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7 个结果
  • 简介:再说一个“不应该发生的故事”———关于“舒群、烽、白朗小集团”问题□黎辛拙作《我也说说“不应该发生的故事”》,在《新文学史料》1994年第1期刊登以后,听到当年在中国作家协会工作过的老同志说,1955年批斗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以后,接着就批斗舒...

  • 标签: 反党小集团 总支书 党组 中国作家 副书记 白朗
  • 简介:香林的《兴宁二十五家诗选》以有诗集的诗人为限,选宋代1家,明代4家,清代15家,民国时期5家,计25家诗人275篇作品。每位诗人作品选辑前均有小传,述诗人行状及诗况,文字洗炼,可一窥全貌。从诗传及诗作中也可看出这是一部微缩的客家诗选,目前对此作出探讨的不多,现仅就其选诗标准、选诗目的及其影响作一下评述,以证于方家。

  • 标签: 罗香林 诗选 文艺观 史学家 选诗标准 民国时期
  • 简介: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法国派其首任驻华分舰队司令卜德指挥镇压太平军的"华洋会剿"。在1862年的南桥之役中,卜德中枪身亡,成为被太平军击毙的最高级别外国将领。本文详细考察了中外不同视角下的"卜德之死"及其死后各方的反应,指出各方高规格祭奠卜德系出于各自不同目的。清方希望换取法方在镇压太平天国方面的继续合作,法方则将卜德视为拿破仑三世远东战略的执行者。分析卜德来华的具体作为和对中国政局的影响,可以深入揭示法国与清政府在"华洋会剿"中各自的利益考量和彼此间的微妙关系。

  • 标签: 卜罗德 太平天国 华洋会剿 法国舰队 法兰西第二帝国
  • 简介:历史的转向有时很慢,有时又很快。慢的历时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快的只要几十年、几年,几十天,甚至几天。

  • 标签: 田野调查 现代转向 山村
  • 简介:中国客家问题的记录撰述,从19世纪初徐旭曾丰湖讲学、博罗韩生为之笔记就开始了。但真正称得上现代学术意义的著述活动,则是20世纪前期的事,其中尤以香林《客家研究导论》为发端。香林身处客家问题迭相轰动、客家意识急剧膨胀的时期,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他通过在大学求学期间的学术积累,接受西方知识以及近代以来国内学术环境的影响,为17世纪以后才开始具有自我区分意识的客家族群,进行了系列“学术包装”,建构出一个客家人源自中原,经过五次迁徙,最后于宋代在闽粤赣边形成独立民系的学说体系。

  • 标签: 客家研究 学术建构 近代以来 罗香林 导论 中国
  • 简介:有清一代扬州八怪画家中,安徽有两怪,而且同出一县,同是画梅高手,这就是歙县的汪士慎和聘。他们有很多相同之处,在艺术上都重视个性发挥,力求创新;在形神关系方面强调写神,形象偏“怪”;都善于水墨写意技法,并赋以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更注重诗、书、画的有机结合。因此,他们的作品,

  • 标签: 扬州八怪 绘画艺术 汪士慎 罗聘 个性发挥 形神关系
  • 简介:尔纲先生是我国近当代著名史学家、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一代宗师。他取得的学术成就,和他早年在胡适家中“亲炙师教”有很大关系。他们之间的师生情,是我国近代学术史上一段令人称道的佳话。笔者和尔纲先生相识,他送过笔者他写的《师门五年记》、《生涯六记》等多本著作,其中记述了他和胡适之间的这段令人难忘的师生情。

  • 标签: 师生情谊 罗尔纲 胡适之 博士学位 太平天国史 近代学术史
  • 简介:再说一个“不应该发生的故事”———关于“舒群、烽、白朗小集团”问题〔续〕□黎辛总支在3月份召集了两次会议,会上每个同志都从搞好团结的愿望出发,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现将会议的情况及讨论决定的事项通知如下:①党组负责同志代表党组和他们本人,首先在会上...

  • 标签: 反党小集团 党组扩大会议 右派分子 白朗 丁玲 思想批判
  • 简介:清季民初,有大量的读书人长时间在地方活动。他们大多在清末考取或捐纳了一定功名,却不足以谋得较高的官职,通常只是充任地方上的塾师。这类人士到了民国也往往只在当地的政治机构中任职。他们长期从事教育,并活跃于种种地方事务之中,在当地影响深远,而他们的一生,也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变局。

  • 标签: 读书人 清末 个案 粤东 初一 清季民初
  • 简介:陈垣先生曾疑京藏《摩尼教残经》为《二宗经》,林悟殊则指出解决这部经的本名及出於摩尼何典的悬案对确定这部残经的资料价值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这部经与摩尼教科普特文着作《弗来亚》第38章作了详细比较,旁及粟特文、中古波斯文与回鹘文资料,探索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此经无疑不可能译自《弗来亚》第38章,但是二者高度相似,不仅结构相近,而且对应术语多达三十余个,合理的推论只能是二者同源,即二者均是摩尼亲撰的《大力士经》的改写本。二者的相异之处,应当是在长期的、复杂的多语种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而二者的类似之处则出自《大力士经》原本。

  • 标签: 摩尼教 《摩尼教残经》 《大力士经》 《克弗来亚》
  • 简介:敕令是研究加洛林政治、军事史极为重要的史料。西法兰国王秃头查理864年颁布的《皮特雷敕令》被誉为加洛林敕令的顶峰。本文从解读该敕令的文本结构和内容出发,进而对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其历史传统、制度文化和执行成效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分析研究,以期透过该敕令,来了解西法兰国王在稳定社会秩序、管理政治事务、军事防御建设等方面的努力。

  • 标签: 秃头查理 皮特雷 敕令 大会议
  • 简介:接到一份请柬,邀我参加贵州人乐森碍、丁道衡、绳武三教授百年诞辰学术座谈会。我感到有些诧异,这三位教授的小传我都写过,为何竟然没有注意到他们是同龄人?把资料找来查对,果然他们三人都诞生于1899年,到1999年刚好一百周年。他们不但同龄,而且同乡更兼同学与同行,实在太巧合了。乐森碍和绳武生于贵阳,丁道衡的出生地是织金牛场。三人先后都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终生从事地质工作。

  • 标签: 乐森璕 丁道衡 罗绳武 中国 贵州 地质学家
  • 简介:《奥西林库斯希腊史》残篇是20世纪古典文献整理工作中的重大发现。这部作品对公元前5世纪末至4世纪初的古希腊政治军事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提供了许多有别于色诺芬《希腊史》的珍贵信息。20世纪中期以来,关于两部作品地位高下的争论十分热烈。根据现存文本显示的证据来看,《奥西林库斯希腊史》在历史观、客观性和文字表述水平方面存在着明显缺陷,其总体史学价值明显低于色诺芬《希腊史》,而这部作品对修昔底德传统的模仿与借鉴也往往流于形式。

  • 标签: 《奥克西林库斯希腊史》 色诺芬修昔底德 古典史学
  • 简介:中亚人阿里·阿巴的《中国纪行》是一部反映15、16世纪之交明朝社会状况的游记类史料,但其内容并不完全取自作者当时的见闻,还杂糅入了许多以前波斯史料对中国的传统描述。本文以对书中十二布政司记叙的分析为中心,考证辨析了其中部分名称和内容的来由,纠正了原注释者的一些疏忽不当之处,并通过比较研究揭示出相关内容所体现出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相互交融的混合特征,从而有助于读者更准确地认识该书的史料价值。

  • 标签: 时代性 历史性 中国 记叙 阿里 史料价值
  • 简介:普鲁塔《对传》叙述中展现着较为明显的希腊立场,尤以《菲洛波埃蒙与弗拉米尼努斯传》为典型。这篇传记主要取材于希腊史家波利比奥斯的相关著述,但对两位传主形象的塑造表达了更强烈的希腊文化认同和民族立场。普鲁塔这一有别于波利比奥斯的叙述倾向,是罗马帝国初期希腊知识分子乡愁意识与民族情怀的真实写照,也呈现出当时希腊知识阶层对希腊文化和罗马统治的认知与心态变化。

  • 标签: 普鲁塔克 《对传·菲洛波埃蒙与弗拉米尼努斯传》 希腊立场
  • 简介:试论奥塔夫爱情悲剧产生的几个原因──读缪塞的长篇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徐普Resume:toutencherchantiescausespersonnellesquipoussentOctave-leherodeLaconfessiond'une...

  • 标签: 爱情悲剧 长篇小说 奥克 爱情观 “恶” 缪塞
  • 简介:迈克尔·W.朱曼(MichaelW.Zuckerman)教授的研究方向是美国文明史。他于1961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67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早在1965年,朱曼就在宾大历史系担任兼职讲师,开始教学生涯。1967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他正式成为宾大历史系助理教授。朱曼教授在宾大历史系工作近半个世纪,直到

  • 标签: 反思年代 史研究 年代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