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膜手术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筛选76例脑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6例患者均选自2020年8月~2021年8月区间,并按“随机法”分2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对比2组护理效果、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并发症率(7.89%)低于对照组(26.32%),P

  • 标签: 舒适护理模式 脑膜瘤手术 护理满意度 住院时间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腰大池外引流应用于巨大脑膜手术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于2019年 12 月至2023 年 12 月见于我院实施巨大脑膜手术患者80例,按照生日单双数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0例)和参考组(40例)。参考组做常规手术,研究组在术中采用腰大池外引流术手术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出血量、卡氏评分(KPS)、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将腰大池外引流技术应用于巨大脑膜手术,它能有效控制手术出血量,减缩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腰大池外引流 巨大脑膜瘤手术 应用价值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脑膜的血管内同时出现大B细胞淋巴者十分罕见,既往仅检索到1例报道。为加深对此类碰撞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该文报道1例脑膜合并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病例。患者为中年女性,因突发晕厥和肢体僵直入院,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右额叶脑膜。镜下在脑膜的血管内见大B细胞淋巴,免疫组织化学示脑膜细胞上皮细胞膜抗原、D2-40阳性;血管内细胞CD20、CD79α阳性。患者术后予以甲氨蝶呤化疗及利妥昔单抗靶向治疗,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脑膜周水肿与患者肿瘤大小的关系,以更好地对脑膜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7月一2013年8月间该院收治的脑膜患者共82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有周水肿的患者41例,无周水肿患者41例,对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引流静脉受压、肿瘤部位等进行比较,分析周水肿与肿瘤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周水肿组患者与患者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恶性肿瘤、引流静脉受压有关,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膜周水肿不但与肿瘤部位、良恶性及引流静脉受压均有关系,还与肿瘤的大小有关。

  • 标签: 脑膜瘤 瘤周水肿 肿瘤大小
  • 简介: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对颅内原发和转移性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脑肿瘤的预后除与其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以及周水肿等因素有关外,还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有关。国内近年来有一些相关的报道,但系统研究不多。本研究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脑膜周水肿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膜中VEGF的表达,用头颅MRI估计周水肿的存在及程度。结果:30例脑膜中,26例脑膜有VEGF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6.7%。VEGF表达强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水肿指数(edemaindex,E1)的差异有显著意义(EI=4.8与EI=I.2,P〈0.01)。结论:VEGF可能是形成脑膜周水肿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膜瘤 瘤周水肿
  • 简介:患者男,58岁,2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右颞头皮肿块,质软,无压痛,无红肿化脓,大小0.5cm×1.0cm×2.0cm,一直未予重视,后肿块逐渐增大,1年前大小4cm×3cm×2cm,超声检查示右颞头皮肿块,未予治疗;肿块继续有所增大,3d前再行超声复查示“右颞部占位性病变:神经鞘?”。查体:右颞头皮肿块,大小5cm×4cm×2cm,质韧,无压痛,边界不清楚,表面未见回流血管;

  • 标签: 异位脑膜瘤 文献复习 头皮肿块 颞肌 超声检查 占位性病变
  • 简介:摘要视神经鞘脑膜(ONSM)约占所有脑膜的1%~2%,多为良性,疾病进展缓慢。ONSM是临床上相对少见的眶内良性肿瘤,由于与视神经关系密切,其诊断和治疗具有特殊性,因此在其诊疗中存在着较多的争议和误区。由于ONSM某些临床特征与其他性质视神经疾病如视神经炎相类似,常被误诊为急性视神经乳头炎、视神经萎缩、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急性球后视神经炎、视盘血管炎或视疲劳等。其治疗方式包括随访观察、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不同患者应根据病情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因此,深入了解视神经鞘脑膜诊治中存在的争议和误区,对于及时作出准确的诊断,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视神经肿瘤 诊断 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膜自发性出血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3月至2017年3月连续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497例脑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膜自发性出血患者共15例(占3.0%),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结果1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慢性头痛、一侧肢体乏力、视力下降或癫痫等前期症状突然加重(6例),亦可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偏瘫、癫痫发作等类似卒中发作表现(9例)。头颅CT和MRI上显示为血肿、肿瘤占位和周水肿征象。根据肿瘤与血肿的位置关系,脑膜自发性出血可分为单纯内出血型(7例)、单纯周出血型(6例)和内外混合性出血型(2例)3个类型。所有患者同期行肿瘤切除和血肿清除。肿瘤切除程度达Simpson Ⅰ级9例,Ⅱ级2例,Ⅲ级3例,Ⅳ级1例。15例患者术后随访48个月,3例术后存在神经功能后遗症,余12例均无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影像学随访结果提示,15例患者中,2例肿瘤进展或复发;余13例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脑膜自发性出血的发生率较低,其临床表现与卒中急症相似。通过术前头颅CT结合MRI检查可明确诊断,根据出血的影像学特征可分为单纯内出血型、单纯周出血型和内外混合性出血型。基于患者的临床特征选择相应的治疗策略,患者多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 标签: 脑膜瘤 颅内出血 诊断 影像学分型 疾病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特殊染色方法在分泌型脑膜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35例分泌型脑膜与5例含小球样胶原横切面的非分泌型脑膜存档病例,选取典型区域制作成组织芯片,进行特殊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分泌型脑膜在镜下的结构特点为灶性上皮分化,上皮性微腺腔内含有嗜酸性玻璃样包涵体即嗜酸性分泌小体是诊断中的特异性特征。35例分泌型脑膜样本的染色结果中,分泌小体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强阳性,并且可以抵抗淀粉酶消化,使淀粉酶消化后PAS(D-PAS)染色呈强阳性且对比更强,阿辛蓝、黏液卡红、胶体铁、六胺银染色均呈阳性至强阳性不等,Van Gieson染色结果呈黄红色,Masson染色结果呈红色。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癌胚抗原及上皮细胞膜抗原呈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广谱细胞角蛋白及SSTR2呈阳性反应。而非分泌型脑膜样本中,形似分泌小体的结构,其PAS、D-PAS及六胺银染色呈强阳性,阿辛蓝、黏液卡红及胶体铁染色呈阴性,Van Gieson染色结果呈红色而Masson染色结果呈绿色,证实该结构为胶原组织。结论在分泌型脑膜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中,PAS染色结合D-PAS染色、六胺银和Masson染色是识别诊断分泌小体的重要特殊染色组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MRI特征能否区分脑膜孕酮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的表达状态,为PR表达阳性的脑膜提供术前预测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进行PR表达状态测定的210例脑膜患者的术前MRI资料,依据PR表达情况,分为PR阳性(+)组与PR阴性(-)组。对两组患者术前MRI影像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脑膜PR阳性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针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评估其预测PR表达状态的效能。结果210例脑膜中,PR(+)79例,PR(-)13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在脑膜部位、囊变、强化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脑界面、周水肿、硬膜尾征、ADC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强化方式是脑膜PR阳性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肿瘤部位及强化方式预测PR阳性表达的AUC值分别为61.9%、62.4%。结论MRI特征能够术前预测脑膜PR表达状态;脑膜位于颅底、肿瘤均匀强化可以间接表达PR为阳性。

  • 标签: 脑膜瘤 孕酮受体 孕酮受体表达 磁共振成像 成像特征
  • 简介:摘要脑膜起源于蛛网膜帽状细胞,是颅内最常见的非神经上皮来源肿瘤,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分为Ⅰ、Ⅱ、Ⅲ级共15个亚型,2021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以1、2、3级代替以往的Ⅰ、Ⅱ、Ⅲ级,同时强调定义不典型或间变性(即2级和3级)脑膜的标准应适用于任何潜在亚型,一些分子标志物也和脑膜分级分型相关。不同级别脑膜的治疗方式和预后存在差异,MRI扩散成像如扩散加权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和扩散峰度成像可以用于脑膜分级分型,结合了MRI扩散成像的影像组学方法也展现出良好的效能,这对患者和临床医生选择处理方式和评估预后是有利的。本文基于以往国内外相关研究,将对脑膜分级分型MRI扩散成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脑膜瘤 分级 分型 磁共振扩散成像 影像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膜自发性出血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3月至2017年3月连续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497例脑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膜自发性出血患者共15例(占3.0%),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结果1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慢性头痛、一侧肢体乏力、视力下降或癫痫等前期症状突然加重(6例),亦可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偏瘫、癫痫发作等类似卒中发作表现(9例)。头颅CT和MRI上显示为血肿、肿瘤占位和周水肿征象。根据肿瘤与血肿的位置关系,脑膜自发性出血可分为单纯内出血型(7例)、单纯周出血型(6例)和内外混合性出血型(2例)3个类型。所有患者同期行肿瘤切除和血肿清除。肿瘤切除程度达Simpson Ⅰ级9例,Ⅱ级2例,Ⅲ级3例,Ⅳ级1例。15例患者术后随访48个月,3例术后存在神经功能后遗症,余12例均无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影像学随访结果提示,15例患者中,2例肿瘤进展或复发;余13例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脑膜自发性出血的发生率较低,其临床表现与卒中急症相似。通过术前头颅CT结合MRI检查可明确诊断,根据出血的影像学特征可分为单纯内出血型、单纯周出血型和内外混合性出血型。基于患者的临床特征选择相应的治疗策略,患者多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 标签: 脑膜瘤 颅内出血 诊断 影像学分型 疾病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蛋白4(MUC4)在脑膜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1—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脑膜258例以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65例,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MUC4、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孕激素受体(PR)、SSTR-2蛋白的表达,比较MUC4、EMA、PR、SSTR-2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情况。结果258例脑膜患者中男性85例,女性173例,年龄20~81岁,平均年龄69岁。其中WHO Ⅰ级脑膜192例,WHO Ⅱ级脑膜54例,WHO Ⅲ级脑膜12例。MUC4在脑膜的总表达率为67.8%(175/258),在各型脑膜的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分别为上皮型46/46(100.0%)、分泌型3/3、血管型44/45(97.8%)、不典型37/41(90.2%)、化生型3/4、微囊型2/3、沙砾体型7/11、脊索样型7/11、过渡型14/28(50.0%)、透明细胞型1/2、乳头型1/2、间变型4/9、纤维型7/52(13.5%)、横纹肌样型0/1。PR、EMA、SSTR-2分别在149例(57.7%)、173例(67.1%)、235例(91.1%)脑膜中表达。另外44例EMA阴性脑膜表达MUC4,4例SSTR-2阴性脑膜表达MUC4。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肿瘤如神经鞘、神经纤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SFT/HPC)、血管母细胞、胶质及室管膜等MUC4均不表达。结论MUC4广泛表达于脑膜,在脑膜与其他非脑膜上皮来源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鉴别上具有较大的价值。

  • 标签: 脑膜瘤 黏蛋白4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质子射线放射治疗世界卫生组织(WHO)Ⅰ/Ⅱ级脑膜的初步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10月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治疗脑膜患者26例,其中18例为颅底脑膜。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2岁(范围15~79岁)。病理诊断为WHOⅠ级脑膜的患者8例,病理诊断为WHO Ⅱ级的脑膜患者9例,影像学诊断患者9例。7例患者为术后放疗(Simpson Ⅰ~Ⅲ级切除2例,Simpson Ⅳ~Ⅴ级切除5例),10例患者为术后复发后放疗。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2.2个月,所有患者均完成了既定的质子射线放射治疗,中位等效剂量为54 GyE(范围50.4~60 GyE),单次剂量为1.8~2.0 GyE。治疗后70%患者症状部分缓解,2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均为100%。治疗期间急性放射反应轻微,仅出现1级脱发(n=22)和黏膜反应(n=2),无2级及以上急性反应,目前尚未观察到晚期不良反应。结论质子治疗颅内及颅底脑膜安全有效,长期疗效及不良反应需进一步随访。

  • 标签: 质子治疗 脑膜瘤 不良反应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大型矢状窦旁脑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肿瘤位于矢状窦前1/3有6例,中1/3有13例,后1/3有8例;其中跨上矢状窦两侧的有2例,颅骨侵犯的2例,软组织侵犯的1例合并有肿瘤卒中。采用跨中线骨瓣,显微手术技术切除27例上矢状窦旁大型脑膜。结果肿瘤SimpsonⅠ级16例,SimpsonⅡ级8例,SimpsonⅢ级3例;术后回访3-36个月,1例术后二个月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暴露上矢状窦,充分显露肿瘤,有效控制出血,保护回流静脉,可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脑膜瘤 矢状窦旁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眉弓上锁孔入路治疗鞍结节脑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3月~2014年4月收治12例鞍结节脑膜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眉弓上锁孔入路。结果根据Simpson分级,12例手术中I级切除8例,Ⅱ级4例,术后随访3~18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锁孔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手术瘢痕小等优点,熟练应用能够提高肿瘤全切率,取得良好疗效。

  • 标签: 鞍结节脑膜瘤 锁孔 眉弓
  • 简介:嗅沟脑膜不多见,约占脑膜的5%,为颅底脑膜较为常见的部位之一。我们于1992年10月至1997年5月共收治6例双侧嗅沟脑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嗅沟脑膜瘤 临床特点 治疗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30例岩斜区脑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岩斜区脑膜的切除程度,并降低外展神经的损伤。方法总结30例岩斜脑膜的临床特点、手术经验及外展神经受损情况,探讨Dorello's管区病理解剖特点与岩斜区脑膜的关系。结果30例岩斜区脑膜,〈2.5cm者6例,2.5~3.5cm者16例,〉3.5cm者8例。术后出现外展神经功能障碍者〈2.5cm者0例,2.5~3.5cm者5例,〉3.5cm者4例。暂时性外展神经功能障碍者7例,永久性障碍者2例。结论岩斜区脑膜术中外展神经出脑干端、穿岩斜硬脑膜端容易受损伤。提高对Dorello's区解剖认识、肿瘤的早期发现、良好的肿瘤暴露、神经粘连处的锐性分离等,有助于切除肿瘤并减少外展神经的医源性损伤。

  • 标签: 岩斜脑膜瘤 Dorello's管 外展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