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国外特别是英美德等国的历史学家近来十分重视史学方法论的研究,他们认为这是关系到历史学能否继续存在继续发展的大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国历史工作者的密切注意。我国史学界多年以来,采用议论和复述的传统研究方式,分析的方法又是平面型和单线型的。毋庸讳言,左倾路线和十年浩劫

  • 标签: 历史研究 比较历史学 史学界 史学方法论 历史学家 经济史
  • 简介:从《武功录》看瞿九思的史学思想是比较丰富的,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揭露和批判,并希图得到统治者的重视而进行社会变革,特征是经世史学。他的史学方法从原则、程序和方法比较符合史学撰述规范。但因成书时间仓促、以“献媚”为外衣、材料搜集不易等方面的原因,《武功录》仍有许许多多的缺点和讹误。尽管如此,从保存相关史料的功绩上看,《武功录》是一部史料价值极为宝贵的史著。

  • 标签: 《万历武功录》 史学方法 史学思想 史料价值 社会问题 社会变革
  • 简介:对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方法论要重新学习、重新理解苏双碧在《史学理论集》(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一书的前言中写道,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是近几年来的热门课题,但过去由于两个方面的问题!史学理论和史学万法未能实行根本变革:其一,中国封建史学史学界影响很深,就我国...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史学方法论 史学理论 重新理解 研究方法 研究历史
  • 简介:2005年10月25日至2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75位史学界专家、学者相聚于安徽芜湖,参加了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及安徽省历史学会联合主办的“理论与方法:历史比较史学比较学术研讨会”。在瞿林东教授的主持下,刘家和教授、王世华教授、邹兆辰教授、蒋大椿研究员、张文杰研究员、杨豫教授在大会上先后做了发言。在分组讨论中先后又有46人做了小组发言。

  • 标签: 理论与方法 学术研讨会 历史比较 史学界 研讨会综述 北京师范大学
  • 简介:<正>一、司马迁班固史学比较研究历史学领域的比较研究,在国内虽是近些年来才较多地引起关注,但是这一方法的实际运用却要早得多。我认为,这个领域似乎可分为两个分支。一个分支姑且称为“历史比较研究”,主要侧重在社会史、经济史等方面,如目前国内有的学者正在努力从事的中外古史比较研究、东西方封建社会比较研究、中日近代化过程比较研究等等。另一个分支姑且称为“史学比较研究”,既可以是中外史学比较,也可以是中国史学比较研究,包括不同时期的史学、不同史家、不同史著的比较。近年来发表的论文主要涉及到“历史比较研究”问题,而对“史学比较研究”似乎尚注意不够。本文仅就中国史学比较研究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不当之处祈请同志们指正。

  • 标签: 比较研究方法 日本国志 司马迁 历史学 海国图志 黄遵宪
  • 简介:<正>正确开展史学评论是贯彻党的百家争鸣方针,絷荣史学,培养史学人才,更好地传播历史知识的有效途径。史学评论工作能否搞好,主要取决于评论者的马列主义水平,专业知识结构,职业道德和文

  • 标签: 史学评论 百家争鸣 职业道德 评论者 文风 马列主义
  • 简介:西方的中西历史及史学比较研究起源较早,是从宏观的历史文化比较发展来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主要以宏观比较为主,并形成一般的理论模式。六七十年代,以个体的微观研究为主要特征,形成一个高潮。90年代至今是第二个高潮,以大的群体或项目为中心,出现了系统的比较,提出了新的比较理论,史学越来越成为比较的重点。西方的中西历史及史学比较理论,经历了从以近代西方为中心的东西二分法,到注重多元化的文明形态比较,再到不同文化的跨文化比较的几个发展阶段。这些变化是与学术和历史的变化密切相关的。

  • 标签: 西方 中西历史 中西史学 比较
  • 简介:食货派的史学理论与方法具有自己的特色,具体表现如下:"接近唯物史观,却不是唯物史观"的社会史观;从探寻中国社会形态的演变到"新经学"的研究旨趣;重视史料但不忽视理论的治史主张;倡导分工合作的治史路径等。他们的史学思想对推动社会史论战之后学风的转变起了一定作用,在四十年代中后期也一度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抗战爆发以后,食货派未能从史学发展中去理解和把握学术研究的本质要求,没有对唯物史观认真总结,致使其史学思想黯然失色。

  • 标签: 陶希圣 食货派 史学理论 治史方法
  • 简介:姜鹏:《司马光施政理念在历史编纂中的表达——从〈资治通鉴补〉对原作的改动说起》(《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资治通鉴》问世后,对其注释、订补、改写、续写之作不断出现。明代学者严衍的《资治通鉴补》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订补著作。在《资治通鉴》卷十六汉景帝后元三年、卷十七汉武帝建元元年这一段历史书写中,司马光采取了史实叙述与相关评论前后颠倒、错置,并对重要历史文献进行借用、删节以凸显己意的手法,用于表达自身的施政理念。

  • 标签: 资治通鉴补 《资治通鉴》 历史书写 重要历史文献 历史编纂 复旦学报
  • 简介:王晖:《论西周金文记时语词及大事系"年"的史学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以《孟子·离娄下》"《诗》亡然后《春秋》作"及今天所见所有出土文字资料情况来看,在春秋之前还未产生由史官记载下来的《春秋》类编年体史书,但是编年体史书的两大要素即年月日时间与国家大事记在西周时期金文中已经出现了。

  • 标签: 西周金文 编年体史书 离娄 翦伯赞 史学理论研究 钱穆
  • 简介:赵永春:《中国古代的“中国”与“国号”的背离与重合——中国古代“中国”国家观念的演进》(《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4期)中国古代的“中国”与“国号”存在背离和重合现象。中国古代存在众多以“国号”为代表的政权,这些政权虽然可以称为古代国家,但只能代表各自的具体国家政权。而中国古代的“中国”主要的并非是一个政权的概念,与以“国号”为代表的政权存在背离现象,但有时也用来指称政权,主要有两种情况:

  • 标签: “中国” 《学习与探索》 古代国家 国家政权 史学 国家观念
  • 简介:晁福林:《先秦时期鬼、魂观念的起源及特点》(《历史研究》2018年第3期)鬼、魂观念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鬼、魂观念在先秦时期有较大社会影响,礼仪、祭典、习俗等皆与之关系密切。鬼观念滥觞于新旧石器时代之际出现的埋葬习俗,《山海经》的时代,人们或将形态怪异而令人惊骇者称为“鬼”。

  • 标签: 史学 《历史研究》 有机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文化 先秦时期 埋葬习俗
  • 简介:罗志田:《守先待后:史学在中国的地位及演变》(《中华文史论丛》2013年第1期)中国古人敬天而不曾尊崇一位绝对全能之神。在这样的世界里,历史和史学具有特出的文化地位。通过历史记载和叙述,史学说明韭论证着关于天道、人世,以及文化和政治认同等各项基本理念,也验证着君主统治的正当性。汉代独尊儒术后,史学的功能有所变化,但仍注重记录和传承,并越柬越带有守先待后的含义。历史撰述的体制化带柬相应的约束,为野史和传说留下了发展的空间。不间断的正史、相对随意的野史,以及伸缩灵动的民嗣传说,共同构成了今天的“历史知识”。这一切都因19世纪西方对中国的入侵而改变,不仅史学的社会地位摇摆不定,学校和公众所关注的历史内容也有很大的改变,出现了一些带有西方特色的中国历史言靛。

  • 标签: 史学 中国历史 文化地位 历史记载 政治认同 独尊儒术
  • 简介:陈其泰:《章学诚对"道"的探索及其时代意义》(《河北学刊》2012年第1期)《文史通义.原道》篇是章学诚历史哲学探索的代表作,他不作经院式探讨,而是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因而具有批判性和超前性的鲜明特色。他提出历史哲学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命题:其一,"道出自然","渐形渐著",存在不得不然的客观趋势。其二,应当区分推动形成万事万物的客观法则的"道"本身,和万事万物的具体形式;"言圣人体道可也,言圣人与道同体不可也";"学于众人,是为圣人"。其三,"道"与事功密切相连,六经不能穷尽"道",事变之出于后者,六经不能言,立言之士的责任是总结出新的"道"。诚如梁启超所言,章学诚的论述"实为乾嘉以后思想解放之源泉"。

  • 标签: 《文史通义.原道》 史学 《河北学刊》 历史哲学 章学诚 哲学探索
  • 简介:董欣洁:《中国的通史传统与世界史编纂》(《史学集刊》2009年第3期)中国的通史传统是指在长期、丰富的通史编纂实践中,中国历史学家逐渐形成的以通古今之变为核心的历史认识理论和通史编纂思想。通史传统是中国历史编纂学重要的理论遗产之一。

  • 标签: 《史学集刊》 编纂思想 历史学家 历史编纂学 认识理论 通史
  • 简介:朱维铮:《历史编纂学:过程与形态》;吴怀祺:《(周易〉与民族历史思维》;瞿林东:《中国古代史学家思想的几个特点——再论古代史学家与中国思想史》;陈其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朱政惠:《关于史学史研究和海外中国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中国古代 民族问题 历史编纂学 中国思想史 中国学研究
  • 简介:<正>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他毕生坚持学术著述,直至晚年仍孜孜不倦。他在学术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本文只简要介绍他论及的考据方法,以及考据在史学研究中的运用。这是根据个人学习体会整理而戚,一管之见不足以窥全豹,误解更属

  • 标签: 陈寅恪 历史学家 史料价值 学术思想 考据学 陈先生
  • 简介:<正>近年来,人们常常提及史学“危机”。的确,科学的迅猛发展,曾反衬出史学的澹泊,诸多相邻学科的一派生气,似曾显示出与史学的巨大反差。所谓“史学危机”,实际上“是史学正在发生转机,正在酝酿如何革新内容和形式,向着更广阔的研究领域和更高的科学水平发展”。举凡从事或关心史学研究的同志就不难发现,史学研究在走过漫长曲折的道路之后,通过对自身进行痛苦的审视、冷峻的反省,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构成这一新趋势的主要因素,便是史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 标签: 历史研究 史学危机 历史现象 史学工作者 史学研究方法 比较史学方法
  • 简介:一三史是非和史学批评方法论在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上,关于国史、野史、家史的评论,有种种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关于它们在史学价值上的是是非非,存在着不少争论。这些看法和争论,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古代史学批评中的方法论问题。

  • 标签: 史学批评 中国古代史学 史学价值 方法论问题 刘知几 史臣
  • 简介:东汉贾逵以经学名家,但是他在史学上做出了贡献,曾与班固共述汉史,后人对贾氏这方面的成就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史学 东汉 班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