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颈项肌肌力训练联合综合物理因子治疗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红外线等综合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颈项肌肌力训练,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临床症状、各项能力,体征评分和复发率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能力评分、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实行颈项肌肌力训练联合综合物理因子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颈椎病 颈项肌 物理因子 肌力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骨骼肌腱鞘炎治疗中,采取超声引导下介入与物理疗法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选取均源自我院收治的骨骼肌腱鞘炎患者(纳入时间:2020年1-12月,病例数:68),将收治患者采取随机分子形式均分为A/B两组,前者实施腱鞘内注射倍他米松(经超声引导)治疗,后者基于A组采取冲击波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治疗效果。结果:经对比,B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程度评分对比A组均有显著降低,且该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A组94.12%>76.47%(P

  • 标签: 超声引导 介入治疗 物理疗法 骨骼肌腱鞘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应用于挠性瘫痪儿童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并研究本院于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共收治的76例脑性瘫痪儿童,将所有脑性瘫痪儿童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8例,对照组脑性瘫痪儿童给予物理疗法,观察组脑性瘫痪儿童给予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方式,对比两组患儿实施不同治疗方式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脑性瘫痪儿童的运动功能、智力发育和独立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脑性瘫痪儿童实施物理疗法及引导式教育具有良好的临床康复效果,能够有效的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智力发育和独立性评分,改善患儿的身体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 脑性瘫痪儿童 康复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079-02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温泉浴与常规物理治疗的效果展开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0例为研究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成2组,各组有35例患者。结果:观察组躯体症状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显著,数据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干预效果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1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采取温泉浴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

  • 标签: 温泉浴 常规物理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躯体症状 改善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中药结合针灸物理疗法手法治疗脑中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主要分为观察组(实施中医中药结合针灸物理疗法手法进行治疗,n=30)与对照组(实施西药进行治疗,n=30),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有效率的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可知,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中医中药结合针灸物理疗法手法在治疗脑中风偏瘫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中医中药 针灸物理疗法手法 脑中风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骨科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过程中采取物理加药物预防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骨科手术100例,观察开始于2017年1月,观察结束于2018年12月,并且将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常规组,研究组使用物理加药物预防,常规组使用药物预防,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常规组干预效果中,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0%,常规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00%;研究组满意为98.00%,常规组满意为80.00%;(x =11.215,p=0.017),结果有差异。结论:骨科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过程中使用药物加物理方法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股骨创伤手术 物理预防 药物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程综合优质护理在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2020.01-2021.01期间就诊)随机取67例,抽签法分组,实施全程综合优质护理(n=34,观察组)和常规护理(n=33,参照组),评估效果,对比VAS、SF-36、KS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比参照组75.76%低,同时,观察组护理后VAS(2.13±0.63)分,比参照组低,SF-36(86.03±5.53)分,KSS(85.03±5.82)分,比参照组(71.52±4.99)、(72.17±5.36)的评分高,P<0.05。结论:在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中全程综合优质护理具有减轻患者病痛,改善其生活质量、膝关节功能的效用,且护理有效性更优,值得推广。

  • 标签: 应用价值 膝关节骨质增生 物理疗法 全程综合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物理治疗脊柱侧弯特定运动(PSSE)对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本院的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为2022年6月-2023年6月,对患者采用物理治疗脊柱侧弯特定运动(PSSE)进行治疗,对比患者前后的Cobb角、椎体旋转角度(ATR)。结果 治疗后,患者Cobb角、椎体旋转角度(ATR)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结论 物理治疗脊柱侧弯特定运动(PSSE)对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治疗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 标签: 物理治疗脊柱侧弯特定运动(PSSE)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凸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更年期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盆底物理康复治疗的效果与影响。方法 筛选2023年01月至2023年12月68例更年期PFD患者,依据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参照组34例(自主盆底肌锻炼)和观察组34例(自主盆底肌锻炼+盆底物理康复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本次试验中,观察组干预后盆底肌纤维疲劳度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盆腔动态压力高于参照组,干预后1h尿垫试验漏尿量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更年期女性PFD盆底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盆腔动态压力,改善盆底肌纤维疲劳与尿失禁情况。

  • 标签: 更年期女性 盆底肌功能障碍(PFD) 盆底物理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青春期是人生中大脑重塑的主要时期之一,青春期身体迅速发育和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大脑发育提高性激素水平,带来青少年的性萌动,促进青少年对“性”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但是,初中生青春期缺乏充足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确应对生理性的变化,造成其出现焦虑、尴尬等负面情绪,对初中生的性心理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本文针对初中生青春期性心理健康课程干预效果展开了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初中生 青春期 性心理健康课程 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