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CIMP是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异常的甲基化现象。CIMP的特点是大量抑癌基因同时发生甲基化,它与多种肿瘤的恶变密切相关。目前,在结直肠癌、脑胶质瘤、乳腺癌、胃癌等多种肿瘤中均发现CIMP阳性亚型,且CIMP阳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表型,并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本文主要表述近年研究中CpG岛甲基化在多种肿瘤中的分子生物及病理学特征,以及CIMP阳性与不同肿瘤预后的关系。

  • 标签: CpG岛甲基化现象,结直肠癌,脑胶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子生物检测及血清检验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效能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分子生物多聚酶链反应(PCR)和血清检验,比较血清检验和分子生物检测阳性检出率;对两种方法测出结果进行诊断符合率、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比较。结果:分子生物检测阳性率为87.61%,血清检验阳性率为57.14%,分子生物检测阳性率高于血清检验。血清检验诊断符合率为52.67%,分子生物检测诊断符合率为75.57%,分子生物检测诊断符合率高于血清检验,分子生物检测的漏诊率(21,37%)和误诊率(3.05%),均低于血清检验(34.35%,12.97%)(P<0.05)。结论:分子生物检测阳性检出率更高,其漏诊率更低,能广泛应用于支原体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方面。

  • 标签:
  • 简介:摘要甲状腺癌发病率持续升高,其中以分化型甲状腺癌为主要类型。分子生物的发展研究有助于推动甲状腺癌患者的早诊早治和精准治疗,同时也为预后不佳的特定类型如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方向。文章总结了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重点高频基因变异及其作用机制、分子生物检测在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以及特定基因变异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等。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分子生物学 诊断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表现与分子生物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53例乳腺癌患者共计55个肿块术前行DCE-MRI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肿块大小、形态、边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强化形式、早期增强率)。术后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肿瘤细胞ER、PR、Her-2、Ki-67表达隋况。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分子生物指标与DCE—MRI表现的相关性。结果肿块大小与Ki-67阳性表达呈正相关;肿块形态与Her-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阳性表达呈正相关;肿块边缘与ER、P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肿块强化形式与P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TIC类型与Ki-67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早期增强率与Her-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乳腺癌DCE-MRI表现与分子生物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DCE—MRI表现可以反映肿瘤的生物行为,能够间接评估肿瘤预后并为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分子生物学 受体 雌激素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前,普萘洛尔已成为复杂严重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选择,但其究竞是通过何种机制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仍然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观点。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分子生物机制及其临床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使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和启示。

  • 标签: 普萘洛尔 血管瘤 分子生物学机制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简称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与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自2015年起,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在药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基于主题报告的互动教学方式,即在教师讲授核心知识之后,请学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分析生活和临床中的常见现象和问题,将知识输入与运用输出有机结合,使师生、生生之间双向交流互动("双声道")。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基于主题报告的互动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习兴趣[90.6%(116/128)],加深对知识的理解[93.8%(120/128)],促进自主学习与思考[96.1%(123/128)],提升知识运用能力[93.0%(119/128)],锻炼查阅资料能力[96.1%(123/128)],并能促进学生间交流协作和相互学习[89.8%(115/128)],75.8%(97/128)的学生愿意将基于主题报告的互动教学方式应用到其他的课程。该教学方式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有助于提升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 标签: 医学生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以学生为主体 主题报告 "双声道"教学 互动教学
  • 简介:摘要: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随着中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到中国学习医学技术,生物化学既是医学留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开展医学研究的基础学科,与诸多医学基础学科广泛联系,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因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的教学质量对留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通过针对留学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的8年教学实践,根据留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的课程特点,作者对该校留学生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理论教学从教和2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针对留学生的理论教学体系,教学效果较为显著,增强了留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拓宽了科研思维能力。该次教学改革和探索对以后该课程的留学生教育有所裨益。

  • 标签: 线上和线下教学 留学生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开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综合性实验的效果。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201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6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课程中开展综合性实验,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考核,并通过调查问卷掌握学生的实验兴趣度和教学反馈。结果学生的课程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分析及综合考核成绩分别为(96.23±2.37)分、(95.01±1.83)分、(94.88±1.74)分、(94.30±2.27)分。问卷调查显示,学生的实验兴趣度为98.5%(64/65),且90%以上学生表示综合性实验有助于培养其综合能力。结论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理论和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并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标签: 临床医学专业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综合性实验 效果
  • 简介:摘要遗传因素是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基因组领域的深入研究以及应用分子生物技术,在健全的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下,从孕前、孕期及出生后筛查分别检测携带状态、胎儿的基因变异情况以及在产后(发病前)进行前瞻性的检测,做到及早诊断和干预,在多个层面进行遗传性出生缺陷的防控。本文阐述和分析目前分子生物技术在预防出生缺陷相关遗传病中的临床应用,并思考所面临的挑战。

  • 标签: 遗传性疾病,先天性 三级预防 基因组学 下一代测序
  • 简介: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的发展问题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一直不容忽视,要想使农业稳步发展,农作物的种子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种子质量的衡量标准,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对农作物的品质及产量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全国各地因为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问题而减产的事件时有发生。目前全国经营种子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而监管种子的技术相对落后,就这种现状,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种子纯度和真实性的因素,并研究了怎样利用分子生物技术来鉴定,最后根据研究数据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 标签: 检测 品种真实性 品种纯度 转基因品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例ABO血型A亚型的分子生物机制。方法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采用卡式法和试管法分别进行鉴定。利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检测该患者所含ABO基因。PCR扩增该患者ABO基因1~7外显子的全部编码序列并进行测序分析,通过克隆测序进行ABO基因单倍型分析。结果患者红细胞与抗A呈现弱凝集,与抗B不凝集,其血清与Ac凝集1+,与Bc呈现4+凝集,血清特性可定义为Aw亚型。ABO基因测序分析显示患者存在c.106G>T、c.188G>A、c.189C>T、c.220C>T、c.297A>G、c.467C>T、c.543G>C、c.646T>A、c.681G>A、c.771C>T、c.829G>A杂合变异和c.261delG缺失。结合克隆测序结果,推测患者ABO基因型为ABO*Aw.33.new/O.01.02;与ABO*A1.01相比存在c.467C>T和c.543G>C变异,与ABO*A1.02相比存在c.543G>C变异,该新等位基因序列已提交GenBank,序列号为MK302122。结论发现1例Aw33亚型新的等位基因,其GTA转移酶基因存在c.467C>T和c.543G>C变异。

  • 标签: ABO血型系统 Aw亚型 α-1,3-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 ABO基因型
  • 简介:   摘要:目的:针对分子生物技术在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中的临床应用及思考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期间,对122例孕产妇开展产前三级预防,其中61例在常规三级预防基础上应用分子生物技术,记为观察组,另外61例采用常规三级预防,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孕产妇配合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低于对比组(P<0.05),两组孕产妇配合度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孕产妇在怀孕阶段对其开展产前三级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将分子生物技术应用在三级预防中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同时开展产前三级预防能有效提高孕产妇的配合度。

  • 标签: 分子生物学技术 出生缺陷 三级预防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例Bw11亚型的血清分子生物特征。方法应用经典试管法、微柱凝胶法和吸收放散法检测ABO抗原和血清中存在的ABO抗体。应用序列特异引物(sequence-specific primer, SSP)引导的聚合酶链反应进行ABO基因分型,进一步测序分析ABO基因第1~7外显子核苷酸序列,对发生变异外显子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微柱凝胶法正反定型相符提示为O型;经典试管法正反定型不符;吸收放散实验证实存在B抗原;抗体筛查排除同种抗体存在。SSP基因分型为B/O1;第6、7外显子测序与B101/O01基因序列比对存在第7外显子695T>C变异,导致232位亮氨酸转变为脯氨酸,证实为Bw11/O1杂合子。结论nt695T>C变异可能是导致B抗原减弱的分子遗传机制。Bw11亚型可能存在较强抗B抗体,人源及部分单克隆试剂不能检测出Bw11亚型易被误判为O型,应用分子生物方法有助于ABO亚型的准确鉴定。

  • 标签: Bw11亚型 ABO基因 血清学 分子生物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肺炎致病株分子特征及耐药性,供临床诊治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金葡菌肺炎患者分离株,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和mecA检测鉴定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或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对所有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葡萄球菌蛋白A(spa)分型,并对MRSA菌株进行葡萄球菌盒氏染色体(SCCmec)分型;采用PCR方法检测21种超抗原(SAgs)基因、杀白细胞素(PVL)基因、黏附基因fnbB、cna;采用琼脂稀释法、E-test检测14种抗生素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共收集42株金葡菌,其中MRSA、MSSA各21株。MRSA的优势克隆为ST59-SCCmecⅣa-t437(71.4%);MSSA的分型较为分散,以ST25-t078(14.2%)最多见。42株金葡菌中有36株(85.7%)至少携带1种超抗原基因,最常见的超抗原基因型为sek-seq(21.4%);MRSA pvl基因携带率(52.3%)明显高于MSSA(14.2%),而MSSA fnbB及cna基因携带率(42.8%和47.6%)明显高于MRSA(均为9.5%),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本组金葡菌多重耐药率达90.4%(38/42株)。结论MRSA在儿童金葡菌肺炎致病株中检出率高,其主要克隆型为ST59-SCCmecⅣa-t437。儿童肺炎金葡菌分离株的超抗原基因携带率和多重耐药率较高,MRSA菌株常携带pvl基因,而MSSA菌株携带fnbB、cna更常见。

  • 标签: 肺炎 儿童 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子分型 毒力因子 多重耐药
  • 简介:摘要肠出血大肠杆菌O157H7作为一种新型病原菌,这是当前世界上食源性疾病的重要诱因,由其所引发的各种感染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并且还会引发各种并发症。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分子生物的角度出发,对肠出血大肠杆菌O157H7进行相应的检测调查,能够为肠出血大肠杆菌O157H7疾病的预防和诊断提供有效的支撑杆。因此本文就对肠出血大肠杆菌O157H7的分子生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究。

  • 标签: 肠出血大肠杆菌O157H7 分子生物学 检测方法
  • 简介:李英贤,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航天细胞分子生物专家、航天分子医学科技创新团队的带头人。2018年年初,她在南国深圳参加第21届国际宇航科学院'人在太空'学术研讨会。这是一次载人航天界的盛会。参会者除了来自世界各国的9名航天员,还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天和空间生命科学的顶级专家200多人,大家围绕'逐梦太空科技.

  • 标签: 空间骨丢失 细胞分子生物学 空间生命科学 航天员 核酸分子 小白鼠
  • 简介:摘要:分子生物是本科高校生物专业的必修课程,引入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把握科技前沿,培养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笔者根据近三年在宁德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中开展分子生物双语教学情况,从教材选择、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以及融入思政教育四个方面介绍改革的经验,期望为地方本科院校分子生物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参考。

  • 标签: 分子生物学 双语教学 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