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引言在欧美各国对社会复归行刑持强烈怀疑态度以后,日本仍坚持一贯的社会复归理念,这正是日本受刑人处遇的特色所在。但制定于1908年,到2006年为止一直通行的《日本监狱法》,在对拘禁受刑人的目的和受刑人处遇的原则缺乏规定的情况下就完成了立法,这一点实在令人惊异。这次新法规定,"受刑人处遇,应根据受刑人的资质及所处环境,以促使受刑人自我反省、唤起其重新做人的积极性、培养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目标而实施"(第30条)。从此日本的社会复归行刑具有了法律上的基础,并将越来越稳固。

  • 标签: 受刑人 复归社会 少年院 自我反省 《监狱法》 行刑社会化
  • 简介:<正>目次一、导言二、日本公司法关于股东大会召集权的规定三、日本股东大会召集权制度的规定对我国的启示一、导言我国公司法自1993年12月29日颁布以来,在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在立法时未曾

  • 标签: 日本公司法 现行公司法 企业制度改革 召集权人 现代公司法 清算人
  • 简介:Ⅰ本文的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理解德国民法对于我国当下的民法解释学而言具有怎样的意义。①众所周知,1970年代之后,就民法领域里德国法与日本法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关于日本民法源自何处的讨论,以及关于在前述讨论中认为非以德国法为母法之处,德国民法理论该如何定位的讨论(此即立法者意思说与法律意思说之间的争论,与围绕所请母法中心主义[回归每法现象]所展开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

  • 标签: 民法解释学 德国民法 日本法 现代化 70年代 民法理论
  • 简介:本文就日本明治时期民法典论争及其与我国清末礼法之争进行评析和比较,着重分析研究了其间的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内在原因,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日本明治时期的民法典论争,简要介绍其产生发展的前后过程;二、日本民法典论争与清末礼法之争的相同点,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共同特点;三、日本民法典论争与清末礼法之争的不同点,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不同之处;四、对两者间异同的思考,对两者之间何以存在异同的中日两国的内外因素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日本 民法典论争 清末 礼法之争
  • 简介:<正>传统上,日本被害人在诉讼中的权利很少,基本的知情权、参与权、隐私权及物质赔偿权均缺乏有效保障,在诉讼中通常作为公权力机关证据炮灰的提供者出现,境况高度客体化。近些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尤其是欧美各国,被害人权利保障运动的勃兴以及国内保护被害人权益的呼声日益高涨,日本对以往的相关制度规定进行比较彻底的反思与检

  • 标签: 被害人权利 犯罪被害人 被追诉人 侦查阶段 审查起诉阶段 诉讼程序
  • 简介:消费者法以确保消费者权利为目的,对近代法之大原则的契约自由原则进行了大幅度修改。该法正视作为当事人的消费者与经营者在现实中所处立场的不同,对近代法上以理性抽象的“人”为前提的法主体,以及平等当事人之间自由缔结的契约这一模式进行了变更。消费者法和消费者问题中,迫切地需要对现在消费主要舞台的“家庭”和由经营者提供商品场所的“市场”,以及进行行政规制的“国家”这三者的纵向关系,或者这些构成近代社会的三大领域的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思考。

  • 标签: 消费者问题 哲学观点 契约自由原则 立法 日本 近代社会
  • 简介:现代日本法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普通法特征,一系列普通法原则和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大量使用使其逐渐成为兼具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特征的"混合法系".与此同时,日本社会的司法民主也逐渐成发展并走向成熟,是普通法制度的引入促进了司法民主的发展,抑或是司法民主的需求推动了普通法制度的引进?这一切又对我国司法改革和司法民主的建设有何裨益?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普通法因素 司法民主 司法改革
  • 简介:日本,司法判例虽然并不具备正式的法律渊源地位,但却具有事实的上的拘束力。究其原因,在于日本的司法判例具有高度实践化的司法功能,故法官在司法实践中会自发性的援引与待解决案件相似的判例进行裁判。通常,日本的法官援引的并非在先案例的裁判文书全文,而是包含了判例核心观点及其裁判规则的判例要旨。在作为判例援引技术的方法论层面,法官要综合性的运用法律发现、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等多种法律方法先后进行判例检索、判例与待解决案件相似性的对比与判断、判例的适用以及裁判说理。上述域外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为我国的司法实践所借鉴,以发挥完善我国案例指导制度、改进指导性案例司法适用技术的功用。

  • 标签: 日本 司法判例 援引技术 法律方法
  • 简介:我国公司法与日本公司法不仅对公司管理结构有着相似的规定,而且在公司监事的实务方面也面临着许多相似的难题。通过对有着100余年历史的日本监事制度修改历程的研究,总结其在解决这些难题上的经验与教训,必定会对我国公司内部监督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提供非常有益的参考。

  • 标签: 监事 内部控制体系 监督 独立性
  • 简介:明清律例在日本明治维新前,对日本立法尤其是藩法有着重要影响。维新之后的明治初期刑法全面移植了明清律例,不过很快就渐行渐远,到明治十三年,则完全移植了西方法。其中的原因,在于文化、法律和政治上,幕末和明治初年的日本与中国趋于“同质”,但是随着全球的近代化发展和中国的衰弱,“同质”转向“异质”,最终导致日本脱离中华法系。这番遭际也能给现代中国法制建设带来深刻的历史启示。

  • 标签: 明清律例 日本 明治维新 法律移植
  • 简介:<正>串通投标行为是日本《禁止私人垄断及确保公正交易法》(1947年法律第54号,以下简称《独占禁止法》)第3条所禁止的行为之一,属于不正当限制交易中的卡特尔行为的典型事例。在日本的违反《独占禁止法》的案例中,串通投标占有很大的比例。例如,1998年违反《独占禁止法》的27件案例(被依法采取措施的件数,下同)中有17件属于串通投标。到2001年,被依法采取措施的违反《独占禁止法》的38件案例中,串通投标就占了33件。根据公正交易委员会的统计,从1998到2003年,在总共145件违反《独占禁止法》的案件中,属于串通投标的有105件,占全体的72.4%。串通投标作为不公正限制交易行为的一种,要依法缴纳课征金。在2003年度的串通投标案件中,被处罚的课征

  • 标签: 串通投标 招标投标 地方公共团体 私人垄断 公共建设 课征
  • 简介:原告:博库股份有限公司(Bookoo,Inc.)。住所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福瑞蒙市中心大道。法定代表人:徐贝,该公司董事长。委托代理人:高学庆、霍力钢,北京市惠中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北京讯能网络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法定代表人:张培薇,该公司董事长。被告:汤姆有限公司(TOM.COMLIMITED)。住所地:香港特别行政区中环皇后大道。法定代表人:王(先先),该公司行政总裁兼执行董

  • 标签: 专有使用权 股份有限公司 作品 链接 著作权 法定代表人
  • 简介:通过对公司章程性质学理上不同观点的考察,提出公司章程的性质应为公司的自治规范:章程既有契约的合理内核,同时又暗含法定的因子。作为自治性规范,章程自治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公司内部事务,它实际上关系到整个公司的治理结构以及公司外部利益相关者。对章程作自治规范的解释还意味着客观上存在公司法的作用空间,章程既要通过公司法明确法律地位,又要接受公司法适度的调整。另外,通过对章程性质的动态考察说明,尽管章程意思自治的主体发生了现实的变化、章程的某些主要条款也发生了对外效力的弱化,但这些并不证明公司意思自治的衰落和公司章程功能的改变。

  • 标签: 公司章程 自治 强制
  • 简介:<正>目次一、问题之提出二、公司慈善捐赠的正当性证成三、利益均衡———公司慈善捐赠多维度法律规制之逻辑起点四、公司慈善捐赠的多维度法律规制五、结语一、问题之提出我国现行《公司法》第5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担社会责任。"该条关于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则性规定,从宏观上消解公司慈善捐赠的合法性危机。公司法在总则部分旗帜鲜明地提出这种对司的社会责任承担的要求,在全球公司法中尚属首次。学界普遍认为其对世界公司法的一大贡献。②但是该条规定原则性有余而实践性不足的点,并不能为公司社会责任项下的公司慈善捐赠提供具体的法律指引。

  • 标签: 慈善捐赠 原则性规定 债权人利益 社会责任承担 合法性危机 信义义务
  • 简介:我国现行《公司法》中明确规定了债权人可以作为诉求主体启动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但国内学界对于公司法人格否认诉求主体的范围存在着争议。在营利性与社会性并存的现代公司中,该制度尚未能满足对利益相关者的法律保护。国外公司立法实践表明了公司法人格否认诉求主体范围不仅应包含债权人,债权人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可以作为诉求主体启动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而拓宽公司法人格否认诉求主体的范围又是强化公司社会责任的最佳途径。

  • 标签: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 诉求主体 公司社会责任
  • 简介: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人保健康”)系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成立的国内第一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是由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欧洲最大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DKV德国健康保险股份公司发起设立的国有控股保险企业。

  • 标签: 健康保险 股份公司 公司简介 中国人民 有限 辽宁
  • 简介:法官:我是一名水果种植户。2007年8月我与某保险公司签订一份保险合同,由该保险公司承保我一台使用性质为家庭自用的金杯牌面包车(8座)的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车上人员责任险。保险合同特别约定:在保险期间保险车辆改装、加装或从事营业性运输等,导致危险程度增加的,投保人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否则,因保险车辆危险程度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在2008年4月开始,我取得了道路运输管理机关的许可,由我儿子驾驶即开始使用该车从事营业运输。

  • 标签: 车辆损失险 保险公司 保险事故 投保人 营业性运输 车上人员责任险
  • 简介:我国商标法中规定的商标侵权判定标准是“商标近似”,为修正该标准在商标侵权判定中的局限,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将“混淆可能性”引入商标近似的判断,从而形成了司法实践中的“混淆性近似”的判断标准,确立了混淆可能性在商标近似判定中的决定性作用。辉瑞公司立体商标案就是这一判定标准的典型演绎。

  • 标签: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商标近似 可能性 健康新概念 商标专用权 纠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