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脏与胎盘是胚胎最早启动发育及发挥功能的器官,在发育过程中协同生长,并受共同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胎盘-心脏轴。胎盘-心脏轴的双向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尤其是胎盘在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小鼠模型研究提示胎盘结构和功能异常会影响心脏发育。多项临床研究提示胎盘结构功能异常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相关。本文就胎盘和心脏共同调控因子、胎盘-心脏轴在心脏发育中的作用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胎盘-心脏轴 心脏发育 先天性心脏病
  • 作者: 杨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20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6期
  • 机构: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300
  • 简介:老年性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叫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随著年龄的增加,心瓣的结缔组织会逐渐退化、纤维化和钙化,进而造成心瓣及支架的功能障碍。该疾病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是导致老年患者发生心衰、猝死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老年性心脏瓣膜病;心脏超声;科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介入性治疗术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以某医院为研究对象,分析其2012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该院的487名使用心脏介入性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心脏压塞进行认真诊断,查看其临床症状、X射线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如果患者具有相应症状,应该对患者停止心脏介入性治疗,并使用心包切开引流、冠状动脉搭桥和修补手术等一系列措施进行进一步治疗。结果在选取的487例患者中,有3名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生了心脏压塞,概率为0.62%。发病原因在进行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房间隔穿刺,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心包压塞,误穿左心房壁,使其收到一定损伤,甚至会使冠状动脉发生破裂。经过x射线检查以后,只是证明了2名患者,另外一名患者又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后才对其病情得以证实。在对其进行治疗方案中,一名患者的治疗方案是心包切开引流术,一名患者的治疗方案是心包穿刺术,最后一名患者的治疗方案是使用冠状动脉搭桥和修补手术,经过治疗以后,三名患者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各项指标都正常,病情状况比较良好,可以很快恢复。结论作为心脏介入性治疗过程中一种比较罕见的并发症,必须对心脏压塞产生的原因进行快速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 标签: 心脏介入性治疗术 急性心脏压塞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脏淀粉样变的心脏超声特点及诊断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从2010年4月—2013年4月在该院接受临床及病理检查并最终确诊为心脏淀粉样变性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丛中随机选择40例,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和心电图特点。结果经心脏超声检查可得,40例患者均表现出室间隔以及左心室后壁出现向心性的增厚现象,而左心室的容积呈正常状态;40例患者均出现舒张功能不全的症状;且40例患者中有38例出现左心房增大的情况,占到总例数的95%,另外有34例(85%)心内膜下心肌出现颗粒样的反光增强现象,还有22例(55%)患者出现中大量的心包积液。经心电图检测显示出40例患者经心电图肢体导联检测,电压均较低,肢体导联低电压的发生率为55%,假性梗死Q波的发生率为45%。结论临床出现不明原因的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如果经心脏超声,现实出心室肌肥厚,而且心室的容积呈正常状态,并伴随心内膜下心肌内出现颗粒样反光增强现象,而经心电图检测又表现出肢体导联的低电压或非梗死性Q波时,一定要考虑到出现了心脏淀粉样变性的可能。要及时进行进一步的各种具体检查,例如病理活检等,早日进行确诊,一旦确诊为心脏淀粉样变要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 标签: 淀粉样变性 心肌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综合护理对于冠心病心脏支架患者心脏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进行冠心病心脏支架手术的8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服务,对比分析综合护理对冠心病心脏支架患者心脏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统计结果显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心脏功能恢复有效率为95%,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心脏功能恢复有效率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冠心病心脏支架手术患者,综合护理较常规护理能够更好的改善心脏功能恢复效果,建议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心脏支架手术 综合护理 心脏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脏介入性治疗合并急性心脏压塞的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接诊的48例心脏介入治疗合并急性心脏压塞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心脏介入性治疗合并急性心脏压塞患者,其中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9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6例,射频消融术6例,起搏器置入术8例,房间隔缺封堵术6例,上腔静脉滤器置入术5例,心包穿刺引流术3例,肥厚性心肌病行NOGA标测5例,救治成功46例,2例因心脏穿孔无法缝合,最终死亡,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脏压塞是心脏介入性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必须对其进行积极预防和早发现早治疗,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心脏介入性治疗 急性心脏压塞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研究微创心脏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观察。方法:取我院2018年3月-2020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0例,根据数字表法将这80例患者分别分为每组4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微创心脏手术治疗,对照组则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在进行治疗干预后,再对比分析这两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都要短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表明微创心脏手术能够有效帮助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快速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微创心脏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脏彩色超声来对高血压性心脏病伴有左心力衰竭患者的多项参数进行分析和诊断。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高血压心脏病(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力衰竭)患者40例为实验组,健康正常人40例为(正常组),对其分析心脏彩超的相关指标的观察及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心脏彩超的主要指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明显不同(P<0.01),心脏彩超指标与心功能分级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中的相关性分析,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结论通过心脏彩超来诊断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同时合并有左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是合理的,心脏彩超可以作为常规检查来评价患者心功能状态。

  • 标签: 心脏彩超 左室肥厚 左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性治疗合并急性心脏压塞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接诊的48例心脏介入治疗合并急性心脏压塞患者,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其治疗效果。结果48例心脏介入性治疗合并急性心脏压塞患者,其中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9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6例,射频消融术6例,起搏器置入术8例,房间隔缺封堵术6例,上腔静脉滤器置入术5例,心包穿刺引流术3例,肥厚性心肌病行NOGA标测5例,救治成功46例,2例因心脏穿孔无法缝合,最终死亡,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脏压塞是心脏介入性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必须对其进行积极预防和早发现早治疗,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心脏介入性治疗 急性心脏压塞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心脏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11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分成 2组,对照组 55例通过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 55例通过心脏彩超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高血压心脏病诊断中,心脏彩超的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心脏彩超 高血压 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快通道心脏麻醉用于心脏手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6 年 8月~ 2017 年 8月收治的需行心脏手术患者 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麻醉方式分为探究组与对照组,各 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心脏手术常规麻醉方式进行麻醉,探究组给予快通道实施心脏麻醉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经临床应用后发现,探究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及阻断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时间指标上,探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术后指标上,探究组患者的 ICU时间与术后拔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

  • 标签: 心脏手术 实施 心脏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78例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快通道组和常规组,各39例,快通道组患者麻醉经异丙酚3-6mg/kg·h、利多卡因1.5-3mg/kg·min微泵持续输注,术中吸入七氟醚;常规组接受常规麻醉,依托咪酯脂肪乳剂0.1-0.3mg/kg、咪唑安定0.1-0.2mg/kg、芬太尼5-10μg[Ug/kg]、维库溴铵0.2mg/kg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与麻醉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通道组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均少于常规组,异丙酚多于对照组,气管插管时间、清醒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手术中采用快通道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ICU停留时间。

  • 标签: 快通道心脏麻醉 心脏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