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急性肺动脉栓塞疾病的整体护理及早期护理干预的因素和重点内容。方法收集22个溶栓老年急性肺动脉栓塞病例的心电图系列,分析所有病例V1导联T波时变曲线的特征;分析整体护理的益处及早期护理干预的因素和重点内容。结果整体护理缩短了治疗时间,早期护理干预突出重点,提高了治愈率。结论老年急性肺动脉栓塞整体护理具有优越性,早期干预护理的重点应是监测心电图V1导联T波演变。

  • 标签: 老年急性肺动脉栓塞 整体护理 干预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外科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对于体质差、病情较重、营养不良,应加强营养,增加食欲,必要时可静脉输入氨基酸、白蛋白等营养物质。术后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并降低液黏稠度,减轻右心负荷。

  • 标签: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医学技术发展为提高肺动脉栓塞的诊断率,减少漏诊率,现回顾分析我院近二年应用64排肺CTPA诊断30例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体会(07.1-09.4)。30例不同程度肺血管受阻,30例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直接征象及肺动脉高压,肺栓塞,心脏增大,胸腔积液,中心动脉扩张,肺血管稀疏,外周血管纤维呈“残根征”及间接征象。对B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肺通气及肺灌注扫描等检查方法。应用肺部64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具有安全性,快速,敏感性高,作为肺动栓塞诊断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螺旋CT 肺血管造影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小剂量多巴胺对降低肺动脉压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收治疗的90例成人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小剂量多巴胺治疗。运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监测血氧饱和度、pH值、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结果患者经治疗后经皮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分压很快得到改善(P<0.01),pH值(P<0.05)也有明显好转,且全部病例无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多巴胺可较好地改善体循环血流,减少低氧血症发生,且避免低血压。

  • 标签: 小剂量多巴胺 低肺动脉压 成人持续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式透析方式及不同的透析通路合并肺动脉压的比例以及其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及门诊透析病人,透析后第2天行心脏超声检查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以SPAP大于35mmHg为肺动脉高压(PAH)。结果入选血透患者40名,其中动静脉内瘘患者25名,长期中心静脉置管病人15名。入选腹透患者14名;血透组平均SPAP为38.8±13.5mmHg,腹透组平均SPAP为30.9±7.8mmHg,P值为0.02,具有统计学意义,血透组PAH比例为55%,腹透组PAH比例为14.3%,其P值为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透患者较血透患者发生PAH低,其平均SPAP较血透患者低,血透患者中行动静脉内瘘与静脉置管患者相较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成人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不同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70例肺动脉高压疾病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比较患者的临床及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分析比较各类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发病症状,得出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为乏力(33例,47.14%)、呼吸困难(20例,28.57%)和胸闷(17例,24.29%),此外还有部分患者出现咳嗽、心悸、咯血、晕厥、声嘶等症状。结论与普通疾病相比,成人肺动脉高压疾病以中青年女性居多,发病年龄较大,且无性别差异。患者体质指数偏低,多数患者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较高,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与6MWD及心功能分级相关。

  • 标签: 成人 肺动脉高压疾病 特征分析
  • 作者: 王家珍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三台县人民医院四川绵阳621000)【中图分类号】R47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78-01慢性肺动脉高压发病原因较多,肺动脉的阻塞和痉挛是导致慢性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人体患病时间越长,症状就越严重,可见此疾病有明显的渐进性,因此诊断出来必须马上治疗,避免患者病情加重,从而增加治疗的难度。此疾病的发病因素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动脉管腔中出现增生,导致管腔狭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形成肺动脉慢性阻塞,另一种是血管栓塞,血循环过程中血液中杂质在管腔不断沉积,从而导致肺动脉慢性阻塞。第三种情况是肺动脉缺氧持续阻痉挛是导致肺动脉高压。慢性肺动脉高压目前治疗有效的药物不多,我国是传统医药的发源地,中医药治疗功效博大精深或许可以作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慢阻肺动脉高压的中医疗法对于急性发作病人来说,中医上讲究以痰凝水停邪实,先对肺部进行清理,即理气化痰,通过汤药将脏腑中淤积物质排出,并服用相应汤药对脏腑进行温养,理气化痰效果显著,支气管平滑肌在此药物作用下,痉挛现象得到缓解,心肌通气功能增强,器官供血正常,痰液被药物稀释后通过口腔排出,血液中沉积物质减少,达到缓解肺动脉阻塞的目的。草劳子是常见中药,具有良好的稀释痰液、避免器官缺氧等作用。患者病情稳定后,改成温养类药物,对肺、肾虚等情况进行改善,治疗患者身体虚弱,固本培元,保证患者身体内血循环通畅。丹参、当归等药物是常见的临床用药,在这些药物作用下,血小板聚集作用受到抑制,红细胞瘀滞症状得到缓解,机体内微循环被改善,肺部毛细血管所受压力减小,避免血管破裂现象,局部水肿现象得到改善,肺部换气顺畅,通过调节患者呼吸不再难受。不同药物治疗肺动脉阻塞疾病效果不同,下面列举几种临床上常见药物。川芎嗪。此药物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效果,对淤血阻滞症状有较好治疗效果。在慢阻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内,内皮素含量上升,在其作用下血管内不断合成内皮细胞,活性多肽的分泌量增加,导致血管收缩,影响组织正常供血。川芎嗪的作用就是减少患者体内内皮素分泌,保持肺血管通畅,防止栓塞现象出现,进而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作用。丹参。肺部微循环在丹参作用下明显得到改善,内皮损伤细胞逐渐被修复,平滑肌变形症状受到抑制,血管增生风险降低,肺部血管结构被重建,有效缓解肺动脉高压症状。相关研究表明,丹参能对心肌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血液粘稠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4例经临床确诊,采用西门子SOMATOMSensation16CT机扫描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多层螺旋CT图像,观察肺动脉栓塞的分布类型及肺动脉栓塞的征象。结果14例肺动脉梗塞患者,共累计88支肺动脉或分支栓塞,其中包括肺动脉主干2支,左右肺叶动脉29支,左右肺段动脉40支,左右肺亚段动脉17支。中心型35支,锐角附壁型25支,钝角附壁型19支,完全闭塞型9支。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具有灵敏性和特异性高,且安全、快速、无创的优点,在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多层螺旋CT 肺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螺旋CT检查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60例患者病变共累及肺动脉135支,其中主肺动脉2支,左或右肺动脉21支,肺叶动脉36支,肺段动脉42支,肺亚段动脉34支。肺动脉栓塞主要以叶肺动脉为主,栓塞率30.0%,其余发病率依次为左或右主肺动脉、段肺动脉、亚段肺动脉、主肺动脉。135支栓塞的肺动脉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分支充盈缺损,肺动脉栓塞增强CT表现中心型共72支,占53.3%,最常见。60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见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栓子部分或完全融解,管腔内充盈缺损部分或完全消失,相应肺部症状也得到改善。结论多层螺旋CT是肺栓塞安全、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的无创性诊断方法,能进早诊断,从而做到早治疗,使患者症状早缓解,防止病情进一步的发展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肺动脉栓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正常新生儿出生后48~72小时内肺动脉压力下降,如果出生后这一生理性转变未能实现,即发生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当肺血管阻力超过体循环阻力时,造成部分血液经卵圆孔及(或)动脉导管水平的左向右分流,出现低氧血症。目的浅谈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法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需要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降低肺动脉压力,维持正常血压。

  • 标签: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肺动脉高压致右心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我院的60例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0例,提供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多巴酚丁胺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有14例显效,15例有效,2例无效,临床有效率是96.6%;对照组有8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有效率是83.3%,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可以降低肺动脉阻力,提升心脏指数,提高心排量,减少心衰患者死亡几率,临床中应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右心衰竭 多巴酚丁胺 泵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内科常见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及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近一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给予西地那非25mg一日三次口服,记录基线资料包括肺动脉高压诊断类型。结果治疗12周后与基线水平比较,患者的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有明显提高;Borg呼吸困难评级也有所提高。服药3月后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提高,患者能够上楼及步行更远,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口服西地那非后,患者的肺动脉压力下降虽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但有降低的趋势,能改善心功能,特别是在降低肺动脉高压的同时,对体循环无显著性影响,未见心输出量降低、体动脉压下降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的现象。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西地那非 临床治疗
  • 简介: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引起的以肺血管阻力持续增加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潜在原因还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肺血管内皮损伤是引起肺动脉收缩和特征性病理改变的首要因素,在PAH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内皮功能或恢复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之间的平衡,恢复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延缓或逆转肺血管的增殖重塑过程,已成为治疗PAH的重要目标之一。

  • 标签: 肺血管内皮损伤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治疗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是指由多种异源性疾病(病因)和不同发病机制所致肺血管结构或功能改变,引起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升高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继而发展成右心衰竭甚至死亡。近年来PH领域诊断及治疗策略不断更新,国内外在不同领域发表了PH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为更好指导我国医师的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本指南系统评价了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PH领域系列指南和相关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增加了基于国人循证医学研究的数据,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PH的诊断与治疗。

  • 标签: 指南 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直接肺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肺动脉经皮导管吸栓术、碎栓术及溶栓术进行治疗并对手术中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本组2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行介入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结景18例肺动脉完全开通,3例部分开通,术中病人出现气紧、心率慢、血压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都及时给予积极对症处理,病人手术顺利,抢救成功率100%。结论对肺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术中配合是肺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急性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肺高血压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与多个学科数十种疾病相关。目前根据病因不同将肺高血压分为五大类,许多中心不同学科相继开展了肺高血压的分类诊断与治疗,然而分类诊断的准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作为第一大类肺动脉高压的一个亚型,其诊断需排除所有其他类型肺高血压以及其他亚型肺动脉高压,是肺高血压诊断中的难点和重点。该文提出了“3P”诊断路径以确诊IPAH,以期提高临床上IPAH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诊断
  • 简介:摘要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多见于足月儿以及过期产儿中,是因新生儿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从而导致肺动脉压循环障碍,严重危害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到新生儿的生命。本文简单介绍了如何有效地控制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运用各种诊治手段,改善新生儿症状。以下就综述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诊治进展。

  • 标签: 持续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 临床诊治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