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明确耳鼻喉颌面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群体的性别差异、年龄分布、主要致伤原因,探讨二者伤情之间的关系,统计颅脑损伤情况与伤情判断、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总结 30例喉颌面损伤合并有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加以统计学研究。结果: 30耳鼻喉颌面损伤部位在鼻听线平面及以上者 12例( 40%),损伤部位在鼻听线平面以下者 18例( 60%),并颅脑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1) ; 耳鼻喉颌面合并颅脑损伤 30中,男女比例 4:1,高峰年龄为 20 ~ 49 岁间计 22例( 73.33%) ; 交通事故居致伤原因首位 14例( 46.67%) ; 脑震荡、脑挫裂、颅内血肿分别占 59. 40% 、 11. 80% 、 6. 20% ; 按 GCS 伤情评分,轻型 88. 40% ; 按 GOS预后评分,良好 95.4% 。结论:耳鼻喉颌面损伤合并颅脑损伤是现代创伤中常见复合,男性多于女性,发病患者群以青壮年为主,交通事故为致病主要原因,鼻听线对诊断有参考价值,患者损伤程度比较轻,只要及时诊断,正确救治,治疗效果好,致残率、死亡率低。

  • 标签: 耳鼻喉 创伤和损伤 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会阴裂是阴道分娩常见并发症,重度会阴裂严重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尚未见会阴裂预防和管理的循证实践指南,本研究严格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的方法学制定相关循证实践指南,其中系统评价按照Cochrane协作网要求进行制作,并采用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方法作为证据质量评价及强度推荐系统。最终确定了19个临床问题,针对孕产妇阴道分娩会阴裂的预防和管理给出了详细的推荐意见,旨在规范阴道分娩会阴裂临床实践,提高孕产妇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分娩,产道 会阴 撕裂伤 诊疗准则(主题)
  • 简介:目的了解和掌握老年人马蜂蜇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以有效提高急性马蜂蜇的抢救成功率。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竹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马蜂蜇伤病例共221例,根据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年龄≥60岁)56例,非老年组(年龄<60岁)165例,对两组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预后转归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马蜂蜇,老年组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依次为:肝脏55.36%,心血管32.14%,非老年组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依次为:肝脏56.97%,心血管36.97%;老年组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共有35例,发生率62.50%,非老年组共有94例,发生率56.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老年组2例,病死率5.71%,非老年组2例,病死率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急性马蜂蜇中毒致器官功能障碍老年患者、非老年患者均以肝脏和心血管最多见;老年患者、非老年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后病死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马蜂 咬伤和蜇伤 中毒 老年人 器官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对单纯头皮裂伤患者进行清创缝合之后加用暴露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4月~2013年4月,共计200例单纯头皮裂伤患者在我院就诊。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100例。护理人员按照常规对两组患者进行清创缝合等临床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加用暴露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均<0.05)。结论对单纯头皮裂伤患者按照常规实施清创缝合的同时,对患者加用暴露疗法,有助于显著地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和患者的预后质量,属于一种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清创缝合 暴露疗法 单纯头皮裂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双颞叶重度脑挫裂伤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回顾和分析本院收治的19例双颞叶重度脑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恢复良好有12例,占63.2%;中残有3例,占15.8%;重残有2例,占10.5%;植物生长有1例,占5.25%;死亡有1例,占5.25%。结论要重视对双颞叶重度脑挫裂伤患者的治疗,在对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以及瞳孔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脱水机的停用不能太早和太快,对患者进头颅CT动态探查,对手术适应征要能够把握好,及时地对患者进行开颅,将坏死的脑组织清除等,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双颞叶重度脑挫伤 临床治疗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前额叶对冲性脑挫裂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在1999年7月至2002年6月我们治疗的22例前额叶对冲性脑挫裂伤患者,其中13例行手术治疗,9例保守治疗。结果在13例手术治疗病人中,8例恢复良好,中残3例,重残2例;而保守治疗的9例中,死亡5例,残疾2例,恢复好2例。结论对伴有昏迷的前额叶对冲性脑挫裂的患者应尽早确诊,及时手术治疗。

  • 标签: 前额叶对冲性脑挫裂伤 临床特点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CT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经超声诊断非金属微小异物嵌入,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直至顺利取出异物。方法对76例诊断为非金属微小异物嵌入行高频超声检查,并测量其大小、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情况,应用十字交叉法带体表做标记并报告异物距体表距离,指导临床治疗。结果76例非金属微小异物嵌入中,异物最大直径小于1mm者为21例,1mm—3mm为44例,大于3mm为11例。超声诊断的最小异物直径约为0.2mm。结论经超声诊断非金属微小异物嵌入临床治疗是有必要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对判断异物有无及定位诊断有其独特的优势,经超声定位下临床采用靶点,清创法及切开清创法一次性手术摘除异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多发合并股骨干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0例多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回顾性研究的研究对象,将1600例患者依据手术时机分为早期组(24h以内手术)、中期组(24h—72h)和晚期组(3d到30d);同时,依据所有患者的严重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度损伤和重度损伤,分别统计和对比各组轻度损伤和重度损伤的死亡率。结果同样创伤程度的患者中,手术时机越是滞后,死亡率越高;同样手术时机下,重度损伤比轻度损伤死亡率高,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发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早进行手术,能够让死亡率得到降低;随着手术实际的滞后,死亡率持续上升。

  • 标签: 手术时机 多发伤 合并股骨干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层缝合分期拆线法在面部裂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面部裂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缝合拆线法,实验组给予双层缝合分期拆线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0%;实验组50例患者中甲级愈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00%。结论双层缝合分期拆线法应用在面部裂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愈合效果,更具有美观价值与实用价值。

  • 标签: 双层缝合分期拆线法 面部裂伤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车祸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车祸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并给予人血静脉丙种蛋白辅助治疗的工作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疼痛指标,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测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分。结果手术前,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感观察组较对照组也有明显好转。结论优质护理工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车祸伤 呼吸衰竭 临床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隐性脾脏挫裂的CT诊断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6例外伤性隐性脾脏挫裂伤患者进行CT诊断,对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CT诊断后发现,26例外伤性隐性脾脏挫裂伤患者中,脾脏撕裂5例,脾门血管部分断裂4例,左侧后肋骨折4例,左侧脾区侧肋骨折3例,2例左侧胸腔积液,左侧侧胸壁肿胀5例,后壁肌层软组织肿胀3例。结论脾脏内高密度以及片状密度减低区可以作为脾脏损伤的直接证据。若是没有明显CT脾脏损伤表现时,出现侧肋骨折或左侧脾区软组织损伤时,则可以判定为脾脏损伤。

  • 标签: 外伤性隐性脾脏挫裂伤 CT诊断 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经椎椎弓根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单椎体胸、腰椎骨折患者分组:单纯行跨椎的4钉固定术(4钉组)25例,经椎椎弓根固定的6钉固定术(6钉组)22例。所有患者随访16~43个月,平均随访(26.63±3.54)月。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及椎前后缘高度比、内固定失败率、腰背痛评分改善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中,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伤口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69、3.56,P均〈0.05);6钉组的椎前、后缘高度比,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且6钉组的椎前缘、后缘高度比术后及随访期间均优于4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8、3.24、5.47、3.68,P均〈0.05)。4钉组固定术后过度撑开致术后后凸加重发生率为16.00%,螺钉松动率为12.00%,6钉组无上述情况。6钉组术后1周和术后6月随访腰背痛评分,平均改善率均高于4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37、3.56,P均〈0.05)。但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P〉0.05)。结论经椎椎弓根置钉能更直接牢固的复位和固定骨折,改善固定强度和应力分布,较传统跨椎固定能更好维持矫正效果。

  • 标签: 骨折 胸椎 腰椎 伤椎固定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 简介:目的探讨四肢皮肤撕脱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撕脱的无血运的皮肤切取后,制成中厚或全厚皮片原位植皮打纱包固定修复创面。结果通过对51例患者的治疗,均在3~4周内愈合。结论对四肢皮肤撕脱无血运的皮肤切取后,制成中厚或全厚皮片原位植皮修复创面行之有效、治疗时间短,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 标签: 四肢皮肤撕脱 中厚或全厚皮片 原位植皮 纱包固定
  • 简介:目的:观察新鲜羊膜移植治疗急性期眼化学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性期眼化学伤患者25例36眼的临床资料,采用新鲜羊膜移植观察术后羊膜溶解时间、角膜上皮及透明度恢复、视力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3~6mo,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或保持不变(100%)。31眼(86%)羊膜在2wk内溶解。33眼(92%)角膜上皮在4wk内完全愈合,3眼(8%)角膜上皮持续缺损,Ⅱ期需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或角膜移植术。角膜缘有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10眼(28%),角膜基质有不同程度的混浊6眼(17%),晚期发生睑球粘连1眼(3%)。结论:新鲜羊膜移植是目前治疗急性期眼化学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早期羊膜移植对于恢复视力,重建眼表,降低后并发症具有明显疗效。同时,由于新鲜羊膜具有来源广泛、取材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使用。

  • 标签: 羊膜移植 眼化学伤 急性期
  • 简介: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及并发脑中心疝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双额叶脑挫裂并发脑中心疝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半年随访,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恢复良好7例,中残7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应密切观察意识,瞳孔,CT影像学变化,及时的双侧开颅减压,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颅脑损伤 额叶 脑中心疝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相对于延期手术,同期手术治疗颅颌面骨折及伴发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颌面骨折患者90例,依据患者自身情况采用同期手术(47例)延期手术(43例)两种方式进行治疗,采用同种骨折治疗方法,对比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伴发治疗均无明显后遗症,骨折颅颌面骨折部位的坚固内固定手术延期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16.28%)高于同期手术(12.76%);同期手术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3~25d,延期手术组为19~53d;同期手术组患者颅颌面骨折部位术后骨骼咬和正常44(93.62%)例高于延期手术组为32(74.41%)同期手术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骨折部位平均张口度、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均低于延期手术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颌面骨折及伴发的治疗应优先考虑对于患者伴发的治疗,在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相对于延期手术,可优先考虑同期手术,对于患者的愈后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颅颌面 骨折 同期手术 伴发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颅脑交通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交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情况、伤病情况和治疗情况进行整理。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以摩托车交通居多,多发生时间在1~3月份,其中手术治疗33例(占33.3%),非手术治疗67例(占67.0%);总死亡13例(占13.0%),其中手术治疗死亡8例(占61.5%),与GCS评分较低有关。结论颅脑交通伤患者病情重、致死率高,对于GCS评分较低患者,加强病情监测,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 标签: 颅脑交通伤 特点 手术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蝮蛇咬伤后病人肢肿胀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回顾102例确诊并入院住内科的蝮蛇咬伤病人,根据其肢体肿胀程度分轻度、中度、重度肿胀三组。分组统计所有病例入院时与心肌损害有关的心肌酶谱、心电图及相关临床症状等指标,进行临床关系分析。结果中、重度肿胀组与轻度肿胀组比较,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明显增高(P均〈0.01);重度肿胀组与轻度肿胀组比较,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增高,胸闷、心悸等症状发生率增高(P均〈0.05)。结诊蝮蛇咬馅后病人心肌桶窖与营肢体肿胀有关.且与肿胀程唐呈正相关.

  • 标签: 蝮蛇 咬伤 肢体肿胀 心肌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