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交通、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寿命的延长,股骨转子骨折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本院于1998年8月至2002年10月,开展加压滑动鹅头钉(即Richard钉或DHS钉)治疗股骨转子骨折39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加压滑动鹅头钉 治疗 股骨转子间骨折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PCCP和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56例病例并随机分组;观察组行PCCP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DH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值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6.4%,对照组优良率为9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1例发生近期、远期并发症。结论PCCP、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临床疗效均较佳,但PCCP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患者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特点并根据"杠杆-平衡-重建"理论分析可能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1999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股骨转子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43~92岁[(74.1±11.5)岁]。髓外固定17例(髓外固定组),髓内固定23例(髓内固定组)。记录内固定并发症类型(内固定切出、髋内翻畸形、内固定退出、股骨颈短缩和内固定断裂等)。基于"杠杆-平衡-重建"理论,固定术前、术后的力臂变化和支点外移,测量术前、术后和内固定失效后股骨近端的动力臂和阻力臂长度。结果40例患者中,发生内固定切出18例,髋内翻畸形37例,内固定退出29例,股骨颈短缩37例,内固定断裂3例。髓外固定组:正常股骨近端动力臂长度为(8.0±1.0)mm,阻力臂长度为(59.4±10.9)mm;内固定后动力臂长度为(72.7±21.7)mm,阻力臂长度为(8.9±7.4)mm;内固定失效后动力臂长度为(50.3±14.9)mm,阻力臂长度为(33.6±17.6)mm。髓内固定组:正常股骨近端动力臂长度为(6.7±0.6)mm,阻力臂长度为(49.8±9.9)mm;内固定后动力臂长度为(51.5±7.0)mm,阻力臂长度为(19.8±5.9)mm;内固定失效后动力臂长度为(41.6±9.6)mm,阻力臂长度为(32.4±7.7)mm。各组内正常股骨近端与内固定后的动力臂、阻力臂长度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及其失效后股骨近端的动力臂、阻力臂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后髓外固定组动力臂长度显著大于髓内固定组(P<0.05),内固定失效后髓外固定组动力臂短缩大于髓内固定组(P<0.05)。结论股骨转子骨折髓外、髓内固定术后重建支点发生外移,内固定失效后动力臂均发生短缩。"杠杆-平衡-重建"理论有助于分析并发症原因。髓外固定后力臂比髓内固定更长,因此也更容易发生内固定失效。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股骨转子骨折逐渐成为我国又一重大社会健康问题。目前内固定仍然是治疗股骨转子骨折的"金标准"。骨折复位是股骨转子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第一步,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第一要素。如何评价股骨转子骨折内固定治疗过程中的骨折复位质量,目前临床上仍存在争议。本文从骨折对线、骨折对位、不同判断标准、不同影像学方法等几个方面系统阐述和分析7种股骨转子骨折复位质量的判断标准,以期为取得共识、提高疗效提供参考。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对线 骨折对位 复位 判断标准
  • 作者: 何啸波吴旭东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4-10-20
  • 出处:《医药界》 2014年第10期
  • 机构:何啸波吴旭东(扬州市江都中医院骨伤科江苏扬州225200)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 简介: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髋动力钢板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PFNA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骨折的42例病例,并选择同期使用DHS的47例病例对比,其中81例得到4至16个月不等的随访。比较这两种手术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随访时记录术后下床时间以及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患者髋关节的功能进行评定。结果DHS组比PFNA组手术时间长(P<0.05),DHS组和PFNA组手术出血上差异有显著性意(P<0.05),DHS组比PFNA组下地时间更延后(P<0.05),DHS组比PFNA组平均住院天数增加(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后发现两组患者术后功能优良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FNA符合骨折的微创手术要求,与传统的DHS相比,PFNA在股骨转子骨折的治疗中有更多的优越性。

  • 标签: PFNA髓内钉 DHS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本研究以2009年7月至2013年3月间,扬州江都中医院骨科应用PFNA治疗的患者和同期应用DHS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PFN-A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共137例。结果137例均获4~36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3%。结论PFN-A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中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植入物。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用两种不同的髓内固定方法(Gamma钉和PFN)治疗股骨转子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对2000~2003年在我院采用Gamma钉和PFN治疗的205例股骨转子骨折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116例用Gamma钉治疗,89例用PFN治疗.结果197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12~48个月,平均23.5个月.Gamma钉组:手术时间为68.3min(48~106min),术中失血量为261mL(180~400mL),下地行走时间为5.0周(2.3~8.9周),骨折愈合时间为8.6周(7.1~12.6周);PFN组:手术时间为48.0min(36~85min),术中失血量为192mL(120~360mL),下地行走时间为5.3周(2.5~8.1周),骨折愈合时间为8.8周(6.9~12.1周).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髓内固定系统能有效地治疗股骨转子骨折,但Gamma钉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较高.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GAMMA钉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骨折在临床治疗失败的原因,探讨其治疗失败前后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自2011年1月~2012年6月期治疗失败病例12例,平均年龄84.5岁,其中Evans-Jensen分型ⅡA型3例,ⅡB型5例,Ⅲ型4例;Singh指数,IV级1例,Ⅲ级4例,Ⅱ级5例,Ⅰ级2例;非手术治疗2例,手术治疗10例,失败后8例获再次手术治疗,全部病例均获随访。结果8例获重行手术治疗,功能恢复良好,2例非手术治疗呈畸形愈合,2例死亡。结论高龄、骨质疏松、严重粉碎等不稳定类型的股骨转子骨折是容易导致失败的内在原因,与非手术治疗不重视、术前、术中准备不充分、内固定的选择及操作技术不当、术后护理及指导功能不恰当等外在因素有关。充分认识其病理特点、准确地掌握适应证、高度重视非手术治疗、合理运用内固定技术、加强术后的护理工作、科学指导功能锻炼是降低对难治性股骨转子骨折治疗失败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失败原因 内固定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股骨近端锁定板(LCP)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这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股骨转子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3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LCP组(n=20)和PFNA组(n=20)进行对比研究。结果PFNA组较LCP组,手术耗时较短,出血较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骨折愈合较快,关节恢复评分较高。结论PFNA治疗股骨转子骨折优于LCP。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装置 LCP PF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7例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行Gamma钉内固定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根据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实施围手术期护理,使病人增加手术的耐受性,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牵引护理及健康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对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结果77例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优58例,良11例,一般7例,差1例,优良率89.6%。结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手术治疗成为该疾病的首选方法,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Gamma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共治疗123例,其中50例行微创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7~14个月。结果1例患者术后2周及出现内固定松动,再次行手术治疗后随访12月效果满意。其余49例均未出现钢板松动、断裂、断钉及骨折不愈合,无髋关节内翻畸形发生。结论微创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的特点,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远期效果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骨折的疗效。结果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对68例患者行DHS内固定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8例无围术期死亡,随访时间3个月~24个月,平均12个月。优36例,良14例,可15例,差3例,优良率达88.2%。结论DHS治疗股骨转子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转子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HS结合空心螺钉治疗股骨转子复杂骨折。方法对36例股骨转子复杂骨折采用DHS结合空心螺钉治疗固定,观察治疗后的稳定性。结果全部跟踪随访1-2年,骨折全部愈合,无髋内翻畸形及骨不连发生,髋关节功能正常。结论使用DHS结合空心螺钉治疗股骨转子复杂骨折是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DHS 空心螺钉 股骨转子间复杂骨折
  • 简介:摘要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是一类高致残致死类的疾病,对临床治疗要求很高。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难点:如何完善术前的合并症及并发症评估、如何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如何制定科学的康复方案等。笔者针对以上难点,复习相关文献并结合笔者诊疗经验对老年股骨转子骨折围术期管理要点进行阐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 标签: 老年 股骨骨折 外科手术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及InterTan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苏州九龙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的疗效。分别采用PFNA及InterTan系统置入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记录骨折愈合时间,随访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全部病例随访时间8~25个月,平均17.2个月。PFNA组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InterTan组少(P<0.05),两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率及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程度和术后髋关节功能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FNA和InterTan两种系统设计合理,但又各有优势。PFNA操作相对简单,组织损伤更小,InterTan理论上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InterT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FNA(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骨折的疗效。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骨折患者102例(2015年3月20日—2016年5月20日),其中一组采取动力髋部螺纹钉治疗,另外一组采取PFN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手术耗时明显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比较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治疗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推荐采用PFNA治疗方案,其手术操作时间较短,步骤较为简便,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值得实践推广。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质疏松 PFNA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性股骨转子骨折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67例老年性股骨转子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情况。结果本次所有患者通过相应的治疗以及护理后并没有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经过0.5-1.5年时随访,所有患者的行走功能都基本恢复,手术效果比较理想,生活基本可以自理。结论老年性股骨转子骨折患者进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过程中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内固定术 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