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肾原发性外浆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骨髓外的浆细胞单克隆增生性惰性淋巴瘤。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肾脏的外浆细胞瘤。腹腔镜下右肾输尿管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组织形态表现为肿瘤由分化较成熟的具有浆细胞特征的瘤细胞构成,细胞形状大小均匀一致,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偏位,光镜下呈现车辐状。免疫组织化学CD38、CD79α、MUM1、Kappa及CD56阳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母细胞瘤(MB)是儿童起源于小脑最常见脑肿瘤,因为脑组织仍处于发育阶段,治疗相关的致残率较高。MB可以进一步分为4个主要的分子亚型[WNT-MB,Sonic hedgehog(SHH),Groups 3和4],每一种亚型都有独特的分子特点及临床表现。毒副作用更低的治疗是改善儿童患者生活质量的亟需方案。面对如此挑战,我们需要对MB形成的分子机制有更深入地探索,以促进药物的研发。在MB标准治疗方案中,引入表观遗传学重组治疗,为降低MB治疗的毒副作用提供了新的希望。文章介绍了母细胞瘤基础及临床研究的现状,并指出未来可能研究方向。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表观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底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行底穿孔修补术患者78例,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进行平均划分,每组患者比例39例。予以光固化氢氧化钙修补的患者设为参照组,予以三氧化物多聚体修补的患者设为实验组,最后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低,组间数据结果由统计工具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底穿孔修补术具有较高的组织相容性,同时可以使牙齿保存率得以提升,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 标签: 髓底 穿孔修补术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必兰”对拔除根管牙髓期间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需形根管治疗的80颗牙髓的磨牙。清理腔,在根管口处滴注0.2ml必兰,采用临床观察分析法,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反应的差异。结果,治疗组Ⅱ-Ⅲ级疼痛发生率10.00%,对照组为33.75%平《0.01差异有着显著性;采用有序Logisticregression法对拔期间痛发生进行多因素分析,表明拔疼痛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而与牙位情况以及是否给予必兰应用有关;上下后牙拔痛的发生显著增加p<0.05.结论根管处滴注必兰能预防和降低拔疼痛的发生并减轻疼痛程度,准确完善的麻醉是降低拔起疼痛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必兰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老年系肿瘤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采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检测26例急性系白血病(AML)及5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49种靶基因突变;采用基因组DNA-PCR联合Sanger测序法检测CALR基因9号外显子、NPM1基因12号外显子、FLT3-ITD及CEBPA的TAD、BZIP两个功能结构域的突变发生情况。结果(1)77例患者中,总的基因突变发生率为91.0%,每例患者平均突变2次,其中≥3种基因突变共存发生率为42.9%;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依次为:NPM1,U2AF1,RUNX1,TET2,ASXL1,TP53,DNMT3A,IDH2,BCOR,FLT3-ITD,其余基因突变发生率<10%。(2)双基因突变在AML中的发生率高于MDS组,≥3个基因突变在MDS组的发生率高于AML组(P=0.003,0.011)。NPM1、FLT3-ITD、CEBPA双突变在AML中的发生率高于MDS患者,BCOR、ASXL1突变在MDS组发生率高于AML组(P<0.05)。功能归类后显示,酪氨酸激酶受体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AML组,而染色质修饰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MDS组,(P=0.004,0.007)。(3)有效随访MDS患者51例,9例在随访过程中发生白血病转化,平均转化时间为6.5个月,其中,伴RUNX1、U2AF1突变者转白率为44.4%,高于其他基因突变。结论老年系肿瘤有独特的基因突变谱,常见系肿瘤基因突变类型及频率在AML及MDS中分布不同,MDS患者中部分基因突变与白血病转化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白血病,髓样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NA突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恒牙治疗的过程中使用活切断时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7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7月,研究期间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龋源性露髓恒牙共计80例,其中包含80颗牙,为了分析活切断术的效果,本研究使用对比的方法,故将所有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对照组有40例患者,另一组命名为观察组有40例患者,分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完成。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治疗,但方法不同,分别是对照组使用根管治疗术、观察组使用活切断术治疗,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治疗后,对其临床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记录相关数据,主要包括: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等数据,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相对于对照组(92.5%)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相对于对照组(25.0%)较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满意对相对于观察组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活切断术进行恒牙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活髓切断术 恒牙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颈损伤导致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并不少见,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仍然是一项充满挑战性工作,若不能及时救治,很快就会因为呼吸衰竭而发生早期死亡[1],气管切开是解决患者呼吸困难的重要抢救手段。但是气管切开的患者,气管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系数大大增加[2],因此对于急性颈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需要实施精细呼吸道管理,能够避免发生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我们对我科自2008年至2012年45例急性颈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气道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颈髓损伤 呼吸衰竭 气管切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源性抑制细胞在胃癌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人和胃癌患者外周血源性抑制细胞的含量,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胃癌患者组的源性抑制细胞比例是(2.05±0.42)%,对照组是(0.31±0.07)%,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源性抑制细胞有利于胃癌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发育,早期监测患者源性抑制细胞的含量可以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方向,减少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髓源性抑制细胞 胃癌 肿瘤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臭氧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配合;方法对64例行臭氧消融术的术中程序的总结及综合分析;结果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所用的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腰间椎盘突出 臭氧 髓核消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AM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延长生存期。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初发AML患者(≥60岁)100例,给予不同方案化疗,诱导缓解方案包括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Ara-C),或MA方案米托蒽醌+Ara-C或HA高三尖杉酯碱+Ara-C等。结果老年AML(除M3外)CR率47.2%,中位生存期10(1-61)个月,3年生存率(除M3外)为22%;我们发现肿瘤负荷增加及HLA—DR+组虽然在缓解率上与对照照组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其生存时间却明显缩短(P<0.05),这提示肿瘤负荷增加及HLA—DR表达是预后差的因素,我们的研究数据显示,年龄、CD34、CDll7以及伴淋巴系表达与否对缓解率及生存期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认为蒽环类药物联合Ara-C的方案仅适用于核型正常的初治老年AML患者,对于体能状态差、脏器功能异常或年龄>70岁等患者,只能选择羟基脲等姑息治疗或支持治疗。

  • 标签: 髓系白血病 老年 化疗
  • 简介:腰椎间盘作为一个完整的结构单元,由纤维环、核和软骨终板三部分组成.由于生理性及病理性因素的影响,腰椎间盘容易发生退行性变.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 退变行性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合并颈损伤的早期救治。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颅脑合并颈损伤30例临床资料。结果首次诊断距确诊颈损伤时间1h~7d,平均2d。患者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级评分良好15例(50%),中残8例(26.6%),重残4例(13.3%),植物生存者2例(6.6%),死亡1例(3.3%)。结论早期、综合、安全、有效,积极处理原发性损伤病灶和各项并发症是提高颅脑合并颈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率的关键。

  • 标签: 颅脑合并颈髓损伤 早期 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及与预后效果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搜集我院治疗的母细胞瘤患者30例临床资料,小于18岁患者25例,大于18岁患者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经头颅MIR和CT检查,经影像学及术后病理证实为母细胞瘤患者。全部进行手术切除病灶并全脑放疗,在术后2年、4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情况。结果>18患者在经过治疗后2年、4年生存率明显高于<18岁患者;手术进行全切和次全切患者的2年、4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部分切除的患者;术后放疗时间大于1个月患者2年、4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放疗时间小于1个月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母细胞瘤晚期患者进行放疗和化疗是必要的治疗方法,在结合手术切除肿瘤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率。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治疗效果 预后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急性系白血病患者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可来源于白血病细胞和正常前体细胞.DC可在骨髓和淋巴结捕捉、呈递白血病抗原,进而刺激特异性CD8+T细胞增殖,发挥抗白血病效应.在临床和实验中使用的树突细胞可由白血病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化而来,体外负载白血病特异性抗原或肿瘤共同抗原的DC,回输后发挥治疗作用.本文就AML的DC免疫治疗中的上述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树突细胞 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