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胆红素发生的影响及新生胆红素的护理心得。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2月剖宫产儿2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措施抚触;口服妈咪爱;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比较两组胆红素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新生胆红素的发病率为4.28%,对照组为22.86%,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新生中重度黄疸的发生率为2.14%,对照组为9.28%,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综合干预能加快大便排出,提早建立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肝肠循环,促进胆红素代谢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早期干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胆红素不同光照治疗方法中患儿体内胆红素、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以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的60例胆红素新生作为胆组,再根据对胆红素新生采取的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胆1组30例(每日蓝光治疗持续12 h)和胆2组30例(每日蓝光间歇治疗6~8 h);选取同期与胆组日龄相匹配的30例健康足月新生(无黄疸或血清胆红素水平≤205.2 μmol/L)作为对照组。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血清胆红素、SIL-2R、GM-CSF水平的差异,并进行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胆1、2组胆红素与SIL-2R及GM-CSF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胆1组及胆2组新生SIL-2R值与对照组比较均偏高[(42.99±7.02)pg/ml vs (45.02±7.93)pg/ml vs (25.92±6.98)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且胆1组与胆2组新生的GM-CSF值与对照组比较也升高[(23.49±3.29)ng/L vs (25.34±2.58)ng/L vs (8.85±2.21)n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后,胆1、2组患儿SIL-2R值与对照组比较[(40.65±8.03)pg/ml vs (32.97±7.05)pg/ml vs (25.92±6.98)pg/ml],较对照组仍偏高;胆1、2组患儿GM-CSF值与对照组比较亦偏高[(22.45±3.64)ng/L vs (15.38±3.19)ng/L vs (8.85±2.21)n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胆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SIL-2R值、GM-CSF值比较却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3.264、10.917,P均<0.001)。治疗前总体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胆1、2组SIL-2R值呈正相关(r=0.523、0.578,P=0.003、0.001),与GM-CSF水平亦呈正相关(r=0.545、0.548,P均=0.002)。结论新生胆红素时患儿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及细胞因子分泌紊乱情况,间歇光照治疗在降低间接胆红素的同时对新生的免疫功能恢复有帮助。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简介:摘要

  • 标签:
  • 作者: 方闪闪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洛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 河南洛阳 471000)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内收诊的7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成两组,一组设为对照组,另一组设为研究组,各组37例,对照组,间断式蓝光治疗,研究组,连续式蓝光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统计患儿不良反应,且分析护理对策。结果:①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相比间断式,连续式蓝光照射治疗可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孕妇及胆红素新生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检测结果以及相关的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所有在我院接受相关的孕妇及胆红素新生G6PD检测的患者350例的检测资料以及临床记录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比值法对250例孕妇检测相应的产前血样以及孕妇分娩的胆红素新生100例的血样分析,得出的结论。结果接受血样检测分析的250例孕妇及胆红素新生100例G6PD检测的患者,检测出患有孕妇G6PD缺乏的有25例(10%),检测出胆红素新生G6PD缺乏的有2例(2%)。G6PD缺乏患者分娩出胆红素新生G6PD缺乏的有1例(1%)。结论不同地区相应的孕妇及胆红素新生G6PD缺乏的发病率不同,在我国主要以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发病率较高。G6PD缺乏能够导致新生发生溶血病,及时的对孕妇产前以及产后新生进行相关的血样检测,能够大大的减少新生产生溶血病等并发,并提高孕妇及胆红素新生G6PD缺乏的治愈率。

  • 标签: 孕妇产前检测 高胆红素血症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胆红素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中、重度新生胆红素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双面蓝光常规照射,治疗组在常规蓝光照射同时给予茵栀黄注射液1ml/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静脉输注,每日一次,共3-5次,两组均未停母乳,光照期间均注意保护眼睛、会阴等部位,同时补充水电解质及维生素,比较两组治愈率。结果治疗组60例,治愈42例(70%),显效17例,有效1例;对照组60例,治愈26例(43.3%),显效32例,有效2例;2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茵栀黄注射液能有效治疗新生胆红素

  • 标签: 茵栀黄注射液 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照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致新生发生胆红素的主要发病因素,并探讨临床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在近期内收治的92例胆红素患儿组成A组,另选取同期90例正常新生组成B组,比较两组新生的围生期情况,以总结导致新生发生胆红素的主要发病因素。同时根据高危因素对A组患儿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A、B两组新生在各项围生期情况(剖宫产率、早产率、感染率、母乳喂养率、溶血发生率)方面对比,差异显著(P<0.05);经过护理后,A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含量较护理前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母乳喂养、感染等是新生发生胆红素的主要发病因素,临床应根据相关的高危因素给予患儿实施相应的护理,这样方可显著改善患儿的预后。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胆红素蓝光治疗的护理要点,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50例胆红素患儿进行蓝光治疗并精心护理。结果50例患儿均治愈,无核黄疸发生。结论新生胆红素采用蓝光治疗能有效地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减少胆红素脑病发生。在光疗过程中仔细观察患儿病情,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采取早期护理干预的方法应用于新生胆红素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新生胆红素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措施,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第3天和第5天胆红素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指标数据表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胆红素下降显著,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方法,能有效降低新生血清胆红素水平,并对胆红素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远期效果好。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在新生胆红素患儿中的临床应用,及其评估早期肾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新生科收治的新生胆红素患儿214例,据新生胆红素的分级标准,轻度患儿103例纳入轻度组,中度患儿71例纳入中度组,重度患儿40例纳入重度组,同期选择50例健康新生纳入对照组;入院时检测血清β2-MG水平,患病患儿1周后复查。结果治疗前,对照组、轻度组血清β2-MG水平低于中度组,中度组低于重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重度组无效者血清β2-MG水平高于有效者,治疗后中度组、重度组血清β2-MG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β2-MG存在正相关性(r=0.642,t=8.190,P<0.05),治疗后仍存在相关性(r=0.420,t=7.037,P<0.05)。结论血清β2-MG可作为胆红素中重症筛查指标,中重症患儿普遍伴有肾功能改变。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血清&beta 2-MG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胆红素血清心肌酶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新生胆红素患儿144例按照新生黄疸的分类分为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组患儿在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生理性黄疸组在颜面出现黄疸后第二天清晨空腹,均抽静脉分别进行AST、LDH、α-HBDH、CK、CK-MB、CTn-T测定。病理性黄疸组于恢复期抽血复查上述指标。结果病理性黄疸组AST,LDH,α-HBDH,CK,CK-MB均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组(P﹤0.01)。治疗后恢复期各项指标明显降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O.05)。两组患儿血清CTn-T阳性率分别为87.6%和2.82%,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新生病理性黄疸可引起心肌损害,经治疗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应及时、早期治疗,以避免可能由此造成的心肌永久性损害。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心肌酶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胆红素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新生胆红素患者220例进行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胆红素浓度、黄疸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的胆红素浓度优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黄疸消退时间为(26.3±1.51)h,对照组的黄疸消退时间为(75.5±10.5)h,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新生胆红素的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可以减少黄疸消退时间,降低胆红素的浓度,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今后的护理中应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京族药浴对新生胆红素的防治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科住院符合诊断条件新生胆红素患儿60例,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苯巴比妥、蓝光治疗及一般护理,试验组除上述处理再给予京族药浴,每日1次。药浴方法用红蓝草、广防风、桃子叶各200g加水5000ml,煎煮至500ml,加入洁净水稀释至2000ml,调整好水温在38~40℃之间,倒入盆内备用。药浴前用防水贴覆盖脐部,将患儿浸入调节好的药浴盆内,用左手固定好患儿头颈部,其余全身部位浸泡在药液里,右手均匀用力抚触全身,使皮肤能充分吸收药液。浸泡15分钟,撕掉防水贴,用75%乙醇消毒脐部2次。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72h时和治疗后的经皮胆红素值及其下降率。结果试验组经皮胆红素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试验组的经皮胆红素水平,而治疗72h时的经皮胆红素水平下降率、治疗后经皮胆红素水平的下降率均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京族药浴对新生胆红素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有效抑制胆红素升高,缩短病程、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中西医 防治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培菲康佐治新生胆红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新生胆红素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口服,通过比较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剩分别为100%、8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片辅助治疗新生胆红素疗效好,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培菲康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重症胆红素需要换血的病因、全自动换血术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省妇幼保健院因重症胆红素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术的新生44例临床资料,分析患儿一般情况、病因,比较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指标水平、电解质、血常规等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有44例重症胆红素患儿接受换血疗法,换血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Na+、Cl-、Mg2+、Ca2+、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较换血前下降(P<0.05),P3+、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较换血前升高(P<0.05)。不良反应有、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低钙、高血糖、低镁、呼吸暂停及心力衰竭。结论重症胆红素需要换血的最常见病因是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换血是治疗重症胆红素的有效方法,但存在一定的风险,会发生一些相关不良反应,应谨慎地执行换血,密切监测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状况。

  • 标签: 自动换血术治疗 新生儿 重症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换血术治疗新生重症胆红素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新生重症胆红素患者中,从中选择了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对其应用全自动换血术治疗,对比换血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换血后的TBIL、IBIL、DBIL置换率分别为41.25%、39.68%、62.80%,指标分别为(276.49±70.88)μmol/L、(263.51±67.74)μmol/L、(13.86±23.50)μmol/L均明显低于换血前,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换血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换血前相比明显降低,换血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与换血前相比明显升高,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新生重症胆红素患者采用全自动换血术治疗,临床有效性,但是会伴随部分不良反应,要加强临床管理。

  • 标签: 重症高胆红素血症 全自动换血术 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