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膜手术患者的手术前后护理。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膜患者22例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措施进行分析。结果22例脑膜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治愈17例,病情好转5例,术后并发症患者2例经临床对症护理病情缓解。结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让患者及家属相信通过手术治疗和正确护理,疾病预后好。提高本科护士对脑膜治疗和护理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患者提供正确及时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脑膜瘤 手术治疗 手前护理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脑膜致癫痫的临床切除标本的病理学特征和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总结来我院治疗的癫痫患者共计40例相关病理学资料。结果在手术结果方面,40例患者在手术切除(全切除手术者29例,大部切除者11例)后半年时间内进行随访调研,显效者25例,有效者14例,失败者1例;在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方面,40例脑膜致癫痫病患者中有2例为过度细胞型脑膜患者,有3例为恶性脑膜患者,有3例内皮细胞型脑膜患者,14例为成纤维细胞型脑膜患者,余18例患者中有10例砂粒体型脑膜患者和8例成上皮细胞型脑膜患者。结论脑膜导致癫痫患者发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肿瘤位于患者的精神情感和运动区域,二是脑组织因脑膜受损后,神经网络会形成捷径,他们可以为脑组织的局部异常放电提供条件,进而导致癫痫的发生。

  • 标签: 脑膜瘤 癫痫 临床切除标本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脑膜MRI影像诊断的优势,为临床提供有意义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选用48例MSCT怀疑脑膜的病人,进行MRI扫描。结果位于大脑凸面15例,上矢状窦旁13例,蝶骨大翼处10例,前颅窝7例,侧脑室三角区3例,4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脑膜大多在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等或高信号;信号、脑膜尾征、线性低信号环及周水肿等对脑膜的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结论脑膜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舒适护理对脑膜手术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脑膜手术患者20例选为研究对象,经随机分组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研究组进行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舒适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其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改善脑膜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提升其舒适度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舒适护理 脑膜瘤 心理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脑室脑膜的MRI表现,并结合文献,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脑膜的MRI表现。结果15例中,年龄最小13岁,最大58岁,平均33岁,其中女性14例(14/15),男性1例(1/15)。肿瘤以侧脑室三角区多见,本组14例(14/15),侧脑室体部1例(1/15)。例病理均为WHOⅠ级,其中纤维型12例(12/15),纤维上皮型1例(1/15),血管脑膜1例(1/15),过渡型1例(1/15)。结论侧脑室脑膜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及发病部位、年龄、性别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脑膜瘤 侧脑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侧脑室三角区脑膜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5年8月手术治疗侧脑室三角区脑膜47例,采用经皮层入路25例、经脑沟入路22例。结果47例肿瘤按SimpsonⅠ级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经脑沟入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7%)明显低于经皮层入路(60.%;P〈0.05)。47例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为6个月。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复查CT、MRI未见肿瘤复发;按GOS评分评估预后,经脑沟入路手术的患者中,5分12例(54.5%),4分7例,3分2例,2分1例;经皮层入路手术的患者中,5分2例(8.0%),4分4例,3分8例,2分11例;两者预后良好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脑沟入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符合微侵袭手术理念,术中辅助超声可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预后也较好,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但是对于肿瘤较大、颅内压明显增高的患者,采用经皮层入路是较好的选择。

  • 标签: 脑膜瘤 侧脑室三角区 显微手术 经皮层入路 经脑沟入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对脑膜手术患者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间于我院行脑膜手术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肌饿感、口渴感、低体温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在脑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 健康教育 脑膜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室内脑膜采用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脑室内脑膜36例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MRI诊断,观察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脑室内脑膜36例患者中,通过MRI诊断发现脑膜在三脑室4例,在侧脑室32例;脑室内的脑膜通常为类圆形、圆形或分叶状肿块,病理类型主要表现为纤维型;MRIT2WI有24例呈现稍高信号或者12例呈现低信号,MRIT1WI有28例呈现稍低信号或者8例呈现低信号,且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脑室内脑膜采用MRI诊断具有一定特异性,将其和临床有关资料相结合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为疾病及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提供依据,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可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脑膜瘤 脑室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脑膜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儿童脑膜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治疗的29例儿童(≤18岁)脑膜的临床资料,按照WHO(2007)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分型标准进行病理分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7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病理学类型共10类,其中良性组(WHOⅠ级)22例,非良性组(WHOⅡ和Ⅲ级)7例。两组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化分析:非良性组和良性组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6%(2/7)、77.3%(16/22),两组间P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非良性组和良性组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17.11±7.11)%、(3.96±4.28)%,两组间Ki-67增殖指数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2)。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Ⅲ级)26例,次全切除(SimpsonⅣ级)3例。随访18例,时间1~5年,复发6例,死亡1例。结论儿童脑膜在性别比例、病理类型和免疫组化等方面与成人存在不同。深入了解儿童脑膜的特点,有助于完善儿童脑膜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脑膜瘤 儿童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窦旁脑膜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手术的窦旁脑膜60例患者进行探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观察组的窦旁脑膜患者显微外科术,对照组的窦旁脑膜患者给予常规的手术治疗。结果给予显微镜外科手术的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及肿瘤的全切除率分别为93.33%、5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40.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术后出血量(320.16±22.51)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出血量(1005.25±25.37)mL,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手术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窦旁脑膜能显著提高症状改善率及肿瘤全切除率,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显微外科手术 常规手术 窦旁脑膜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显微手术和非显微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对66例于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内侧型蝶骨嵴脑膜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各33例的观察组(使用显微手术)与对照组(使用非显微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5.76%)显著低于观察组(100.00%),死亡率(18.18%)明显高于观察组(0.00%),并且其并发症发生率(57.58%)也比观察组(15.15%)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显微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的疗效显著,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显微手术 非显微手术 内测型 蝶骨嵴脑膜瘤 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083-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膜术前栓塞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2例脑膜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划分法,分为栓塞组与对照组(n=31)。栓塞组患者术前实施栓塞治疗,对照组未实施栓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以及全切率。结果栓塞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各项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栓塞组患者的全切率为90.32%,对照组患者的全切率为77.41%,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脑膜术前栓塞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中的全切率,减少患者平均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建议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脑膜瘤 术前栓塞治疗 出血量
  • 简介: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R)技术在颅内静脉窦旁脑膜术前评估中的价值及其辅助手术的疗效。方法连续收集颅内静脉窦旁脑膜患者47例,包括上矢状窦旁脑膜28例、大脑镰脑膜14例、横窦和窦汇区脑膜4例和乙状窦脑膜1例。术前构建VR图像,评估肿瘤对静脉窦的侵袭程度和静脉侧支循环等级,做手术模拟,并对手术相关资料综合分析。结果VR环境下,各组织结构均原位清晰显示,可全方位观察和手术模拟。静脉窦未受累9例、受压13例、狭窄13例、闭塞12例,形成侧支循环者分别占22.2%、23.1%、61.5%、100%。在VR技术指导下制订手术策略,肿瘤获得SimponⅠ级切除37例,Ⅱ级4例,Ⅳ级6例;随访4—18个月,45例恢复良好,远期生活质量评分(KPS)为(88.30±22.392)分,植物生存1例,肿瘤复发并死亡1例。通过统计分析,复发、术中出血及年龄仅影响患者短期预后,年龄不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结论利用VR技术对颅内静脉窦旁脑膜与静脉窦、皮质静脉的关系进行术前评估,准确、全面、直观,术前应考虑患者年龄、手术史对预后的影响,对静脉侧支循环要尤其注意评估和保护,这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脑膜瘤 静脉窦 显微手术 疗效 虚拟现实 侧支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