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2 个结果
  • 简介:今生一枝梧桐叶,不知多少秋落声在这微凉人世,醒来,是微雨的初晨找个人对坐,用对望的眼睛取暖彼此贞洁的想念,是信仰,是迎风的经幡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张祜送别主可分为送人赴任、送人归家、送人游历。送人赴任随着被送之人赴任地赴任官职不同,表现方式和情感基调也不同。送人归家写的明朗,其中省亲尤其注重孝道。送人游历则相对悲情。张祜送别诗中地域特色明显,其中对于三峡、岭南等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征的描述都显得细腻、精彩。通过对张祜送别内容和地域特色的分析,可以发现张祜送别的情感比较淡泊,这与中晚唐送别气质相符,也与张祜偏爱对送行目的地进行描述及好用典故相关。

  • 标签: 张祜 送别诗 内容 地域特色 情感
  • 简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和远方的田野……",前段时间朋友圈被这首情怀满满的歌刷屏,它激发了多少热血青年心底的共鸣。没错,和远方可以很美很天真,有梦想有希望很好很浪漫。不难理解,说出这句话的人所追求的是梦想对现实的超越、心灵对肉身的慰藉、精神对物质的升华。

  • 标签: 梦想 情怀 浪漫 心灵
  • 简介:大序》是中国早期文本,宇文所安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作阐释。宇文氏以"之"字入手,阐释了一个由内向外的动态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由审美创作动机的形成,到审美创作的心理过程,再到审美创作的最终形成这样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审美创作过程。注重从文本出发,进而深入讨论审美创作动机,文宇所安的"他者"眼光,可以说是对本土学者起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作用。

  • 标签: 宇文所安 诗大序 阐释 审美创作
  • 简介:乡路沿着心的指向昨晚的风,又一次搬运出我那面黄肌瘦的梦呓那条用脚板丈量过无数次的小路啊

  • 标签: 清时 闪闪烁烁 如水 青玉 子都
  • 简介:与真》是我国著名诗人、翻译家梁宗岱先生的一部诗歌论集,收录了关于歌德、瓦雷里、兰波等大诗人的研究文章,探讨了文学创作的真与美标准。歌德在晚年为自己写过一本以《与真》为名的自传,平静而细腻地回忆了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成长岁月。

  • 标签: 诗人 文学创作 青年时期 梁宗岱 翻译家 瓦雷里
  • 简介:寻找广宗寺之后便不会再有了幻化,在人间的,虚境在贺兰斜逸的青峰上一株,带有针毒的苋麻花里它从晴天的光影中显现藏身于,明亮的山涧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于鬯是继王氏父子之后与俞樾、胡澍、孙诒让同时的晚清皖派朴学家。他上承乾嘉学者,其著作《香草校书·》八卷中沿用了许多训诂术语。本文梳理于鬯所用“之言”“读为”两个术语及其训诂实践,对其用例进行解释和举例说明。

  • 标签: 于鬯 《香草校书· 诗》 之言 读为
  • 简介:有关郑镇奎的研究非常多样,但是对于他初期的研究并不多,大多数评论家对于郑镇奎的初期的评论是,非常抽象和模糊不清。创作初期的,即其根源是诗人不想让人轻易理解的真正含义采用的散乱的表现手法。如果把表层含义视为“陌生”,深层含义视为“熟悉”的话,这时得到的感觉非常“怪异(Uncanny)”。本文以这种“怪异”的样态解释了郑镇奎的初期。初期的主体一直想要逃避到想象界的理想社会但都以失败告终,的主体想要回去的幼年的故乡是不存在的,的主体依然感到很不安。的主体在陌生和熟悉的感觉中抗衡,但在资本主义产业化、势利的近代化秩序中是得不到自由的,因而不断地感到疏远和不安。

  • 标签: 郑镇奎 初期诗 怪异 不安
  • 简介:一群中国诗人整齐地排列成一队为一张完整的照片等待一个摄影的人

  • 标签: 诗人 独白 成一
  • 简介:去利霞家九月的最后一天平静、异常。没有割草机驶进利霞家的院子。晾衣绳轻轻地晃着、舔着甜蜜的光滑的中国式铁栏。更远处是管道施工队,忙着我们并不关心的活计。

  • 标签: 割草机 中国式 施工队
  • 简介:山谷道人的传世书法与诗仙李白的传世诗篇在同样命运多舛的官场失意之后,共同演绎出了一幅近乎完美的跨越时空却又两心相照的佳作。本文试图通过对黄山谷书作中用笔、结字、章法的分析,在技法层面解析此传世书法的整体特点,从而体会其长枪大戟、出神入化的草书境界以及勇于革新、张扬个性、宣泄情感的草书理念。

  • 标签: 尚意 叛逆 张扬个性 变幻莫测
  • 简介:翁方纲对《诗经》的理解是围绕着"言志"的命题展开的。一方面,翁氏以"肌理"之"义理"界定了"志"的内容范畴,在继承以政教为核心内容的儒家"言志"传统的基础上表现出弱化"志"的政治内涵而偏重人伦之义的倾向,是"理学化"了的儒家之"志"。另一方面,翁氏补前人论说之不足,将探讨该命题的视角转移,以"肌理"之"文理"诠释了"志"之存在的艺术形式。他以《》之"赋比兴"为诗歌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并受汉学征实之风的影响尤为看重"赋"的独特属性与艺术价值。又视"声音律度"为"文理"的表现形式之一,强调"和谐"是对诗歌声律最基本的要求。翁氏将诗歌的艺术表现放到和思想内容同样重要的地位,是其论"言志"不同以往的独特贡献。

  • 标签: 翁方纲 诗言志 《诗经》 肌理
  • 简介:"关关"是戴在头上的羽巾,"雎鸠"是周代先民鸟图腾崇拜,"荇菜"是用于雩祀仪式上的水草。《关雎》的旨是:久旱,周代南方诸侯国国主及其子民唯恐粮食颗粒无收,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为此,在巫觋的主持下,头戴羽巾的男女于孟夏之际在黄河之洲上举行盛大雩祀。他们围着祭祀场,模仿雎鸠的动作,一前一后跳着禹步,祈求甘雨早日降临。

  • 标签: 关雎 雩舞 祈雨
  • 简介:丁若镛的寄赠反映了其与同僚、亲人、挚友等的交往情况,记录了诗人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抒发了诗人的自我情感与人生感悟。直抒胸臆与擅长用典是其寄赠的主要艺术特色。

  • 标签: 寄赠诗 内容 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