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采用CT及MRI临床诊断的影像特征及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60例,采用CT增强和MRI扫描,对两种方法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CT病灶平扫检出率71.67%、动脉期检出率91.67%、门脉期检出率73.33%,延迟期检出率81.6%。MRI扫描T1WI检出率73.33%,T2WI检出率91.67%,动脉期检出率91.66%,门脉期检出率73.33%,延迟期检出率91.67%。结论肝细胞肝癌,螺旋CT及MRI增强扫描的检出率均较高,总体看来MRI诊断效果优于增强CT扫描,CT检查价格较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检查方式。

  • 标签: CT扫描 MRI扫描 肝细胞癌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敲减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OGT)对肝细胞脂肪合成的影响。方法建立L02正常肝细胞脂肪变模型,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OGT及O-连接糖基化(O-GlcNAc)表达。建立L02细胞OGT敲减细胞系,油酸诱导后检测其脂质形成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脂肪合成相关酶的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Western blot显示L02细胞脂肪变后OGT及O-GlcNAc表达均升高(P < 0.05)。shOGT慢病毒感染L02细胞后,OGT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油红O染色显示, L02 shOGT细胞内脂质减少,qRT-PCR显示系列脂肪合成酶:乙酰辅酶A羟化酶、脂肪酸合成酶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蛋白水平与mRNA相对表达量一致。结论敲减OGT后可通过降低O-GlcNAc水平抑制肝细胞脂肪合成。

  • 标签: 脂肪肝,非酒精性 脂肪合成酶 O-连接的β-N-乙酰葡糖胺化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
  • 简介:临床上多与TACE联合应用治疗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但对于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治疗尚未见报道,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TAI)或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    虽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首选手术治疗

  • 标签: 伴门静脉 栓治疗 治疗进展
  • 简介:目的建立鲫鱼肝细胞彗星试验方法,检测重铬酸钾致鱼肝细胞DNA损伤作用。方法制备鲫鱼原代肝细胞悬液,以0.5,0.25和0.1mM重铬酸钾染毒细胞1.5h,彗星试验检测细胞DNA损伤。结果重铬酸钾各浓度作用组细胞平均拖尾长度和拖尾细胞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且0.5和0.25mM作用组细胞平均拖尾长度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鲫鱼肝细胞彗星试验方法成功建立,重铬酸钾具有致鱼肝细胞DNA损伤作用。

  • 标签: 重铬酸钾 鲫鱼 肝细胞 彗星试验 DNA损伤
  • 简介:对比增强CT是临床评价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疗效的常规成像技术。近年来,随着设备及技术的不断更新,超声检查在HCC诊断与疗效评估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且具有安全性高、操作便捷、费用低廉等优点。本文主要对超声技术在TACE治疗HCC疗效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细胞 超声检查 化学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 简介:<正>浏览近期文献报道,目前在国外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研究,仍不失为影像界关注的“热点”课题。肝脏影像学新进展使小型肝细胞癌(smallHCC_s)的发现成为可能,而且随着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得以诊断的无症状病例数已有显著增加。有人曾评价了各种影像技术对直径小于3厘米的肝细胞癌的相对探测能力,超声的敏感度为55%

  • 标签: 肝细胞癌 影像研究 加权像 MR成像 肝肿瘤 造影剂
  • 简介:目的探讨在ConA诱导肝细胞损伤过程中的Fas抗原的表达情况以及CsA干预对其损伤的影响。方法尾静脉注射ConA(20mg·kg^-1)于BALB/c小鼠作为试验组;提前半小时予以CsA(25mg·kg^-1)后再按试验组处理作为CsA组。观察血清中ALT、AST含量动态变化及肝组织细胞Fas抗原表达。结果试验组血清中ALT、AST进行性升高,在12h时与对照组、CsA组比较均P<0.01。试验组有大量Fas抗原表达的肝细胞,且数量逐渐增多、信号逐步增强。对照组和CsA组血清中ALT、AST变化不大,肝细胞Fas抗原表达不明显。结论Fas配体-抗原系统介导了ConA所致肝损伤,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激活是其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机理。

  • 标签: FAS抗原 CONA 肝细胞损伤 T淋巴细胞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CT与MRI诊断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诊治的肝细胞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

  • 标签:
  • 简介:摘要:搜集绍兴市人民医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经CT、MRI检查后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HCC共42例,两种检查对比诊断符合率和对肿瘤的主要密度或信号特点及大小检出情况。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细胞癌对脂肪变性、包膜及肿瘤直径≤1.0cm的检出,MRI要高于CT检查。从而MRI对肝细胞癌的诊断的准确性及检出率,尤其是较小的肝细胞癌,较CT更有优势。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CT增强扫描 肝细胞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疼痛护理干预在肝细胞癌TACE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的人数共有9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接受肝细胞癌TACE术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NRS评分更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对实施肝细胞癌TACE术的患者采用疼痛护理干预取得的效果更佳,其具有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肝细胞癌 TACE术 疼痛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巨细胞病毒UL144对SD幼鼠肝细胞损害的影响及其内在分子机制。方法取健康SD幼鼠24只,分成3组,分别为空白组,空载组和UL144组(实验组),空白组不做处理,空载组尾静脉注射空载腺病毒,实验组SD幼鼠尾静脉注射携带有UL144蛋白的慢病毒。RT-PCR法检测各组中UL144 RNA,ELISA法检测caspase-8、caspase-12和Toll样受体(TLR4)表达情况,HE染色检测肝脏细胞的变化,TUNEL法检测SD幼鼠肝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三组幼鼠肝脏内的UL144 RNA、caspase-8和TLR4蛋白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166、97.287和67.624,P均<0.05),其中实验组的UL144 RNA、caspase-8和TLR4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823±0.080、0.305±0.004和0.880±0.068,高于空载组及空白组(P均<0.05)。实验组、空载组和空白组的caspase-12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127±0.005、0.116±0.003和0.104±0.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56,P>0.05);肝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7.68±0.37、2.26±0.24和2.38±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427,P<0.05),实验组高于空白组和空载组(P均<0.05)。结论巨细胞病毒UL144可能通过激活TLR4并介导效应分子caspase-8诱导了幼鼠肝脏细胞的凋亡,内质网应激通路caspase-12没有参与。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Toll样受体4 肝细胞 凋亡
  • 简介:摘要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思路,已被证明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疗效显著。受此方式启发,学者们开始把研究方向对准肝细胞癌的治疗。目前,CAR-T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尚存在实体肿瘤固有屏障、肿瘤微环境、免疫逃逸和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尽管如此,CAR-T免疫疗法将会为肝细胞癌免疫治疗提供更前沿的治疗方式。此外,应用CAR-T与其他方法的联合治疗可能是下一步需要探究的方向。

  • 标签: 癌,肝细胞 肿瘤 免疫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脂肪变肝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脂肪变大鼠肝细胞(IAR20)按照实验要求分为对照组(Ctrl)、H/R组、H/R+铁死亡抑制剂组(Fer-1)、铁死亡诱导剂组(Erastin)、H/R+BMMSCs(B)组、H/R+HO-1/BMMSCs(HB)组、H/R+HB+小干扰RNA阴性对照组(si-NC)、H/R+HB+敲降GPX4组(si-GPX4)。通过检测不同组别细胞的脂质活性氧(Lipid R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GPX4)、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表达评价铁死亡的严重程度。两组和多组间的数据比较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Fer-1及H/R+B处理组Lipid ROS与MDA的表达量均低于H/R组[(1.65±0.02)、(1.85±0.04)比 (3.50±0.03),t=87.600、60.030,P<0.05;(154.50±0.84)%、(228.90±21.49)%比 (676.50±22.36)%,t=36.380、25.000,P<0.05];Fer-1及H/R+B处理组GSH水平均高于H/R组[(0.75±0.03)、(0.72±0.04)比 (0.45±0.01),t=19.400、17.060,P<0.05];H/R+HB组的Lipid ROS及MDA水平低于H/R+B组[(1.31±0.03)比 (1.85±0.04),t=19.400,P<0.05;(150.10±32.82)%比 (228.90±21.49)%,t=3.478,P<0.05],其GSH水平高于H/R+B组[(0.81±0.03)比 (0.72±0.04),t=4.981,P<0.05]。si-GPX4组的Lipid ROS与MDA表达量均高于si-NC组[(2.87±0.13)比 (1.36±0.06),t=18.100,P<0.05;(323.30±12.58)%比 (184.30±7.09)%,t=16.670,P<0.05];si-GPX4组的GPX4与GSH表达量均低于si-NC组[(0.45±0.03)比 (0.92±0.04),t=7.692,P<0.05;(0.54±0.07)比 (0.75±0.15),t=5.076,P<0.05]。结论HO-1/BMMSCs通过促进GPX4的表达抑制铁死亡以修复受损的脂肪变肝细胞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脂肪变肝细胞 缺氧/复氧 铁死亡
  • 简介:肝细胞肝癌(HCC)占我国癌症死亡的第2位[1].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产生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步骤发生的过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为其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长时间来,人们对HBV如何导致HCC的发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结合文献,围绕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几个焦点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HCC发生的一种可能模式.

  • 标签: 肝细胞癌 分子生物学 细胞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对肝脏肝细胞组织病理变化观察.方法将56例自体干细胞肝移植术完成了术前、术后肝穿刺检查的病例资料总结.结果移植患者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前分级均在G3S4以上.术后病理平均分级G3S3.结论我们认为补充足够的肝细胞、控制肝纤维化的进展甚至逆转纤维化过程,证实干细胞移植能够改善肝细胞病理变化,进而影响肝细胞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关键词自体干细胞,肝移植,肝穿刺,病理中图分类号R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72-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转染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骨髓间质细胞(MSCs)治疗大鼠脑缺血的效果。方法制备大鼠一过性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MCAO后24h分别将磷酸盐溶液(PBS)、MSCs和转染HGF的MSCs(MSC—HGF)通过立体定向技术植人缺血脑组织。通过改良神经功能严重性评分(mNSS)评价神经功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脑组织HGF表达、缺血脑组织边缘带细胞凋亡及存活神经元。结果治疗后2周,MSC—HGF组mNSS明显低于PBS组和EMCs组(P〈0.05)。治疗后第1天MSC—HGF组病变脑组织中HGF蛋白表达明显高于PBS组和EMCs组(P〈0.05)。治疗后1周,与PBS组和EMCs组相比,MSC—HGF组在梗死边缘带凋亡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存活神经元的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结论转染HGF的MSC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抗细胞凋亡、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骨髓间质细胞 肝细胞生长因子 脑内移植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肝细胞癌、肝胆管细胞癌鉴别诊断中,采用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2018年6月、2021年6月为本研究初始、结束时间。选入肝细胞癌患者、肝胆管细胞癌患者各50例。根据疾病性质不同,分为肝细胞癌组、肝胆管细胞癌组。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分析两组检查结果,包括两组发病部位、强化情况、临床资料及合并症影像学表现等。结果:(1)肝胆管细胞癌组患者病灶最大直径数值小于肝细胞癌组,右叶发病概率较肝细胞癌组更低,P<0.05。(2)肝胆管细胞癌组患者动脉期强化率高于肝细胞癌组,门脉期强化率比肝细胞癌组高,P<0.05。(3)肝硬化、HBsAg(+)、AFP升高方面,肝胆管细胞癌组发生率均低于肝细胞癌组,P<0.05。淋巴结转移、结石方面,肝胆管细胞癌组发生率均高于肝细胞癌组,P<0.05。结论:CT检查在鉴别肝细胞癌、肝胆管细胞癌方面效果理想,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性,有利于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CT检查 肝细胞癌 肝胆管细胞癌 鉴别诊断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