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2009年11月12日下午,第十期"电影学博士论坛"——"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影像"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如期举行。《当代电影》主编、博士生导师张建勇,副编审张文燕,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兴国,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丁亚平,

  • 标签: 博士生导师 电影影像 文化语境 电影学 论坛 视觉
  • 简介:本文结合"现象学写实主义"理论,从作者表达欲望的角度出发,联系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特征,分析探讨了中国新生代导演的影像创作中去符码化的影像实践及产生的社会根源。

  • 标签: 符码化 写实主义
  • 简介:2018年,各类题材的中国电视纪录片、尤其是历史文化类纪录片依旧呈勃兴态势,展现民族与国家伟大历程的改革开放主题纪录片位居年度视觉景观的核心位置。在媒介变革与资本市场的双重影响下,2018年纪录片创作的媒介生态已然发生巨变,这对未来电视纪录片创作与传播将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2018年电视纪录片 改革开放 媒介生态
  • 简介:历史影像资料是构成文献纪录片的重要元素,原汁原味的声光影像资料,能够真实准确地再现历史,是文献纪录片的灵魂和“看点”。如果把它运用得好,将有助于让观众客观、理性地了解过去、认识过去和发现过去。因为,一部好的电视文献纪录片,

  • 标签: 电视文献纪录片 影像资料 历史 原汁原味
  • 简介:<正>2013年7月4日.亚太及中国地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摄影和影像行业展览会之一——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摄影器材和数码影像展览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盛大开幕。本次展会为期4天(7月4日-7日)作为数码影像行业的顶级品牌.尼康映像

  • 标签: 数码影像 展览会 摄影器材 传感器 中国地区 上海
  • 简介:1998年,纽约威特金画廊举办了一个特殊的影展。说它特殊,是因为其中三分之一的照片,都是摄影家90岁后拍摄的新作。这位深受墨西哥文化熏陶的高龄摄影家,就是曼纽尔·阿尔瓦雷斯·布拉沃。布拉沃1902年生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他的父亲一直钟情于摄影,而他的祖父是一位画家。小时候的布拉沃,喜欢在星期天去离家不远的博物馆玩耍。在那里,他对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迷上了那些让他难忘的画面。最初,布拉沃在国立艺术学院学习过绘画与音乐。直到1922年,在墨西哥财政部当会

  • 标签: 墨西哥城 超现实主义 摄影家 影像 摄影史 作品
  • 简介: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从2015年起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主要承办,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却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机制。本文旨在分析现下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形态与处境,并探索与其适用的规划思路与策展方案。希望通过实践经验与成熟案例的对照来说明,电影节需要整体性策略来统领、指导、支撑具体实践,更需要战略性布局以明确文化属性、实现文化职能。

  • 标签: 北京国际电影节 公众型电影节 迷影 策展战略
  • 简介:李消非的录像作品,不会说谎,当艺术家叩问最没有诗意而言的"流水线",其录像作品与现实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他的录像镜头无比贴近地走进冷冰冰的现实的内部,却又不断地保持与现实的某种细微"间距"(或许隐现"批评的距离");他的作品只是"观看"的目光展开的过程,时而交织声音陈述的过程。简单、直白:在影像的"零度书写"背后,是对每一个细节的反复测度、剪辑、打磨。

  • 标签: 流水线生产 录像作品 影像效果 影像世界 复测度 精工细作
  • 简介:新媒体时代用数字影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保护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海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保护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用数字影像技术保护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术优势、拍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 标签: 数字影像 海宁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播
  • 简介:在经历了这几年的持续走高之后,今年影像拍卖市场开始有所下滑,老照片与名家的摄影作品相对比较平稳,仍是影像拍卖的主力。但有限的老照片资源,加之逐渐走高的价格,也为当代影像艺术腾出了投资和投机的空间,当代影像终将是未来市场发展方向。103.50万元《大公报1949-1953年中的上海影像》拍摄时间:1949-1953年摄影师:上海大公报社摄影课和艺术组作品数量:1221张

  • 标签: 大公报 作品数量 摄影作品 摄影课 拍卖市场 转折期
  • 简介:乡土电影与城市电影一样,一直是中国电影传统深远的一脉.①1979年以来乡土电影辉煌过,在创作上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许多作品是这一时期整个中国电影的佼佼者,成为电影发展中的独特风景,这是值得探讨研究的社会文化现象.本文所指的"乡土电影"的含义很宽泛,包容着以乡村生活为背景的影片,不仅包括常提的"农村题材",也包括那些表现历史中乡土社会生活的影片.

  • 标签: 乡土 农村题材 言说 乡村生活 独特 民间
  • 简介:上个世纪后半叶,人类迎来了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这场方兴未艾的浪潮对人类生活影响程度之深,范围之广,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它逐步并且彻底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它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面向未来的21世纪里,它正全力打造着一种被人们称为DigitalLiving的数字化生活.

  • 标签: 中国 电影市场 数字影像技术 《致命的一击》 制作手段 导演艺术
  • 简介:人文纪录片《我从汉朝来》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后,赢得好评如潮。该片以汉代重要图像史料“汉画像石”为主题线索,讲述了山东武梁祠汉画像、河南南阳汉画像馆、江苏徐州及四川等地出土的汉画像石上的故事。汉画像石兴起于我国两汉时期,是由无名工匠以石为底、以刀代笔雕刻而出的艺术品。

  • 标签: 人文纪录片 传播价值 文化认同 影像叙事 汉朝 汉画像石
  • 简介:黄飞鸿系列片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连续拍摄了100部,被世界吉尼斯记录誉为最长寿片集。对此,本文尝试从文化层面探究黄飞鸿系列片长盛不衰的深层原因,并最终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即百个黄飞鸿形象从总体上呈现出一种“侠”与“英雄”间的文化人格游离状态,而这又恰好与半个世纪以来整个香港社会的无意识心理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契合。

  • 标签: 黄飞鸿 英雄 社会无意识
  • 简介:“知青”影视作品作为当代文化热点,不时地拨动着社会的审美神经。影像艺术化的“知青”历史与“知青”历史文本的“间性”,“知青”历史真相的政治化书写、个人化书写以及人性化书写,都具有独特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电视剧《北风那个吹》在“知青”运动40年后再次聚焦此地,成为触发当前对“重述历史”这一美学现象思考的契机。

  • 标签: 历史重述 “知青”运动 艺术化的历史 历史文本 文本间性
  • 简介: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出现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全球人口跨国别、跨区域的流动,这种流动让传统人类学科体系内的民族志撰写面临着挑战。如果说在传统人类学的学科体系内,定点的、静态的民族志研究方式居于主导地位,那么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新现象,人类学家必须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在更为广阔的区域内追踪人流、物流。这种多点的研究方式被美国人类学家乔治·马库斯称为多点民族志。

  • 标签: 多点民族志 《棉花》 高跟鞋 纪录片 全球经济一体化 实践
  • 简介:梅生老师曾皱着眉头说道:"我最担心的是‘世遗’后续的事情有头没尾。"而在之友创刊三十年之际,我们共同见证了这项活动的正式开启。到底何为"世界文化遗产影像学",梅生这样回答:"世界文化遗产影像学,听起来很学术,实质是通过镜头去记录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梅生老师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拍的照片具有文献性、学理性吗?"也许,讲一个故事,我们眼中的"世遗影像学"世界文化遗产影像学,听起来很学术,实质是通过镜头去记录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梅生

  • 标签: 影像学 文献性 物质文化遗产 一个问题 学理性 十年
  • 简介:20世纪80年代,是摄影这个媒介告别传统政治宣传摄影,开始产生深刻观念性变化的时代。而书籍作为文化的映射,是研究一个时代最好的范本。在这个刚开始与国际接轨的时代,诞生了很多多元且专业水准很高的摄影著作,影响了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

  • 标签: 长城出版社 观念性 专业水准 政治宣传 中国摄影出版社 弗里曼
  • 简介:本文回顾并评析文化纪录片《云起云飞彩云南》的创作过程,从评析中引申出云南建设文化大省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纪录片讲述的是云南各少数民族和谐相处的生动故事,而本文则力求从这些个案中找到这些故事的深厚人文以及历史的支点,从而为我们建设文化大省提供有益的新思路。

  • 标签: 纪录片 云南少数民族 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