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产后腰背痛的疗效。 方法: 研究时段 :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09 月 ,研究对象:我院产后腰背痛患者 80 例 , 按治疗方式分类 :对照组 ( n= 40 ,常规腰背肌训练) ,观察组 (n= 40 ,核心稳定性训练 ) , 对比 患者的疼痛度和腰背功能情况 。 结果 : 训练后观察组的 VAS 和 ODI 值均显著低于观察组 (P<0.05) 。 结论: 产后腰背痛女性开展核心稳定性训练效果显著,患者的疼痛明显改善,腰背功能恢复,该训练方法可在临床中推行。

  • 标签: 产后腰背痛 核心稳定性训练 疼痛度 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公众平台在脑卒中稳定期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本院中医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稳定期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予常规出院随访,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随访管理。采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和照护能力测量表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照顾者干预前后的照顾负担和照护能力。  结果:实施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随访管理后,观察组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和照护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脑卒中稳定期患者实施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随访管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家属的照顾能力,减轻家属的照顾负担,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预防并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微信公众平台 脑卒中稳定期 照顾负担 照护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实施集束化肺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稳定期慢阻肺患者56例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研究组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实施集束化肺康复护理予以干预;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予以干预,之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较常规组更高(P<0.05)。结论: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实施集束化肺康复护理予以干预,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集束化肺康复护理 慢阻肺稳定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着重分析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护工作中施以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以多项指标判定其方案实施的有效型。方法 本次研究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整合分析两组不同干预方案的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心绞痛发生次数明显减少、住院时间亦有缩短,与此同时,本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且对其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达38/40(95.00%),四项数据间达到P<0.05标准。结论 临床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护工作中施以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可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频次,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对其生活质量的提升上发挥着积极作用,患者接受度、认可度均较高,故建议临床大规模应用、实践。

  • 标签: 综合护理 老年 不稳定型心绞痛 住院时间 发作频次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Orem自理模式在稳定期COPD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74例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7例)和实验组(37例),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开展Orem自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情况均优于观察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em自理模式在稳定期COPD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高,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Orem自理模式 稳定期 COPD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至20l6年1月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辩证加用中药汤剂,两组均以4周为l疗程。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总疗效和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辨证分型 中医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接受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提升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方法根据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68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69例患者接受骨盆骨折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情况,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有4例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几率是11.76%。对照组有18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几率是53.62%,观察组的并发症几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97.06%,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79.71%。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性(χ2=4.97,P<0.05)。结论临床中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提供舒适护理具有比较好的效果,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提升患者的临床满意度。

  • 标签: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舒适护理 骨科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12小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5—7天为1疗程。结果低分子肝素钙能明显缓解不稳定性心绞痛,使心电图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方便。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的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的稳定性,使其有关物质在效期内增长缓慢或保持稳定。方法从主药的理化性质入手,通过对配制流程和中间体控制标准的研究试验,调节不同梯度的pH,考察药液的稳定性。结果中间体的pH越低越稳定,控制在3-3.5之间,药液的托品酸杂质最小,且增长最缓慢,最利于药液的稳定性。结论配制时控制中间体pH值在3-3.5之间,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的稳定性。

  • 标签: 盐酸消旋山莨菪碱 pH控制 有关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中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7月~2017年2月诊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94例进行治疗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选择手术治疗,对照组选择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发挥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9.36%,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59.57%,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中,手术治疗发挥了更好的效果,固定可靠,有助于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 标签: 手术治疗 小夹板外固定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人。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的方法,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8.0%,经过西药治疗的对照组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0%,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越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有明显的疗效,具有安全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上使用以及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不稳定心绞痛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主要特征为气流受限,病情呈现缓慢发展状态,会累及肺脏器官,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生命安全与健康。COPD除过予以有效治疗以外,稳定期的康复护理也极为重要,其内容包含呼吸训练、运动训练等等;但目前仍然缺乏肺康复护理相关的研究。因此,本文重点探讨,COPD稳定期肺康复护理进展,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肺康复护理 护理措施及进展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2018年2月至2018年6月我院对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 结果:护理前两组的生活质量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优秀,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当代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病情进展的过程中,患者能够出现肺功能逐渐下降的情况,并导致其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在患者情况进入到稳定期以后,肺康复属于十分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措施,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本文主要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护理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肺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心绞痛病患103例,其中有56例属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使用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连续治疗15天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28例病患中,显效的有7例,有效的有15例,无效的有6例,其中死亡的有1例,总有效率为78.6%;对照组28例病患中,显效的有4例,有效的有12例,无效的有12例,其中死亡的有3例,其总有效率为57.1%,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明显,后遗症低,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氯吡格雷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82例收治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施以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血脂水平以及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远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一定临床效果,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中药穴位贴敷 常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SMI)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患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100例,均对其进行二维(2D)、彩色多普勒(CDFI)及微血管成像(SMI)检查,观察斑块回声、大小、位置、彩色血流信号和超精细血流信号。结果100例患者其中软斑50例,混合斑块32例,硬斑18例,软斑CDFI血流检出率为18%,SMI血流检查率为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斑CDFI血流检出率为4%,SMI血流检查率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斑CDFI血流检出率为0,SMI血流检查率为0;而软斑和混合斑的SMI检出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MI技术较CDFI能够更好的显示颈动脉斑块内的新生血管,有助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

  • 标签: 超精细血流 斑块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