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地震波正演数值模拟是实现井弹性波波场分析的重要手段。文中采用弹性波波场分离数值模拟技术对层状含孔洞的速度模型进行了井波场观测和波场特征分析,通过改变孔洞尺寸及其纵横波速度来研究井地震波波场的散射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孔洞的存在增加了井地震波波场的复杂性,且其尺寸与纵横波波长之间的差异将产生诸如以多次散射和反射等为主的复杂波场特征;横波波长较短,比纵波更易引起波场散射。

  • 标签: 井间地震 波场特征 正演数值模拟 波场分离 弹性波波动方程
  • 简介:受成岩作用与构造作用等因素的影响,礁滩型储层非均质性较强,而定量表征其非均质性对储层预测及油气田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普光气田礁滩型储层为例,通过优选综合指数法及渗透率参差系数法对该储层层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2种表征方法的结果一致,且与地质认识相符。避免了单参数表征带来的不确定性,同时也避免了表征参数无界的影响。以上方法实现了对储层层非均质性的定量表征,真实地反映了普光气田礁滩型储层层非均质性较强的特点,并可为国内外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定量表征 综合指数法 渗透率参差系数法 非均质性 礁滩型储层 普光气田
  • 简介:通过砾岩成分、古流向、碎屑组成、重矿物、主量元素的系统分析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水西沟群进行源分析。砾岩成分组合特征显示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沉积期.伊林哈比尔尕山、北天山和中天山北缘断裂一线为源区。古流分析数据显示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古流以北东、西向为主。表明伊林哈比尔尕山应为其主源区;三工河组古流向主要为南南西和南东向,表明当时博格达山和伊林哈比尔尕山并非源区。盆地南缘西段和东段为基性岩浆岩的重矿物组合显示源可能来自北天山。而中段存在中酸性岩浆岩一基性岩源显示博格达山为源区。

  • 标签: 物源分析 古流向 重矿物 砾岩成分 准噶尔盆地
  • 简介: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主要的油气储层和产层,方解石胶结是导致储层致密的重要因素之一。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元素组分及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方解石胶结除常见的粒状胶结和嵌晶式胶结物外,还存在较少泥微晶结构方解石。泥微晶结构方解石是同沉积的湖相内杂基;沉积期后形成的粒状和嵌晶式方解石胶结具多种成因机制,其中在早成岩阶段A期沉淀的方解石胶结与铝硅酸盐矿物和变质岩、岩浆岩岩屑的水化作用有关;铁方解石胶结充填于原生孔隙的同时,还充填于骨架颗粒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中,其形成与有机酸对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的溶蚀作用和黏土矿物的转化作用有关,为早成岩阶段B期沉淀作用的产物。大多数方解石、铁方解石的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起负面影响。

  • 标签: 方解石 铁方解石 胶结物特征 长6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聚驱相对渗透率曲线是油田聚驱开发指标计算和预测的重要资料。文中建立了基于油水两相流的三维准静态孔隙网络模型,模拟了以Carreau模型为基础的黏弹性聚合驱微观渗流过程。用孔隙网络模型模拟了水驱、聚驱的渗流过程,得到了水驱和聚驱的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变化趋势相吻合,验证了采用孔隙网络模型预测聚驱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孔隙网络模型能充分体现毛管压力的作用,在相同水饱和度下,聚合驱的相对渗透率低于常规油/水的水相相对渗透率,聚合驱残余油饱和度比常规水驱低,说明采用孔隙网络模型模拟聚驱相对渗透率曲线具有可行性。

  • 标签: 孔隙网络模型 相对渗透率 Carreau模型 黏弹性 微观模拟
  • 简介:在辽河曙68井区开展的大井距井地震试验中,通过井纵、横波层析成像和反射波偏移成像,得到井砂泥岩互层展布,解释出两井之间主力储层的连通情况和流体分布情况。在地质综合研究基础上,在辽河曙光油田部署了3口开发井,均获得工业油流。本次试验,是首次在大于800m井距上尝试的井地震技术。

  • 标签: 井间地震技术 岩性 油藏开发 有效储层 剩余油检测 辽河曙光油田
  • 简介:黔南坳陷下石炭统台黑色岩系中有机质较为发育,为研究其富集特征及控制因素,以黔南安顺市镇宁县本寨乡露头剖面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总有机碳含量(TOC)测试、氩离子抛光-扫面电镜分析、主微量元素分析等工作。结果表明:①黔南坳陷下石炭统大塘组黑色岩系样品的TOC质量分数为0.90%~2.83%,平均为1.45%,且TOC变化与地层旋回具有很好的相关性。②U,V和Mo等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氧化-还原敏感指标U/Th,V/Cr,Ni/Co及EFU-EFMo协变模式,黄铁矿粒径均超过5μm,三大证据均反映黔南坳陷早石炭世黑色岩系沉积时期水体处于氧化—次氧化环境,这种水体的富氧状态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但台水体相对较浅,部分生物快速埋藏来不及被氧化或降解,也可形成有机质的富集。③U/Th,V/Cr和Ni/Co与TOC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古生产力指标Mo含量与TOC含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表明台黑色岩系有机质的富集主要受古生产力控制,且陆源碎屑的输入对有机质含量具有一定的稀释作用。④早石炭世研究区区域性海平面的上升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水体中的生物更加繁盛,提高了生产力。该研究成果对于海陆过渡相煤系、中小型含煤盆地中的有机质富集规律和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有机质 氧化-还原条件 古生产力 大塘组 台间区域 黔南坳陷
  • 简介: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具有四周均发育三角洲沉积和多源供给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应用储集砂岩薄片鉴定和骨架碎屑组分、重矿物类型及其组合类型的分析结果,结合沉积构造、古生物及砂岩分布三次趋势面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源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认为:①长8油层组沉积期该区源来自东北、西北及西南3个方向,以西北和东北为主源方向,不同源方向的砂体于研究区中部的半深湖区发生汇集;②不同方向源区的母岩性质有差别,西北方向的源区母岩为火山岩、浅—中级变质岩组合,东北方向主要为火山岩-低级变质岩组合,西南方向主要为变质岩-沉积岩组合;③长8油层组砂体和岩性油藏的展布都具有同源方向延伸的特点。上述研究成果为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砂体和岩性油藏预测提供了地质依据。

  • 标签: 上三叠统 长8油层组 物源分析 砂体展布 岩性油藏 姬塬地区
  • 简介:AY地区构造位置位于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平缓构造区中部,为一南东一北西向倾斜的单斜..综合地质、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展开了地震层序地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同相轴的上超方向、层序等T0厚度、下切河谷走向等信息指示了源区可能位于研究区的南部或东南部..据薄片资料的岩屑成分排除了紧邻研究区东南部的泸州古隆起作为源区的可能性。推测研究区须家河组源区位于研究区南部或东南部的“黔中古陆”或“江南古陆”。该项研究成果对于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下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地震层序 物源分析 须家河组 川中地区
  • 简介:利用砂岩薄片鉴定、重矿物及稀土元素等资料,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时期的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沉积期的源来自盆地北东和西部边缘,其中北东方向源为优势源,西部方向源为次要源;母岩区均以变质岩地层为主,其次为岩浆岩和沉积岩,并且发现2个方向的源在罗庞塬地区发生了交汇。

  • 标签: 碎屑岩成熟度 重矿物 稀土元素 物源方向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随着岩性圈闭勘探的深入,常规源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油气勘探的需求。根据“动态源”概念,建立了精细刻画“动态源”系统的研究方法,丰富了源分析方法体系。该方法从层序界面识别、体系域划分等层序地层学研究入手,结合压实校正、古水深校正等条件的约束,利用地层定量回剥技术恢复不同体系域沉积初期的古地貌,并通过刻画各体系域沉积初期源区的面积来判断源供给量的相对大小,从而达到预测储层发育位置的目的。该方法在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东南部的陵一段进行了应用,发现该区域在低位体系域时期发育面积较大的局部源,它所提供的砂体,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扇三角洲岩性圈闭,该圈闭成藏条件较好,有望成为崖南凹陷岩性圈闭勘探突破的目标。

  • 标签: 动态物源 层序地层学 古地貌分析 储层预测 崖南凹陷 琼东南盆地
  • 简介:依据大量岩心、露头观察与分析测试资料,在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心深水区延长组长6段识别出3种类型的沉积重力流,即砂质碎屑流、经典浊积岩和滑塌岩,其中砂质碎屑流是在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中新发现的一种砂体成因类型,属于层流;而经典浊积岩由浊流作用形成,属于紊流;滑塌岩则是在深水环境中由于滑动、滑塌作用形成的滑塌变形体。三者在流变学特征上存在本质差别,以往延长组深水沉积研究夸大了浊流的沉积作用。从时空分布看,三者在空间上相互依存,在时间上相互转化;从含油气性看,砂质碎屑流最好,经典浊积岩A段次之,而滑塌岩较差。进一步研究认为,砂质碎屑流为湖盆中心地区油井产量的主力贡献者,其平面分布控制着油气藏的富集与高产。

  • 标签: 砂质碎屑流 浊积岩 沉积物重力流 含油气性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天然气水合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对其进行注热开采被认为是最行之有效的开采方法。以某冻土区天然气水合拟开采矿区为例,在水合分解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有限体积法的天然气水合分解热力学模型,并对天然气水合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注水速度的增加,天然气水合的高温区域逐渐增大,且分解速度加快;随着孔隙度的逐渐增大,天然气水合高温区域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着注水温度的增加,天然气水合高温区域的变化趋势也基本相同,但作用在天然气水合表面的温度随着注水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对该矿区进行注热开采时,当注水速度为6m/s、注水温度为80℃时,天然气水合的分解速度最快,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该结论可为注热开采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天然气水合物 有限体积法 注水速度 水温 孔隙度
  • 简介:为了查清储层发育规律,提高勘探成功率,运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阴极发光等手段,结合测井、孔渗等资料,研究了塔中顺南地区奥陶系一房组碳酸盐岩的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奥陶系一房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颗粒灰岩、微晶灰岩、藻黏结灰岩;储集空间类型以溶蚀孔洞和裂缝为主,为裂缝型和裂缝-孔洞型储层;一房组储层基质孔隙度最小值为0.20%,最大值为3.90%,平均值为1.52%;渗透率最小值为0.003mD,最大值为5.84mD,平均值为0.62mD,储层基质物性较差,以发育Ⅲ类储层为主;一房组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胶结作用、压实压溶作用、溶蚀(岩溶)作用、破裂作用等,其中胶结作用是最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岩溶)作用和破裂作用均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

  • 标签: 一间房组 碳酸盐岩 成岩作用 顺南地区 塔里木盆地
  • 简介:碳酸盐胶结是东海西湖凹陷平湖组储层砂岩中最为重要的自生矿物。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元素成分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西湖凹陷平湖组储层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的主要矿物类型是菱铁矿、铁白云石和方解石。其中菱铁矿胶结物主要形成于同生到早成岩早期,具有最高的δ^13和δ^18值,分别为0.75‰和-10.22‰;铁白云石胶结的δ^13接近同期海水,变化于-2.45‰和-2.98‰之间,δ^18值偏负,最低达-12.39‰,其形成于相对较早的成岩时间。方解石胶结物主要以粒状和连生胶结方式产出,粒状方解石具有复杂的多种成因机制,而连生方解石具有最低的δ^13值(-6.02‰)和δ^18值(-16.94‰),主要形成于成岩晚期,其成因与有机酸溶解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及粘土矿物转化作用有关。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方面,早期形成的菱铁矿和铁白云石胶结增加了岩石的机械强度和抗压实能力,对研究区储层发育的影响是正面的,而晚期形成的连生方解石胶结普遍占据长石溶解空间,对储层的发育是不利的。

  • 标签: 碳酸盐胶结物 储层质量 平湖组 西湖凹陷
  • 简介:四川盆地东北部晚二叠世孤立碳酸盐台地边缘生物礁岩中发育的放射轴状纤维状胶结(RFC),虽然已完全白云石化,但仍然具有双晶面弯曲(波状消光)且远端收敛的特征,高锶、高钠和暗阴极发光等反映海源流体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层状胶结和内部沉积等RFC的其它特征。RFC的原始矿物是海水环境中沉淀的高镁方解石,其存在说明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系长兴组海绵礁发育于陡峭的台地边缘,并具有千万年尺度的长期与海水接触的地质条件。RFC中内部沉积的存在说明胶结过程持续时间很长并有短时间的间断,虽然这种间断与短时间的海平面下降有关,但就RFC发育的整个千万年尺度的时间来说,海平面是上升的,生物礁的建造速度与海平面上升幅度基本一致。

  • 标签: 台地边缘礁 RFC 海水胶结物 长兴组 四川盆地东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