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检查技术的升级,我国骨科临床对于小腿肌静脉血栓(CMVT)的认识不断提高,开始借助实验室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深静脉造影等多种手段进行临床诊断工作;也利用抗凝、下静脉滤器对CMVT展开积极的诊疗,但均存在弊端。因此,通过本次综述,进一步明确未来研究方向,以期采用科学的方法帮助骨科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

  • 标签: 骨科患者 小腿肌间静脉血栓 临床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苯三酚治疗分娩所致宫颈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临床研究共纳入80例分娩所致宫颈水肿的患者作为样本,所有样本均为我院产科收治,且收治时间分布在2022年4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内。上述样本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常规治疗组与观察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有效率。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观察治疗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有效率明显更高,具有显著优势,结果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采取苯三酚对分娩所致宫颈水肿的患者进行治疗后,其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药物的有效率,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值得将其应用在临床治疗工作中。

  • 标签: 间苯三酚 宫颈水肿 临床效果 应用
  • 简介:摘要:股骨粗隆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高龄患者常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身体机能下降,治疗和护理难度较大。因此,了解高龄股骨粗隆骨折的特点与风险因素,对于制定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 X 线成像( 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 , DBT )是乳腺 X 线检查中的一种新兴技术,它使用不同投照角度扫描来实现乳腺三维重建成像,由此来解决二维成像重叠的缺点。能够有效提高少脂肪腺体型 ( 如致密型、多量腺体型 ) 中乳腺病灶的检出率以及乳腺病灶形态特征,不仅降低了乳腺癌筛查的成本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降低了复查率。

  • 标签: 乳腺,断层融合,全数字化乳腺 X 线成像
  • 简介:摘要 :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 X 线成像( 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 , DBT )是乳腺 X 线检查中的一种新兴技术,它使用不同投照角度扫描来实现乳腺三维重建成像,由此来解决二维成像重叠的缺点。能够有效提高少脂肪腺体型 ( 如致密型、多量腺体型 ) 中乳腺病灶的检出率以及乳腺病灶形态特征,不仅降低了乳腺癌筛查的成本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降低了复查率。

  • 标签: 乳腺,断层融合,全数字化乳腺 X 线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面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20.2-2021.8收治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全面护理。对比生活质量、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生存质量 全面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旁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其中采用旁神经阻滞治疗42例(对照组),采用旁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42例(观察组),均每周1次,共4周,于治疗后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治疗后和随访时VAS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2.95±1.31)和(2.87±1.35)分比(7.51±1.37)分;对照组:(2.85±1.35)和(3.66±1.17)分比(7.44±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随访时VAS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和观察组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时与治疗后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29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18例,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3例。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89,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P>0.05)。结论旁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更稳定可靠的疗效,且不会增加单纯旁神经阻滞所致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椎间盘突出移位 腰椎 臭氧 椎旁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经皮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4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经皮体成形术治疗,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的抑郁评分数值、焦虑评分数值、疼痛评分数值低于干预前,观察组数值低于对照组的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经皮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改善了心理状况,减轻疼痛感,值得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经皮椎体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体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 100例医院收治骨质疏松性体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手术组共计 52例患者,主要是采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组共计 48例,主要是采取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患治疗前后体后凸 Cobb角的变化。结果:手术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 P< 0.05);两组治疗前体后凸 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组治疗后体后凸 Cobb角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 P< 0.05)。结论:脊柱微创手术相比于保守治疗来说,能够有效降低体后凸 Cobb角,从而恢复体正常结构,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 标签: 脊柱微创手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疗效与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T4~12节段体与相邻脉管神经系统的分布与走形关系,为胸腔镜下胸椎前路手术提供相关的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了20具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躯干标本,通过解剖观测T4~12节段体的位置与血管走形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体序列的增加,上、下位节段血管的距离也随之增加。通过测量T4~12对应的右侧肋骨头到奇静脉之间的距离发现,奇静脉在沿着体向上的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左移,呈现出向左侧弓形弯曲的血管,T4~12节段对应的右侧肋骨头到奇静脉右侧的距离是先增大再减少,向左侧偏移最大距离位于T6~12节段。

  • 标签: 节段椎体 脉管神经系统 胸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粘度与低粘度骨水泥PVP治疗骨质疏松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58例骨质疏松体压缩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高粘度组和低粘度组,各29例。高粘度组通过PALACOSR+G高粘度的PMMA骨水泥进行治疗,低粘度组通过MENDECSpine低粘度的PMMA骨水泥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ODI、骨水泥静脉和椎间盘、旁等渗漏情况、相近体骨折发生的状况等。结果高粘度组骨水泥静脉渗漏情况明显低于低粘度组,P<0.05。结论高粘度与低粘度骨水泥PVP治疗骨质疏松体压缩骨折,治疗效果较佳且相似,且高粘度骨水泥可明显降低患者的骨水泥静脉渗漏率。

  • 标签: 高粘度与低粘度骨水泥PVP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89-01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脊柱骨折实施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58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29例的参照组与研究组,前者接受单纯内固定治疗,后者接受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并对不同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脊柱骨折 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体成型术与保守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0.6~2021.6期,从我院选出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当做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等划分两组,对照组患者施以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施以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和ODI评分、临床治疗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保守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体成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胸腰椎骨折的护理分析。方法:本次试验对象的抽取地点为我院,随机择取50例高龄老年人胸腰椎骨折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区间为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通过数字编号随机抽取方式将其平均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当中,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的部分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观测数值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居更低数值(P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高龄老年人 胸腰椎骨折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病例选取时间:2019年1月-2021年12月,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NR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westr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治疗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腰椎间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