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通外科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26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术后有2例伤口感染,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伤口裂开,经二期缝合治愈。行姑息治疗的患者中,有2例术后1个月内死于肝功能衰竭。据随访资料统计,行根治术的患者存活时间12—42个月,平均27个月;行姑息治疗的患者存活时间1—19个月,平均7个月。结论:肝胆结石合并肝胆的早期诊断低,治疗预后差,长期肝胆结石刺激及继发感染是胆管发生的重要因素,提高肝胆结石合并胆管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争取根治性切除,姑息性手术可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肝胆管癌 肝胆管结石 合并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肝细胞肝胆细胞鉴别诊断中,采用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2018年6月、2021年6月为本研究初始、结束时间。选入肝细胞患者、肝胆细胞患者各50例。根据疾病性质不同,分为肝细胞组、肝胆细胞组。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分析两组检查结果,包括两组发病部位、强化情况、临床资料及合并症影像学表现等。结果:(1)肝胆细胞组患者病灶最大直径数值小于肝细胞组,右叶发病概率较肝细胞组更低,P<0.05。(2)肝胆细胞组患者动脉期强化率高于肝细胞组,门脉期强化率比肝细胞组高,P<0.05。(3)肝硬化、HBsAg(+)、AFP升高方面,肝胆细胞组发生率均低于肝细胞组,P<0.05。淋巴结转移、结石方面,肝胆细胞组发生率均高于肝细胞组,P<0.05。结论:CT检查在鉴别肝细胞肝胆细胞方面效果理想,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性,有利于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CT检查 肝细胞癌 肝胆管细胞癌 鉴别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肝胆细胞鉴别诊断中应用CT的价值。方法:2020.8-2021.10.选取医院确诊的40例原发性肝细胞、40例肝胆细胞为研究对象,患者依次进行超声检查、CT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结果:CT的原发性肝细胞总诊出率97.50%大于超声77.50%,CT的右肝发病检出率100.00%大于超声80.00%,CT的肝胆细胞总诊出率92.50%大于超声72.50%,数值有差异(P<0.05)。结论:在肝细胞肝胆细胞的鉴别诊断中应用CT,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肝胆管细胞癌 原发性肝细胞癌 CT 超声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HCC)与肝胆细胞的CT鉴别诊断。方法选取肝HCC患者30例为HCC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肝胆细胞患者30例为肝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T特点。结果HCC组中有8例表现出肝内转移,1例有胆管结石,早期强化患者所占比例为767%;肝胆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有肝内转移,6例有胆管结石,延迟强化患者所占比例较大。三项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HCC与肝胆细胞的CT鉴别要点主要在于是否发生肝内转移及胆管结石,同时两者的强化阶段存在差异,必须在临床工作中引起重视。

  • 标签: 肝细胞癌 肝胆管细胞癌 CT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 仔细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胆细胞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 2017年 7月到 2018年 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70例肝胆细胞 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诊断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5)采用手术诊断,观察组( n=35)采用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并对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与对照组相同,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的创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肝胆细胞的临床诊断上,采用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获得理想效果,安全性较高,可为疾病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肝胆管细胞癌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患有肝胆结石的患者同时患有肝胆的诊断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间进行诊治的24例肝胆结石同时伴有肝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这24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及治疗组和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生存时间。结果对照组在对肝胆结石并肝胆进行诊断时主要的检查方法为B超,临床检查的阳性率为40.0%、治疗组的检查方法为CT以及MPCP,其临床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58.3%、75.0%。治疗组所选患者中进行非手术治疗的有3例,其余的9例进行手术治疗,将这9例患者分为根治组和姑息组。4例行根治行手术,占33.3%;5例行姑息切除手术,占41.7%。结论肝胆结石并肝胆的患者易被临床医生忽略,延误病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手术时能够根治切除的患者很少,预后较差,在临床检查过程中要注意肝胆结石并肝胆的临床病例,争取早期诊断,尽快治疗。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肝胆管癌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胆结石合并胆管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26例肝胆结石合并胆管患者资料。26例患者术前采用CT检查、B超检查、ERCP、MRI与PTC检查,15例患者病证得以确诊,确诊正确率达到了57.5%。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姑息手术治疗组、根治性手术治疗组以及肿瘤活检术,统计分析三组患者平均存活时间。结果研究的26例肝胆结石合并胆管患者中,姑息性手术治疗组患者平均存活11个月,而根治性手术治疗组患者平均存活20个月,行肿瘤活检术患者平均存活5个月。结论继发感染与肝胆结石刺激容易导致肝胆的发生,采用姑息性手术、根治性切除术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胆管癌 临床治疗 预后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408-0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和肝胆细胞的超声鉴别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1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无诱因乏力、腹胀、右上腹隐痛不适或黄疸,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肝细胞肝癌患者超声诊断率显著高于肝胆细胞患者,肝细胞肝癌单发与多发差异并不明显,而胆管细胞主要以单发为主;肝细胞肝癌组合并甲胎蛋白升高、肝硬化以及HBsAg升高显著高于肝胆细胞组,而肝胆细胞组的化脓性感染与合并结石明显高于肝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72%和77.78%。结论肝细胞肝癌和肝胆细胞的超声诊断准确率高,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肝癌的重要手段,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肝胆管细胞癌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肝胆结石病人中癌症分布位置及手术切除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医院进行治疗的54例胆管肝胆结石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仔细观察患者癌症分布位置及不同手术切除类型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54例患者中肿瘤位于左叶、右叶及中叶者分别为40例(74.07%)、9例(16.67%)、5例(9.26%),肿瘤位于左叶比率明显高于右叶及中叶,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生存率均高于未切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除治疗将使肝内胆管肝胆结石病人的健康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并且姑息切除病人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根治切除,癌症发病多在左叶,在临床上值得重视。

  • 标签: 肝内胆管癌 肝胆管结石 手术切除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45例肝胆结石并胆管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45例肝胆结石并胆管患者作为对象,观察肿瘤所处的位置(右叶、左叶、中叶)了解不同位置肿瘤发生情况以及不同治疗方法下的疗效。结果45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胆管左叶者最多,达到30例,肿瘤位于右叶者其次,为9例,位于中叶者最少,为6例,三组比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治疗效果方面,采取根治切除方式最为有效,姑息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情况,但疗效不如切除治疗,未切除肿瘤者的疗效最差。三组比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结论肝胆结石并胆管多发于胆管左叶,治疗以切除为最佳,姑息治疗其次。后续工作中可以予以重视。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胆管癌 姑息治疗 切除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结石合并肝内胆管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肝胆外科收治25例患者定为研究组,观察影像学检查情况、治疗方法。并选择同期单纯肝胆结石患者25例为对照组,对比性观察肿瘤标志物检查诊断肝胆结石并肝内胆管特点。结果经B超确诊9例,CT确诊13例,MIR确诊21例,MIR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检查,P<0.05;研究组CA19-9与CE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CA125、AFP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为降低漏诊、误诊率,应对长期反复出现胆管炎症状患者,考虑肝胆结石并肝内胆管,并给予多重检查确诊。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癌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经手术切除的肝胆结石并发肝内胆管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肝内胆管的发生率占同期肝胆结石患者的3.9%(46/1186)。全组行根治性切除26例,姑息性切除14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53.8%、30.8%和57.1%、14.3%、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长期肝胆结石的刺激和胆道感染可致胆管的发生。详尽的影像学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提高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争取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癌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胆结石并胆管手术后期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72例肝胆结石并胆管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形式1:1分为2组,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此实施术后预见性干预;对比两组预后康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康复指标[肛门排气、下床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胆管癌 手术后期护理 并发症
  • 作者: 郑学超 霍明月 裴超帅 王建涛 张萌 陈英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唐山 063000 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院,张家口 075132 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石家庄 050011 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胆管细胞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对2014~2015年于我院行超声检查诊断胆管细胞的21例患者的超声声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胆管细胞,术前行超声检查共检出胆管细胞19例(90.5%),漏诊2例;胆管细胞的超声声像特征为边缘不清晰形态不规则的单发实性肿块,经线不大,呈偏高或偏低的中等回声。结论运用超声检查诊断胆管细胞效果好,诊断符合率高,为胆管细胞的预防及治疗干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超声诊断 胆管细胞癌 特征
  • 简介:肝内胆管细胞(intm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IHCC)是由肝内胆管被覆上皮发生的一种原发性肝癌,定位于远离左右肝管汇合部的肝内,起源于肝段胆管一直到赫令氏管的胆管上皮,或源于Ⅱ级以上肝内胆管上皮,也称为胆管之肝内型[1].日本肝癌研究会将IHCc病理特点分为肿块型(mass-forrming)、管周浸润型(periductalinfiltrating)、管内生长型(intmductal-growing)和混合型.肿块型最为多见,恶性程度也最高[2].IHCC发生率较肝细胞低,但预后却差很多.治疗虽然以手术为主,但手术效果却不理想,手术切除的范围也存在较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

  • 标签: 癌诊治 细胞癌 肝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