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儿童难治性癫痫的干预措施及治疗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诊断为癫痫并接受治疗的58例患儿进行分析。记录开始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癫痫发作频率,并与基线月度频率进行比较,评价患儿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患儿维持期用量2.82~20.00(7.03±2.90)mg/(kg·d)。末次就诊40例(69.0%)患儿对治疗有反应,表现出癫痫发作频率减少≥50%。癫痫完全控制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在3、6、12个月时分别为15.5%、20.7%、24.1%。无效组异常脑电图患儿比例高于有效组(P均<0.05)。联合使用抗癫痫药物的数量越少,添加得越早,儿童实现癫痫完全缓解的可能性就越高(P<0.05)。20例(34.5%)患儿至少经历了1次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为头晕、嗜睡、乏力和恶心呕吐。结论:难治性癫痫患儿的临床表现多样,应根据危险因素及时治疗,延缓疾病进展。

  • 标签: 儿童 难治性癫痫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痫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指数、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脑卒中继发癫痫 综合护理 运动与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小儿癫痫的价值。方法:2020年8月-2022年7月本科接诊癫痫患儿82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依从性等指标。结果:关于依从性,试验组的数据97.56%,和对照组80.49%相比更高(P<0.05)。关于家属满意度,试验组数据97.56%,和对照组82.93%相比更高(P<0.05)。结论:小儿癫痫用综合护理干预,依从性提升更为迅速,家属满意度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癫痫 依从性 综合护理干预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用于癫痫的价值。方法:2020年8月-2022年7月本科接诊癫痫病人62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心理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SDS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SDS和SAS评分,在干预结束之时:试验组数据分别是(30.15±3.27)分、(32.01±3.95)分,和对照组(42.67±4.18)分、(44.83±4.78)分相比更低(P<0.05)。关于满意度,试验组数据96.77%,和对照组77.42%相比更高(P<0.05)。结论:癫痫用心理护理,负性情绪缓解更为迅速,满意度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心理护理 价值 癫痫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小儿癫痫患儿采取综合护理时的影响。方法 2019年3月~2022年9月,挑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1例癫痫患儿,选择掷骰法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实行综合护理,对照组依照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满意率及负性情绪。结果对比两组满意率、心理情绪,数据有差异(P

  • 标签: 综合护理 小儿癫痫 心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癫痫发作药物、一碳单位代谢(OCM)相关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基因型对癫痫患者体内OCM代谢物水平的影响,筛选丙戊酸(VPA)致畸的易感基因。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附属第七医院神经医学中心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72例癫痫患者,将服用VPA、左乙拉西坦(LEV)、拉莫三嗪(LTG)、奥卡西平(OXC)超过6个月且规律用药期间无发作的患者分别归为VPA组(95例)、LEV组(61例)、LTG组(57例)、OXC组(70例),将从未服用过抗癫痫发作药物或就诊前6个月未服用抗癫痫发作药物患者归为空白对照组(89例)。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浆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采用Sequenom iPLEX法检测患者OCM相关酶SNPs位点的基因型。结果(1)与LEV组、空白对照组比较,VPA组患者的FA水平降低,Hcy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DNA甲基转移酶(DNMT)3a rs12987326(-178G>A)位点GA型患者的Hcy水平较GG型高,DNMT1 rs2288350(82G>C)位点GC型患者的Hcy水平较GG型高,DNMT1 rs75616428(55850G>C)位点GC型患者的VitB12水平较GG型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MT1 rs1863771(128G>A)位点GA+AA型患者的FA水平较GG型高,叶酸受体蛋白2(FOLR2) rs2298444(59T>C)位点CT+CC型患者的Hcy水平较TT型高,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 rs1801131(1298A>C)位点CC+AC型患者的Hcy水平较AA型高,DNMT3a rs6722613(2327C>T)位点CT+TT型患者的VitB12水平较CC型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VPA的癫痫患者FA水平降低、Hcy水平升高,此外OCM相关酶SNPs位点基因型亦影响癫痫患者体内OCM代谢物水平。建议妊娠期癫痫患者避免使用VPA,或用药前检测SNPs位点基因型,以降低胎儿畸形的发生率。

  • 标签: 癫痫 丙戊酸 同型半胱氨酸 单核苷酸多态性 致畸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单用对学龄期枕叶癫痫(Occipital lobe epilepsy,COE)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lectrical status epilepticus during sleep,ESES)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本院就诊的学龄期COE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0)、对照组(n=60),采取两组患儿均给予对症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观察组单用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分变化和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C-WISC评分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C-WIS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显著(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单用应用于学龄期COE患儿可改善其ESES状态,提升其认知功能,有利于疾病治疗。

  • 标签: 左乙拉西坦 枕叶癫痫 癫痫性电持续状态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左乙拉西坦对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伴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BECT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拉莫三嗪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事件相关电位(ERO)P300潜伏期、智力检查选择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R)评分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患儿ERPP300潜伏期和WISC-R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ERP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WISC-R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对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伴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的疗效显著。

  • 标签: 左乙拉西坦 儿童 良性癫痫 中央颞区棘波 癫痫性电持续状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菌类西药的药理药性及合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之间我院使用阿莫西林治疗患者410例,将所有患者诊治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分析抗菌类西药的药理药性及药物应用效果。结果:410例患者中药物合理应用为362例,占总百分比88.29%,药物不合理应用为48例,发生不良反应率为11.71%,其中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比为2.9%。结论:抗菌类西药不合理应用提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利于疾病治疗,因此,了解抗菌类西药的药理药性,并合理用药十分必要,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抗菌类西药 阿莫西林 药理药性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浅部、深部感染来源的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体外对8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基因突变。方法26株深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耐药株、33株浅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耐药株,参照CLSI酵母菌检测方案M27-A4测定上述菌株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特比萘芬、米卡芬净8种药物单独或联合的体外敏感性。提取所有耐药菌株DNA,通过PCR检测ERG3、ERG11、FUR1 3种耐药基因的突变情况。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的定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满足者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氟胞嘧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浅部感染组和深部感染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性霉素B、米卡芬净的MI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96.6%的菌株特比萘芬MIC值>64 μg/ml,无法进行组间对比。15株白念珠菌(7株深部感染来源、8株浅部感染来源)特比萘芬+唑类(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联合药敏试验均显示为协同效应,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0.033~0.187;氟胞嘧啶+唑类、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 +氟康唑组合均无明显协同作用,FIC指数0.56~1.125。浅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ERG3基因突变包括错义突变V351A(33株,100%),深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包括错义突变V351A(13株,50%)、A353T(4株,15%);浅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ERG11基因突变包括错义突变I437V(32株,97%)、Y132H(23株,70%)、T123I(16株,48%)、K128T(6株,18%)、D116E(5株,15%)、A114S(4株,12%)、E266D(2株,6%)、G448E(2株,6%)、G465S(2株,6%),深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包括I437V(23株,88%)、E266D(13株,50%)、E260G(5株,19%)、V488I(4株,15%);浅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FUR1基因突变包括错义突变R101C(11株,33%),深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未检出错义突变。结论浅部与深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及基因突变位点均有所差别。

  • 标签: 白色念珠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药物疗法,联合 抗药性,真菌 DNA突变分析 耐药基因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及感染预防策略。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2年7月我院ICU收治的781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6种常见的耐药菌进行监测,随机分为对照组387例,观察组39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措施,观察组实施集束化预防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感染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比较两组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情况,对照组的总检出率为85.27%,观察组的总检出率为49.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情况,观察组总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ICU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患者实施集束化管理措施,主要包含键盘清洁与消毒、隔帘的清洁与消毒、床垫的清洁与消毒及枕头的清洁消毒等,能够降低ICU患者多重耐药菌的发生情况与发生次数,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重耐药菌;感染;ICU;预防策略
  • 作者: 梁永琴 赵宏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肿瘤研究与临床》 2022年第10期
  • 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二科,太原 030013 梁永琴现在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内二科,介休 032000,山西省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二科,太原 03001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铂耐药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30例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年龄1∶1匹配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30例,比较两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病理分级、是否行新辅助化疗、手术彻底性、肿瘤负荷、初诊时血清HE4水平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卵巢癌铂耐药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铂耐药组行不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患者比例高于铂敏感组[76.7% (23/30)比26.7%(8/30),χ2=15.02,P<0.001],手术探查评分高于铂敏感组[6分(4分,8分)比4分(2分,6分),Z=-3.20,P=0.001],HE4水平高于铂敏感组[550.76 pmol/L(286.83 pmol/L,882.65 pmol/L)比264.92 pmol/L(170.33 pmol/L,557.23 pmol/L),Z=-2.50,P=0.01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彻底性(OR=17.459,95% CI 3.667~83.119,P<0.001)、肿瘤负荷(OR=1.710,95% CI 1.175~2.489,P=0.005)是影响卵巢癌铂耐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诊时HE4水平可能是影响卵巢癌铂耐药复发的因素。手术彻底性、肿瘤负荷是影响卵巢癌铂耐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对预防卵巢癌铂耐药复发是有必要的。

  • 标签: 卵巢肿瘤 肿瘤复发 抗药性,肿瘤
  • 简介:摘要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常见的机会性致病菌,也是院内感染的主要菌株之一,其致病能力强,破坏性大,对人体多部位均会造成感染,甚至可能造成毒血症。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对克雷伯菌的杀菌效果日益消退,为临床治疗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将对肺炎克雷伯耐药菌株的耐药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机制
  • 简介:摘要膀胱癌具有高度的肿瘤异质性,目前,系统性铂基化疗仍是顺铂耐受膀胱癌患者治疗的一线选择。但多药耐药、肿瘤干细胞、非编码RNA和活性氧等介导的化疗耐药仍然是导致膀胱癌患者疾病进展和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综述膀胱癌化疗耐药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膀胱癌的精准个性化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膀胱癌 化疗 耐药
  • 简介:摘要:肺炎链球菌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其会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对于肺炎链球菌引发的感染性疾病依旧主要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近几年来,我国肺炎链球菌感染性疾病患者逐年增高,可能与耐药或者多重耐药菌株的日趋流行等因素有关。本次研究深入的分析了肺炎链球菌那药机制的进展情况。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耐药机制 感染性疾病 抗生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对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对常用抗结核药物的敏感试验,了解结核患者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双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2018年就诊肺结核患者中分离培养阳性的97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6种抗结核杆菌药物体外药敏试验,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核分支杆菌对所测试6种抗结核药物中一种或一种以上药物耐药41株(42.3%);其中:耐单药23株(23.7%),耐多药18株,(18.6%)。结论 实验室进行结核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对及时掌握结核病疫情和耐药情况,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有规则和全程化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初始耐药  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我院呼吸内科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样本医院MDRO感染患者人数、住院人数及感染发生率等数据。观察住院患者MDRO感染情况、MDRO标本来源情况及不同季度主要耐药菌检出比例,分析MDRO感染与季节的相关性。结果:2020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住院患者中共266例患者发生MDRO感染,感染率为0.27%。266例MDRO标本中,来源包括痰标本、血标本、分泌物标本及其他途径,其中51.88%来自痰液,34.21%来自血液,12.78%来自分泌物,1.13%来自其他。266例MDRO标本中,春季感染人数及感染率最低,冬季感染人数及感染率最高,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9,P=0.020)。春季、秋季MDRO感染患者109例,夏季、冬季MDRO感染患者157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不同季度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0,2.682,1.220,P>0.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克雷伯菌在春秋季节的检出率低于冬夏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0,4.135,P<0.05)。结论:多药耐药菌感染与季节存在相关性,春季和秋季MDRO感染较低,冬季和夏季是MDRO感染高峰。

  • 标签: 呼吸内科 多药耐药菌感染 院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