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80 个结果
  • 简介:明代中国和李朝之间建立的册封朝贡体制具有诸多方面功能,其中军事、安全保障方面功能也是不可忽视的,而在以往研究中,还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本文以土木之变时期(正统十四年八月)李朝搜集明朝情报活动为研究对象,叙述李朝在册封朝贡体制之下,为了得到大量的比较确切的情报,多次派遣通事、使臣前往辽东地区,与辽东都司直接接触,同时,又利用居住在辽东地区的朝鲜族人、女真之亲信以及本国民间人员来积极搜集有关情报的具体事实。

  • 标签: 明朝 李朝 册封朝贡体制 土木之变 搜集情报
  • 简介:南京临时参议院中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及某些立宪派人士,为制定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必需的法律、法规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在近代中国立法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具有不可忽视的进步意义;某些立法规则、程序没有得到严格的遵循,则可视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性的一种表现。

  • 标签: 参议院 立法 临时约法
  • 简介:中南海勤政殿是清代康熙年间在明代西苑原有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是皇帝在西苑居住时的办公地点。清朝历代统治者都曾在此做出过很多重要的决策,例如戊戌变法时期,光绪皇帝和康有为就曾在这里商量过变法的事。辛亥革命以后,勤政殿成为北洋政府重要的会议厅之一。

  • 标签: 中南海 勤政 戊戌变法 光绪皇帝 康熙年间 办公地点
  • 简介:国人有关何心隐生平的研究,至今仍不得不推容肇祖早年所着《何心隐及其思想》一文为最详尽。1936年他在《大公报》史地周刊发表《何心隐冤死事考》,次年1937年他又写了《何心隐及其思想》。1959年容肇祖整理的《何心隐集》由中华书局出版,容肇祖在该集序中说,“1936年我从论明先生处借钞(爨桐集)”,

  • 标签: 何心隐 思想特质 社会活动 《大公报》 1937年 1959年
  • 简介:公元1578年,俺答汗在青海湖畔之仰华寺与西藏哲蚌寺法台索南嘉措会晤,并皈依了藏传佛教。青海自然成为藏传佛教僧众来往与蒙古各部落与西藏之间的重要交通要道,藏传佛教必然会对甘青地区的土、蒙古等各民族产生重要的影响。藏传佛教传入土族社会并渗入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由此也产生了双重影响,本文对这些影响进行了阐述和探讨。认为一方面它成为束缚人们的精神枷锁,阻碍了土族社会的人口繁衍、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却使土族地区的寺院成为文化传播的中心,一些土族的高僧成为当时的知识精英,他们通过著述与宗教实践,对加强土、藏、蒙古、汉等民族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文化互动,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 标签: 藏传佛教 宗教威权 互动 多元
  • 简介:藏族农民工是藏族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和文化事像,他们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打破了流出地社会的封闭性,加速了流出地社会的变迁,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本文以白龙江流域一个藏族聚居社区新坪社区为视角,依靠翔实的田野调查资料,充分用运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 标签: 白龙江流域 农民工流动 藏族 田野调查 社区 宗教信仰
  • 简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中的民族成分和民族人口数量逐年增多,多民族、多宗教现象日渐突出;又因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不同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各民族群众间经济社会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彼此间的相互摩擦与矛盾也随之增多。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城市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不断创新城市民族工作思路与方法,才能更好地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才能更好地实现各民族的和睦相处与共同繁荣进步。

  • 标签: 城市民族工作 城市化进程 创新研究 宗教工作 青海省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 简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我国回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县,清真寺是当地最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其和谐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当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张家川在和谐清真寺建设中,通过加强寺管会班子建设、"三联三引三助"等一系列举措,使得张家川的宗教生态长期处于良好的状态,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保障和推助作用。张家川创建和谐清真寺活动取得的基本经验,对于其他民族地区也很有借鉴意义。

  • 标签: 民族地区 宗教场所 和谐清真寺建设 张家川
  • 简介:新《纲要》中有如下描述:“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由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教师直接知道的活动和间接知道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

  • 标签: 幼儿教育 探究活动 教学活动 自主性培养
  • 简介:话从两岸亲情说起,2007年12月间,我专程赴台湾探望93岁高龄表姑母林红芙,她是林尔嘉(菽庄)的第五女儿,两位老人一见面话匣子打开,回忆起百年林陈两家之往事,红芙非常激动地说:"光道年间,板桥林家与厦门溪岸陈家从友谊交往结成姻亲,亲情浓浓历六

  • 标签: 爱国诗人 闽台 台湾 板桥 楹联 亲情
  • 简介:1932年,胡汉民、邹鲁等人组建成"新国民党",以"抗日"、"反蒋"、"剿共"为主张,以广东为依托,主要从事反对蒋介石与南京国民党中央的活动.①关于"新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与基本活动,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②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胡汉民往来函电稿"(以下简称"往来函电稿")显示,这场三十年代国民党内部的分裂与斗争不仅限于国内,还向外延伸到了对海外华侨的争夺.笔者粗略统计,"往来函电稿"中以海外事务为主要议题的函电至少有176件,占相当的份量.③本文即拟以该部分函电为主体,揭示1932-1936年间胡汉民等人在海外组织"新国民党",争取海外华侨支持以对抗南京的史实.

  • 标签: 国民党 胡汉民 抗日 燕京 蒋介石 反对
  • 简介:我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78年开始担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连任了三届,数来有15年,件件往事萦绕心头。正是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开始,我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以至后来的世界遗产保护的工作当中。特别是在六届全国政协期间。

  • 标签: 全国政协 文物保护 政协委员 遗产公约 世界遗产保护 侯仁之
  • 简介:2007年12月14日,国家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专家咨询组会议,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常务副主任、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出席会议并讲话,同时向到会专家颁发了聘书,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主任、交通部水运司司长宋德星主持会议,由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国防科工委、农业部、国家海洋局、

  • 标签: 专家咨询 组委会 航海 交通部副部长 办公室主任 国防科工委
  • 简介:清代汉口山陕会馆由于汉口特殊的商业地理位置体现了一些地域特色:依托票号实现了货物和资金的融通,依托会馆实现了晋商在汉口的城市聚集.商人以规约的形式,维护会馆内部的有序运行,同时在会馆进行商务、祭祀、戏曲和公益活动.汉口的晋商有着高度的默契和极强的群体凝聚力:太平天国时期会馆曾遇焚毁,同治九年,在山西票号领导下,商人一致同意“抽厘”,使新会馆成功落成.其间历经25年,体现了汉口晋商群体的协作精神,晋商在汉口山陕会馆的活动放大和突出了他们的商人品质,这也是晋商能在明清两代称雄国内数百年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汉口 晋商 山陕会馆 清代
  • 简介:1998年5月,当年侵华日军遗留下来的“军事秘密地图”首次在武汉被公开,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这些“军事秘密地图”共150张,内容涉及湖北省各个县、市及大多数店镇,绝大部分地图右上角标有“军事秘密,南支那五万分之一图,南昌料号”字样,左下角则标有“陆军测量部参谋本部”或“参谋本部陆地测量总局支那派遣军测量班”等字样。制图时间是昭和四年(1929年)。其实,早在清末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前的一些年份里,日本军国主义便积极谋划在我国的谍报活动了。

  • 标签: 日本军国主义 侵华日军 汉口 军事秘密 中日甲午战争 谍报活动
  • 简介:辛亥之役,我在武昌亲历其境,几十年来,几经沧桑,经历之事,大半遗忘。仅就记忆,志其梗概。1911年(宣统三年)八月二十日黎明,我赴抚院街(今民主路)法政学堂(旧抚台衙门改建),经过候补街和粮道街,见沿途有军人袖缠白布,互喊口令。从履坦巷越胭脂山,进学堂门.适遇何奇阳同事自里面出来说:“你来何为?现在党人起事,对面蛇山上(约当今之岳飞亭处)站岗的,就是革命军队。”

  • 标签: 外交活动 军政府 革命军队 学堂 经历 民主
  • 简介: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首航六百周年。2001年4月中国政府正式决定纪念活动,成立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此后,有关政府机关和学术团体等陆续筹备组织研究会议和庆祝活动,掀起了“郑和下西洋”研究的新热潮。五年间。海内外筹备的大型国际和国内学术研究会不下50次,发表有1000余篇(部)作品,把纪念郑和下西洋活动及研究推向新高潮。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纪念活动 学术研究会 中国政府 领导小组 庆祝活动
  • 简介:[采访整理者辑注]本文是笔者根据当年访问记录整理的。这次访问的背景:一是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刚刚恢复不久的湖北省社联向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改称华中师范大学)下达了"五四运动在武汉"研究课题,指定笔者为执笔人。在完成这个课题后,笔者被恽代英、林育南的思想和人格魅力深深感动,便选定他俩为研究对象,开始从编写其传记入手。二是中共党史学科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重灾区,该学科的拨乱反正工作。

  • 标签: 林育南 口述史料 革命活动 华中师范大学 中共党史学科 拨乱反正工作
  • 简介:宗教对於汉唐之间中国社会的变迁产生了巨大作用,虽早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还有进一步具体分析的必要。事实上,宗教的影响已经非常深刻地渗透到中古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反映在正史中则是《魏书.释老志》的出现。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封建王朝的礼仪制度也曾与之发生了某种互动关系,而以道教更为突出。这一课题近年来颇受学界瞩目,例如劳格文(JohnLagerwey)先生曾揭示了道教的醮坛与汉代郊祀坛的渊源关

  • 标签: 唐代 道教 国家礼仪 唐高宗 封禅活动 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