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康复护理干预与PTCA支架术后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接诊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施干预,观察组则采用采用康复护理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6.36%(9/55)明显低于对照组43.63%(2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力健康、精神健康、总体功能(63.38±4.72、33.52±2.37、15.58±2.7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2.02±3.29、21.61±2.16、10.63±2.35)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PTCA支架术后的疗效及生存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心绞痛 康复护理 PTCA支架术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针对我院2017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气虚血瘀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共计64例。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血脂水平的改变。结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临床诊治结果分别为95.65%、82.6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均表现为明显下降迹象(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呈现明显上升迹象(P<0.05)。结论采取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针刺能够刺激穴位,调理气血,同时配合方剂能够通经活络,良好的针对气虚血瘀证进行治疗,对调节患者血脂水平也有一定的帮助,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气虚血瘀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针刺 补阳还五汤 血脂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联合采用美托洛尔缓释片与麝香保心丸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取2015年8月份—2016年8月份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试验组联合采用美托洛尔缓释片与麝香保心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中医症候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LVEF、CI上升程度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联合采用美托洛尔缓释片与麝香保心丸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推广。

  • 标签: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美托洛尔缓释片 麝香保心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血小板活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设为甲组,采用常规药物予以治疗,并将同期收治的另外32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设为乙组,在甲组的治疗基础上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予以治疗,比较组间疗效。结果乙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甲组,且血小板活性功能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甲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血小板活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 血小板活性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心脏意外事件的中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将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与不稳定心绞痛(UAP)两组,对所有患者血清hs-CRP、h-FABP水平、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MB(CH-MB)含量予以测定,记录其2周后心脏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将同期我院常规体检的50名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UAP组共有14例发生心脏意外事件,占27.45%(14/51),较SAP组的10.14%(7/69)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无一例发生心脏意外事件;SAP组、UAP组血清hs-CRP、h-FAB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SAP组患者血清cTn-I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及组中III级患者血清cTn-I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及UAP组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患者血清hs-CRP、h-FAB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未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患者CK-MB指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联合h-FABP检测能够有效预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优于传统心肌损伤检测,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 心脏意外事件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心络、阿托伐他汀对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指标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7月—2017年12月时间段内科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抽出100例进行用药研究。根据所用治疗药物将患者划分成单一用药组(50例)和联合用药组(50例),其中单一用药组患者采取单一的阿托伐他汀用药治疗,联合用药组患者在采取阿托伐他汀同时结合通心络用药治疗,研究两组患者用药疗效、血脂情况和hs-CRP指标情况。结果单一用药组患者用药总疗效率74%,联合用药组患者用药总疗效率94%,两组数据比较,P<0.05。在血脂情况和hs-CRP指标方面,联合用药组优于单一用药组,两组数据比较,P<0.05。结论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患采取通心络、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患hs-CRP与血脂指标,效果显著。

  • 标签: 通心络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hs-CRP指标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