),对应实施常规PICC护理、PDCA护理管理,分析效果。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中实施PDCA护理管理,可显著延长PICC置管时间,提高护理质量满意度。

  • 标签: PDCA护理管理 白血病 PICC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患者的护理管理与健康教育价值。方法:遵循模式差异分组,选择医院2019.3-2019.12.71例糖尿病分为2组;观察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两组患者自护能力。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较短,P<0.05。结论:对接受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建议采纳护理管理与健康教育模式,在改善血糖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护理管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内科护理质量应用精细化护理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内护理人员17例,分析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前后护理质量。结果:通过采用精细化护理管理,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及操作水平明显提升,且较少发生意外和投诉事件(P<0.05)。结论:呼吸内科精细化护理管理的实施,护理治疗会得到明显的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精细化护理管理 呼吸内科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患者对临床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在患者数量与日俱增情况下,消化内科传统护理方式已难以满足临床需求,时常出现无专人护理、等候时间长、工作效率低、工作秩序紊乱、随访制欠佳、护患关系差等问题。研究表明,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改善消化内科临床护理质量和服务意识,同时可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本研究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消化内科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复用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效果。方法:将科室现有 400件待处理复用器械纳入研究,随机划分为甲组( 200件)、乙组( 200件)。即甲组为手工清洗方式,乙组为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机械清洗,比较复用器械清洗合格率。结果:甲组复用器械清洗合格率显著低于乙组,即 91.00%< 97.50%,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0.05)。结论:针对复用器械清洗工作,以现代化技术为前提执行机械清洗操作,能有效保证器械清洗合格率,应引起重视。

  • 标签: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复用器械 清洗质量 合格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要点及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84例医院心内科收治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强化护理安全管理模式,首先分析心内科介入治疗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9.5%,对照组中有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1.4%,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心内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在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医疗风险事故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内科 介入治疗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在冠心病介入手术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的进行冠心病介入手术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各53例的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对比组间护理效果。结果:此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介入患者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能控制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治疗安全性,该护理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冠心病 介入手术 风险事件 护理满意度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