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意象.是指融人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说来,在创作时诗人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情言志,化客观事物为意象。如草代表离情,月代表怀人和思乡,雁代表思乡和漂泊,菊代表高洁、隐逸、飘零,竹代表正直、谦虚,落叶代表悲秋、失意,等。这些自然物象被诗人摄人大脑。加入自己的主观之情,就构成了生动的意象.请看柳在古诗中的各种意象

  • 标签: 意象 古诗 “柳” 客观事物 主观情感 审美意识
  • 简介:李广是西汉时期有名的大将,他骁勇善战,忠君报国,威震四方;他屡建奇功,却白首未得封侯,而他兵败后羞愤的自刎,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感叹和思考,以至于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怀念和咏叹李将军的作品屡见不鲜。李广将军也逐渐升华为凝聚着民族共同心理体验的原型意象

  • 标签: 原型意象 李广意象 情感体验
  • 简介:我们对月亮神话的分析中看到原始的信息是先民们对生殖的崇拜,赋予月亮阴性特征;随后月亮本身具有的视觉审美特征和女性的月水守信共同衍生了月亮比德入诗,具有爱情忠贞、君子守信的意义;唐以来月亮表达了一种文人情结--富有悲剧意识之思,从而月亮文学意象内涵便凝固了下来.这三次转变都未脱离月亮的视觉特征,但它们本身又是承传发展的.

  • 标签: 月亮 神话 文学意象 图腾 审美
  • 简介:《诗经·国风》中声音意象的运用广泛而多样,不仅包括对自然界风雷泉、动物界鸟兽虫禽等声音的描写,也包括人类社会劳作、祭祀等声音勾勒.这种大量的声音意象描写是在自然与社会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不仅反映出先民对以声音为中介的意象审美感觉的创造,同时也蕴含着丰富且具体的社会文化意蕴,对整个后《诗经》时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国风 声音 内涵 成因 影响
  • 简介:本文从中国诗词意象理论入手,对李煜词中“花”意象展开讨论,认为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不尽相同。基于此,李煜词中“花”意象可分三类,即寄托了率真欢愉情感意蕴的“花”意象;寄寓故国逝去、亡国之音的“花”意象;蕴含一定哲理的“花”意象

  • 标签: 李煜词 “花” 意象
  • 简介:某一个单独意象呈现于人们的想象时空,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显现的同时有所发展变化。一方面是意象的情理意蕴中的“情”与“理”保持相对的平衡,则意象保持它原本正常的形态。它的发展变化只是随着情感的和理解的加深,越来越成为灵肉皆丰、形神并茂的形象。另一方面是情理意蕴中的“情”与“理”打破相对的平衡,这时它的发展变化(意象运动)有两个矢性端:其中的一端,由于情感在意蕴中居于强势地位,则意象的形象趋于夸张性的畸形;其另一端由于理义在意蕴中居于强势地位,则意象发展变化的矢性端指向简约、抽象、乃至纯形式化。而这两个矢性端所指,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象变形。因为它是意象显现的发展变化形式,我们视发展变化为运动,故称其为意象运动形式。

  • 标签: 意象运动 变形形式 运动形式 “理” “情” 意蕴
  • 简介:所有的广告执行都是围绕品牌传播策略来开展的,标题包含品牌名的广告比起那些没有品牌的较易被人们记住,包括文案语言、广告标题、广告标语等语言文字要素的创意

  • 标签: 传播视觉 品牌传播 意象解读
  • 简介:"鸿"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个非常典型的意象,到宋代它已具有了很多意义。经过对部分宋词中"鸿"意象的分析,把这种意义归纳为做信使、寄离愁、慰孤寂三种。而苏轼却因其才情和特殊的人生际遇在诗词中把这一意象的境界推向了更高,赋予了其漂泊不定和心惊胆寒的内涵。在对宋朝软弱不安的心理机制分析下,进一步拓展了苏轼"鸿"意象更广阔的外延。

  • 标签: 鸿 意象 心理投射
  • 简介:时代盛衰、民风世情影响文人的创作心态,形成作品特有的意象.通观宋代元宵词,可以归纳为几种情况:北宋时欢乐祥和的词作;南宋初期的愁苦词作;宋末充满黎离之悲的词作.宋词意象的变化与社会时世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宋代 元宵词 意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提到意象,许多人以为是舶来品,是世纪初年到二十年代意象主义(imagism)运动在西方兴起后的产物。其实,意象论在美学史上是地地道道的国产货。意象主义诗人庞德等,正是在翻译和学习我国古典诗歌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提倡在诗歌创作中运用隐喻性意象,力主含蓄和象征,反对直抒胸臆,一

  • 标签: 审美意象 审美化 意象主义 周易 立象以尽意 意象审美
  • 简介: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以其风格清新,意象丰富、形式多样、情感真挚充沛的诗风,成为与闻一多并峙的新月派双峰。可以说是闻一多提出了“三美”主张的理念,而徐志摩则在部分地实践并超越了他。然而人们在谈论徐诗时发现,诗歌仅仅有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是不够的,还要有丰富的形体感觉,即意象美。本文就围绕徐诗的意象做深入探究。

  • 标签: 徐志摩 诗歌 意象美
  • 简介:意象运动的特殊状态,包括从灵感一顿悟一直觉结束的全过程。关于灵感思维的本质,钱学森院士结合自己长期的科学实践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反复地研究,而且与多方面的科学家,尤其是思维科学界的许多专家学者进行过讨论,认识的过程是不断发展,越来越明确的。

  • 标签: 意象运动 状态 灵感思维 科学实践 专家学者 钱学森
  • 简介:唐卡画的“四原色”是宇宙本源的四大元素体现。意象色彩的产生来自创作者洞见万象,心物交融,主客一体的认识和实践方式。所呈现出的图像都是以突出形色为典型符号的重要手段,是激发人对唐卡绘画艺术所具有的感性体验和审美自在。

  • 标签: 意象 思维 色彩 图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诗经》写到“狐”的有九篇,《诗经》中的狐意象可以分为原生态的、象征性的和艺术化的三个方面。原生态的狐意象是先民们狩猎生活的反映,以狐裘为物质载体的象征性狐意象其成因可以追溯到图腾崇拜,艺术化的狐意象指向离家在外、漂泊无依者。《诗经》狐意象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意蕴。

  • 标签: 《诗经》 狐裘 狐意象
  • 简介:【摘要】古代诗歌的意象是很值得去探寻的,只要留心,,就可以发现很多有意趣的东西.它既是代表着一定意义的文化符号,又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了解一些常见的意象,也是欣赏古代诗歌必不可少的文化素养.【关键词】形你性抒情性意象诗歌是形象性和抒情性的统一.诗歌中的感情是通过诗歌中描写的形象表达出来的.进而通过意象的连缀构建诗歌的意境.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经过千百年的沉积,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意象”。这些意象体现着我国两千多年的博大精深的古文化,耐人寻味,意趣盎然.一、抒怀意象菊花,菊花在古诗文中代表着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最早提到菊花的是我国大诗人屈原,在他的名篇《离骚》里面就写到“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就是通过这两句诗,把屈原玉洁冰清的那种品质表现出来了。到东晋时候陶渊明,可以说是和菊花有不解之缘。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的诗,当然,最有名的像他的饮酒诗里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芳菊开林曜,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自从被陶潜先生垂青之后,菊花就成了“花之隐者也”。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

  • 标签: 中的意象 诗歌中的
  • 简介:震撼那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按照惯例,我们要去参加升旗“形式”。说它为“形式”,是因为现在的许多中学生已经不愿在此时唱国歌,甚至不会唱了。“形式”,依然按照步骤进行着,只是今天校园外多了几声挖土机的嘈杂罢了。不知是我们的萎靡状态“感染”了喇叭,还是挖土声过于嘈杂,反正喇叭是那么地有气无力。“向右转45度。”主持人无力地吼着。

  • 标签: 教学设计 传神 意象 中学生 主持人
  • 简介:从中国古典美学史上看,审美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而“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它是中国古典文化生发的基础。“立象以尽意”是把象看做一种象征符号,是“表意之象”,意与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象生于意,又表示意。王弼的“得意忘言”对言、意、象的关系做了十分精彩的分析,在这里他不但肯定了“意”的重要性,而且认为“言”、“象”、“意”是有机的统一体。中国传统绘画是重视意象表达,体现意象特点的艺术。

  • 标签: 尽意 对言 中国古典文化 中国古典美学 张彦远 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