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患有肺动脉栓塞的68例患者进行治疗,均给予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和肺通气/灌注显像检查,分析其诊断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的检出率、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显然较高,与肺通气/灌注显像检查之间存在差异性,P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究CT肺动脉造影与MR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从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肺动脉栓塞患者中选取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接受CT肺动脉造影和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磁共振成像和CT肺动脉造影检查单独与联合检查对于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结果:CT肺动脉造影联合核磁共振检查的敏感性为93.75%(30/32) 、特异性62.5%(5/8) 均高于单独CT肺动脉造影检查的82.76% (24/29)、45.5% (5/1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342,5.946,P<0.05)。结论:采用CT肺动脉造影联合核磁共振对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相较于单独CT肺动脉造影检查的检出率更加高,帮助医师有效的鉴别疾病,提高诊断价值,获得更好的诊疗结果。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肺动脉造影 肺动脉栓塞 临床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的临床特点,评价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介入封堵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以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因咯血就诊,并诊断为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的1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记录患儿临床症状及胸部增强CT表现,经内科抗感染及止血治疗无效的患儿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经导管应用栓塞微粒球介入封堵治疗,评价封堵效果及随诊复发情况。结果15例患儿中男9例、女6例,年龄9.8(3.7,12.1)岁,体重35(16,55)kg,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咯血,仅2例患儿有血红蛋白下降,胸部增强CT显示患儿支气管动脉可见增粗迂曲,其中单支病变11例,多支病变4例,11例患儿有不同程度肺炎表现,4例患儿出现肺不张,除1例内科治疗有效外,余14例均应用栓塞微粒球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12例患儿经单次手术完全封堵所有瘘管,2例患儿因瘘管过多,单次手术难以根治,采用分次封堵,其中1例广泛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患儿,多次手术仍未封堵完全。其余13例患儿中仅有2例在术中判定完全封堵后,分别于术后3个月及2年再次出现咯血症状,行二次封堵后未再咯血,术后患儿均未见胸痛及脊髓截瘫等严重并发症。14例介入封堵手术的患儿随访1.4(0.9,2.9)年,1例患儿未能完全封堵,仍间断少量咯血,余患儿治疗效果均满意。结论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多以咯血为首发症状,对内科治疗无效的患儿,应用栓塞微粒球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效果良好,复发率低且安全、可行。

  • 标签: 儿童 支气管动脉 放射学,介入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肺动脉瓣打孔术治疗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接受经导管肺动脉瓣打孔术治疗的16例PA-IVS患儿的手术治疗及随访情况。比较手术前后右心室收缩压、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比较手术前与末次随访SpO2、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6例PA-IVS患儿男10例、女6例,手术年龄为19(14,26)日龄,其中12例患儿成功行经导管肺动脉瓣打孔术,2例患儿转外科行直视下肺动脉瓣切开术,2例患儿转外科行经胸肺动脉瓣打孔术。12例成功行经导管肺动脉瓣打孔术治疗的PA-IVS患儿手术年龄为18(14,27)日龄,体重(3.6±0.4)kg,术后即刻右心室收缩压明显下降[(57±16)比(95±19)mmHg(1 mmHg=0.133 kPa),t=7.49,P<0.001];术后SpO2明显改善(0.90±0.48比0.75±0.09,t=-5.61,P<0.001)。12例成功行经导管肺动脉瓣打孔术治疗的PA-IVS患儿随访时间为22(7,33)个月,末次随访右心室与左心室横径比值较术前明显增加(0.55±0.05比0.45±0.05,t=-3.27,P=0.007);肺动脉瓣环Z值较术前明显增加(-0.78±0.23比-1.73±0.56,t=-8.52,P<0.001);三尖瓣瓣环Z值较术前明显增加(-0.52±0.12比-1.46±0.38,t=-10.40,P<0.001)。16例患儿均实现双心室循环,无死亡及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肺动脉瓣打孔术治疗新生儿PA-IVS安全、有效,中期随访疗效确切。

  • 标签: 肺动脉瓣闭锁 心脏导管插入术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病理生理现象。该异常起源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同时,文章中报道了此类病例的丰富侧支循环现象,这些侧支循环在维持心肌血供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对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可以准确诊断并评估此类病变的严重程度。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左冠状动脉 肺动脉 侧支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99Tcm-大颗粒聚合人血清白蛋白(MAA)肺灌注断层显像评价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BPA)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BPA治疗的25例CTEPH患者[男4例、女21例,年龄(56.5±12.3)岁],分析BPA干预对肺叶/肺段灌注改善的疗效,分别计算BPA干预肺叶/肺段灌注改善与未改善的比例。对BPA术前、4~6次BPA后的肺灌注断层显像的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比(PPDs%)进行对比分析(配对t检验)。分别分析BPA术前及术后PPDs%与平均肺动脉压(mPAP)间的相关性,以及BPA后PPDs%下降百分比与mPAP下降百分比间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对于25例患者的150个肺叶,BPA术前有96.00%(144/150)的肺叶存在灌注异常并行BPA干预,术后完全改善、部分改善和未改善的肺叶分别占11.11%(16/144)、57.64%(83/144)和31.25%(45/144)。对于25例患者的450个肺段,BPA术前有62.44%(281/450)的肺段存在灌注异常并行BPA干预,术后完全改善、部分改善和未改善的肺段分别占30.60%(86/281)、37.37%(105/281)和32.03%(90/281)。BPA术后PPDs%较术前明显降低[(39.08±10.88)%与(57.88±10.46)%;t=10.40,P<0.001];BPA术后mPAP较术前亦明显减低[(32.36±10.57)与(49.08±10.23) mmHg;1 mmHg=0.133 kPa; t=10.25,P<0.001]。BPA术前和术后PPDs%与同期mPAP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r值:0.01和0.27,P值:0.953和0.199),但BPA前后PPDs%下降百分比与mPAP下降百分比呈正相关(r=0.40,P=0.045)。结论BPA可显著改善CTEPH患者的肺血流灌注,降低肺动脉压;肺灌注断层显像可用于评价CTEPH患者BPA的疗效。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血栓栓塞 血管成形术,气囊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99m锝聚集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00例慢阻肺患者,入组对象收集时间为2022年1月-12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慢阻肺并发症肺动脉高压相关因素。结果 D-二聚体、肺功能三项指标、OI、三项炎性因子指标、主肺动脉直径水平属于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 慢阻肺常见并发症为肺动脉高压,其影响因素相对较多,临床中需要全面考量,及时发现肺动脉高压发生情况,保证治疗效果,值得重视。

  • 标签: 慢阻肺 肺动脉高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总结1例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如下:术前宣教及准备;术侧肢体制动;伤口护理与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告知疾病相关知识,减轻患者焦虑;加强出院指导,使患者更好的回归社会等。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呼吸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病理组成和临床特征。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因肺动脉高压住院的32名患者符合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左心室前后直径大于20mm的患者: 右心动脉内径大于18mm的患者;二尖瓣反应流速超过每秒3.4m/s反应速度。核对患者的病因和病情状况,重点是患者的肺功能,扫描V/Q检查,生化指标和患者的早期诊断比较。根据这一诊断,将患者分为5组,并比较患者的病因和压力水平。结果:32例患者分为5类,第一类6例左心疾病,第二类6例,肺动脉高压相关低氧,第三类8例,动脉性肺高压PAH,第四类4例肺血栓栓塞性,第五类8例其他原因肺动脉高压。结论:PAH是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病因,一些最常见的肺动脉高压类型是与肺部疾病相关的低氧和肺动脉高压,然后是左心疾病肺动脉高压和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

  • 标签: 肺动脉高压呼吸科 病因成因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治疗不同类型新生儿肺动脉闭锁的随访结局。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4年4月至2021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患儿共19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和室间隔缺损型肺动脉闭锁(PA-VSD)两组。采用不同血管途径置入动脉导管支架,术后1、3、6和12个月及以后每年定期随访患儿基本情况和心脏超声心动图评估手术效果。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9例患儿中12例为PA-IVS,7例为PA-VSD。两组患儿均为足月儿,PA-IVS组和PA-VSD组患儿出生胎龄分别为(38.8±1.1)和(37.7±1.8)周,出生体重分别为(3.2±0.4)和(3.4±1.1)kg,手术时年龄分别为(10±9)和(12±7)日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例PA-IVS患儿中,9例经股动脉途径,3例经股静脉途径成功置入动脉导管支架。7例PA-VSD患儿中,2例经股动脉途径成功置入,2例经股动脉途径置入失败,3例经左颈动脉途径成功置入动脉导管支架。所有患儿术后无血栓栓塞、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血管并发症发生。PA-VSD组中支架置入成功的5例患儿在随访至6月龄时分别行肺动脉闭锁根治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动脉导管支架取出术和动脉导管结扎术。所有患儿随访期无支架移位、狭窄,均实现了双心室循环,无死亡病例。结论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可作为PA-IVS和PA-VSD患儿一期治疗方法,除传统的股静脉和股动脉途径外,颈动脉可作为支架置入的一条路径。

  • 标签: 动脉导管 支架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以导致猝死。本论文旨在通过法医病理学的角度,分析肺动脉栓塞猝死的案例,探讨其致病机制、诊断标志和预防措施。我们通过对多个PE猝死案例的尸检结果和临床资料的研究,系统性地总结了PE的病理学特征,包括病理生理学改变、组织学变化、死因判定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本研究还对PE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提高PE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肺动脉栓塞,法医病理学,猝死,血栓形成,肺循环衰竭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肺动脉CTA技术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PE患者,均接受肺动脉CTA技术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80例PE患者中肺动脉CTA技术检出59例,符合率92.19%;不同栓塞类型患者肺动脉CTA技术与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肺动脉CTA技术检查PE有着较高的准确性,具有操作简便的优势,并可清晰显示血栓的情况,是临床诊断肺栓塞的首先措施。

  • 标签: 肺栓塞 肺动脉CTA技术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CT检查对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效果。方法:2020年10月-2023年10月,选择疑似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80例进行研究,依次完成放射线检查、CT检查、右心导管检查(金标准)。结果:放射线、CT检查的阳性率、阴性率比较无差异(P>0.05)。CT检查的诊断效能均大于放射线检查(P<0.05)。结论:CT检查可肺心病肺动脉高压诊断中发挥显著作用,诊断效能更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肺心病肺动脉高压 放射线检查 CT检查 右心导管检查 诊断效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管超声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医院影像科接诊的6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其CT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的检查结果。结果:经检查诊断分析,64例患者CT图像均表现清晰,全部确诊为肺动脉栓塞以及肺动脉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肺动脉主干和左、右肺动脉分别有7、16个栓塞,肺动脉栓塞21、50个,肺栓塞段为26、55个间接诊断征象显示,表现为plex的患者分别为8、16、13、26个,肺动脉高压患者为7、12个。结论:相比于常规超声,心血管超声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准确性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血管超声 肺动脉栓塞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挑选我院2022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6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使用普通胸部CT平扫,观察组使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两组患者栓子数检出率、诊断准确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中有31例确诊肺动脉栓塞,栓子检出数是219处,其中肺动脉干0处、肺叶动脉70处,亚段肺动脉17处、两侧肺动脉主干16处,肺段动脉116处;对照组中有26例确诊肺动脉栓塞,栓子检出数是103处,其中肺动脉干0处、肺叶动脉37处,亚段肺动脉9处、两侧肺动脉主干9处,肺段动脉48处;两组检查结果情况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肺动脉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