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六朝是我国历史上南北分裂时期,其间战争频仍,烽火不绝,各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深蕴于血与火冲突的表象之中。因此,对六朝军事的研究,就成为解剖六朝社会发展的关键。为了推动六朝史研究的深入开展,加强省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术繁荣,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大学兵制史研究所、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省上饶师范专科学校、庐山白鹿洞书院等七单位共同发起召开了“六朝军事史”学术讨论会。这个会议于1990年9月25日至28日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举行,苏、赣、皖、浙、京、

  • 标签: 学术讨论会 军事史 历史研究 六朝史 白鹿洞书院 社会科学院
  • 简介:<正>顾颉刚先生考辨古史,无疑地是受到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影响,而且他考辨古史,推倒经学偶象的工作,本身也就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支流。其后,他的史学思想变化又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进程。因此,研究顾颉刚先生的史学思想,对于我们认识近代新文化和近代史学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事。一、整然一体的进化思想近代新文化是近代社会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同时也直接反映出西方史学思想潮流的各种影响,其中,西方进化论在中国史界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顾颉刚

  • 标签: 史学思想 新文化运动 进化思想 唯物史观 历史演进 顾颉刚
  • 简介:朱仲玉,父亲为朱子二十三代孙,母亲为畲族,解放初本人经国家民政部门认定为畲族。1926年生于浙江绍兴,原名鹤璋,字寿池,笔名铿锵,汪扬,越夫等。在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从事中国史学史,隋唐五代史,明史等研究工作;对地方文化史,特别是潮汕历史文化,浙东史学,江西史学的研究也有所开拓。1994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 标签: 史学家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 作家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史学史 民政部门
  • 简介:明至清前期,随着海外关系的变化,史学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明前期,皇朝海外关系是建立在“宜威柔远”政治目的基础之上的。这种关系因郑和“下西洋”的活动达到高潮,史学则因此出理了几部反映这种海外关系特点的著作。晚明,倭患问题与私人禁进行海外商贸等问题交织在一起,经权稀利弊,皇朝开始改变初期的海禁政策,私人海外贸易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西方殖民者东来,与中国开始发生直接的接触,随着传教士“精神狩措”的开始,中西文化交流逐渐展开。这些海外关系的特点,都在史学中得到体现.清前期是海外关系大倒退的时期,中西文化交流逐渐堰息.史学的发展也受到影响。

  • 标签: 明朝 清朝前期 海外关系 史学发展 中西文化交流
  • 简介:有的学者在总结近代中国史学发展历程时.对于近代史学的新形势,有“新史学方法论的三种体系”的分析。以为“新史学方法论体系之一”,即:“王国维、陈寅恪、汤用彤、柳诒徵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主体论史学流派,提出了近代新史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类型。他们强调在传统学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近代西方学术方法发展出新史学方法。”而“新史学方法论体系之二”的表现,是“胡适、傅斯年等提出了近代新史学方法的另一种发展方向”。

  • 标签: 21世纪 中国史学 实证研究 历史发展 学术思想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约每隔30年左右,西方史学理论都会发生一次研究范式的转换。以1942年亨普尔的《普遍规律在历史学中的作用》②的发表为标志,史学理论进入分析的阶段。以1973年海登·怀特的《元历史学》~3的问世为起始,史学理论出现了"语言学转向",进入到了后现代主义或叙事主义阶段。进入21世纪,经过十几年的争论和探讨,一种新的理论范式日渐成型,这便是后-后现代史学理论。

  • 标签: 史学理论 “语言学转向” 西方史学 后现代 理论史 历史哲学
  • 简介:<正>提起奥拉尔,熟悉法国革命史的人,就会想起他与马迪厄的论战,却不一定了解他在法国革命史领域中的地位。这种地位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奥拉尔是法国革命史现代科学研究的开创者,也是现代的革命史史学进步传统的第一个代表。

  • 标签: 革命史 史学界 世纪初 资产阶级 法国革命 共和制
  • 简介:西藏口述史的发展源远流长,很多著名的藏族史学作品都曾借鉴过口述史料,故此今天我们进行西藏口述史的研究具有多重的史学价值与现实意义。一方面它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方法论指导,并与西藏的传统史学研究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对于发展西藏的旅游产业、提升西藏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构建和谐社会等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口述史料 史学价值 西藏 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 史学作品
  • 简介:2004年3月29日至31日,正值阳春三月、山花烂漫的时节,四川省历史学会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博瑞花园酒店举行“史学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既四川省历史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来自省内各高校、科技单位的130余位史学界专家学者、代表欢聚一堂,研讨新世纪史学发展趋势,选举四川省历史学会新一届领导,共谋四川史学的发展大计。四川省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史学理论 史料 民族文化
  • 简介:《日本客家研究的视角与方法——百年轨迹》是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主持翻译和出版的《海外客家研究译丛》之一。此书由日本学者河合洋尚主编,汇集了由日本学者或非日本学者用日语发表的客家研究成果。

  • 标签: 客家研究 日本学者 百年变迁 反思 研究成果 研究院
  • 简介:本文作者对于一些与中国史研究有重要关系的理论问题如: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国家的起源时代、农奴制与封建社会的关系、战国秦汉是中国古代社会(奴隶社会)、汉魏之际封建社会开始、以及交换经济和专制主义等都提出过与众不同的独行见解。这里作了综述。

  • 标签: 史学理论 中国史研究 古代社会 战国秦汉 亚细亚生产方式 氏族部落
  • 简介:本文不能通体展述援庵先生的史学遗产,而仅为个人学习先生著作过程中对其治学路数的点滴体会。首先,先生的研治史学的基础建立于目录之学。所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先生治目录学的特点。他早岁读《书目答问》,就悟到:读书之前必知其书(文本或文),而且必知其人(作者或献);至于如何知其人(前代作者),则又必须先论其世。这样,文本就不再是可以任意截取的一堆故纸,而是有其历史生存理由的史源学有机结构的。所以,先生学术基础之深厚,不在于材料的简单积累,而在于既博且精。进而,先生由《廿二史劄记》入手研治史学,从中了解中国历史之大体,又注意其中提出的种种历史问题,建立起一种对中国通史的总体性把握,这又是由博开始;先生还从《廿二史劄记》中看到其自身的许多错误与问题,从而把此书既作为治中国史的上马石,又把它当作为由博返约的磨刀石。先生一生学术成果繁富,研究之面甚广,几乎手到之处皆能游刃有余,从未落入某种跳不出的陷阱。可是,先生又极其谦逊。为什么?他为我们这些后学昭示了一条重要道理,一个真正追求真理的学者,永远会自知不足,因此会真正地永保谦虚。

  • 标签: 陈垣(援庵) 史学遗产 目录学 考据
  • 简介: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邀我写一篇对新千年祈愿的文字。我在小文开头就写了一段不大合乎时宜的话——21世纪即将来临。抒发迎接新世纪的豪言壮语,此其时也。作为历史癖,我更想在送别从前时,多一些回眸。过去的百年,从动荡走向稳定,从落后走向进步。人们在高歌辉煌灿烂之时,切勿忘记曲折失误;在津津乐道于历史进步之时,切勿忘记冷静地总结历史教训;尽管回忆往事,会带来一些苦涩哀痛。……

  • 标签: 中国 史学研究 历史文化 文化导向 史学刊物
  • 简介:高善必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重新界说历史,重建以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进展为主线的印度生活史、社会史。高善必对"神话即历史论"、轻信史诗又具种族和教派偏见的马宗达资产阶级历史观、缺乏事实基础和理论依凭的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缺少史实支撑的马克思亚细亚模式,以及苏莱金、安东诺娃、丹吉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的评析,展示出其马克思主义史学观之实事求是、追求历史真相的理论品质。高善必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印度社会的历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高善必的印度历史分期,不落俗套,未给奴隶制安置一个位置,但其论说印度不存在奴隶制阶段的方式,含有欧洲中心主义的印迹。高善必把强迫劳役视为印度封建制度典型特征的做法,在印度史学界也引发了不同的看法。宗教和文化在高善必的历史解释观念中占有重要位置。

  • 标签: 高善必 印度史 马克思主义史学 奴隶制 封建制
  • 简介:<正>史学史研究工作者有两大迫切的任务要解决,这就是继承优良传统和培养新生力量。现在我们实行开放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大家都知道,外国很重视汉学研究,我们不能落在人家后面。在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平统一安定局面的出现,有一个很好的环境,形势大好,国家也很重视知识分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应该赶上去,

  • 标签: 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社会经济 汉学研究 史学史研究 白寿彝 中国史学
  • 简介:<正>一读了郭圣铭先生编著的《西方史学史概要》以后,感到十分高兴。这部书的出版,不仅为百花盛开的史学园地增添了一朵奇葩,更为西方史学史的研究,作出了具有开拓性的贡献。在我国,西方史学史的研究相当薄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对西方文学史、哲学史乃至美学史的研究,在六十年代前后,都曾取得可观的进展,并出版了一些专著或教材。令人遗憾的是,唯独对西方史学史的研

  • 标签: 史学思想 西方史学史 新中国 山林 史学界 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