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医学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医学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李廷彩

云南省普洱卫生学校,云南普洱665000

摘要: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要教好中等职业学校物理学,应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时代对职业学校技能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医学物理教学激发兴趣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国家实行先高中后中专招生模式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就存在招生难,教学难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水平较差,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要教好中等职业学校物理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对物理教学的学习兴趣。其次,引导学生对物理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绪论”教学,以需求激发兴趣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水平总体较差,特别是物理这门课程,更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产生恐惧、厌恶的一门课程。要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物理课程消除恐惧,从厌恶学习变成兴趣爱好,应从第一节绪论课开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一样。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产生感兴趣,他们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的知识。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这节课主要讲清楚三个问题: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教师可以通过物理学与医学的关系,举一些既是物理学家又是医学家的名人,向学生介绍医院的B超、X光、心电图、CT等相关的物理理论,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你所教的物理课上来。让学生知道,医学专业的学习,离不开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有了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而增加学好物理学科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建立在正确求知欲基础上的兴趣,才能进而发展到建立在创新上的兴趣。

二、重视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如果只是简单的进行书本教学,照本宣科地讲定律、公式,学生学习就会感到枯燥无味。要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必须尽可能地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力学中牛顿第三定律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定义和初中学习的二力平衡相类似,如果只是简单的讲解,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物理知识的薄弱性,学生很难理解两者的区别,因此,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把现实生活中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的行为贯穿在教学中。如:学生饮酒后,有些学生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为了宣泄情绪,用手打玻璃,导致手严重受伤,这就是典型的牛顿第三定律,手给玻璃一个作用力,玻璃对手一个反作用力。在手打玻璃中,人受到伤害,说明牛顿第三定律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不能相互抵消。而二力平衡指的是一个物体,因此合力为零。在物理教学中,只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1.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思维的基本方法形成概念并造成判断和推理,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能力。它包括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两种形式。一方面,形象思维能力在物理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大多物理规律都可以用实验演示,实物展示,很多物理知识是建立在具体或理想的模型之上。因此通过具体形象或图景去认识物理知识是最常用的方法,就单从物理本身的这一特点上说,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好物理的前提。另一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学习物理必备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科学想象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思维和知识面,提高学生推理和知识外延能力,培养学生勤思探究好习惯的有效途径之一。如在“机械振动”的教学中,结合振动的知识,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如果沿地球两极的地轴钻一个洞,当一个物体从北极无初速地落入无底洞时,物体将如何运动?这一目前尚不现实而又富于科学想象题的提出,便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反应,好奇心激发思维,对科学思想的追求激励设想的产生,使学生的思想驰骋在各种丰富的想象中,经过一番活而不紊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归纳起来有三种代表性的答案:(1)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一直穿越无底洞,并冲出地球;(2)物体作减速运动,最终停在地心处;(3)物体以地心为平衡位置作来回振动。对这几种不同的答案,不急于作出是非仲裁,而是提出另外两个问题:(1)物体在北半球洞中时,受到地球引力的方向如何?(2)物体在南半球洞中时,受到地球引力的方向如何?这两个问题,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到正确的思路上来,学生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振动的产生条件,通过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得出了问题的正确答案。在这一讨论过程中,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想象力已冲破了空间和物质条件的限制,拓宽了他们的思维,丰富和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中我们就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

2.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育,不同于高中学生教育,学生毕业后,大部份学生要走向社会找工作,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要以培养独立自主,创新思维为前提,教师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总结自己学习活动的方式、规律,有效地组织、利用影响自己学习活动的各种因素,以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另一方面,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质的养成。为此,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师必须用新世纪的教育观点,积极构建适应和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努力探索,开拓进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想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的状态。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状况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影响极大。很难想象,学生的情绪低落甚至是处于受压抑的时候能有良好的、丰富的创新能力。只有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的状态,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缓解学生的紧张精神状态,善于把握时机把学生引入到具有创新的环境当中来思考问题。

2.选用的事例要有典型性和吸引效力。物理学中的事例很多,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事例也很多,但教师能选取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易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适合教学的典型事例,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选取典型事例这个环节时,一定不能马虎,避免选用平淡无奇、味如嚼蜡的例子进行教学。

3.避免学生的创新思维处于漫无边际的状态。当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创新思维状态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避免学生在创新思维的过程中远离教学目的,漫无边际。一定要善于把握教学,让创新思维为我而用,为教学而用。

在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中,根据学生文化基础水平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联系到生活实际,应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和具有抽象逻辑思维的案例,贯穿在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发挥想象思维空间,并进行创新,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宋大卫.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2版.

[2]邵长秦.物理(中专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密子宏.物理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4]肖怀达.中专物理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

[5]张毅.浅谈中专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轻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