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贺友直画的小人,究竟有什么好呢?他那套人物班底,他自己称作“贺家班”的,比之更豪华更美妙的并不难找,连环画界多少高人。他的奇绝之处,在于构图,像《小二黑结婚》,构图匪夷所思,不留神差点儿就没看懂。小人翻开,左右对开两幅图,文字却只一段:“小二黑是二诸葛的二小子。”左边,小二黑放羊,坐在石头上拾掇步枪;右边,

  • 标签: 小人书 家班 《小二黑结婚》 贺友直 连环画 构图
  • 简介:莱辛的《拉奥孔》是上世纪初期由钱单士厘最初介绍入中国的,但直到1965年才由朱光潜译成中文。在《拉奥孔》的研究论文中,钱锺于1962年所写的《读〈拉奥孔〉》一文至今为止应该是重要的一篇。钱锺擅长于对前人的论断进行爬罗剔抉,往纵深挖掘钩稽出新的观点,完成鲜活灵动的学术研究过程。

  • 标签: 拉奥孔 钱锺书 钱单士厘 莱辛 学术研究 相参
  • 简介:褚遂良问虞监曰:'某何如永师?'曰:'闻彼一字直钱五万,官岂得若此。'曰:'何如欧阳询?'曰:'闻询不择纸笔,皆能如志,官岂得若此。'褚恚曰:'既然,某何更留意于此?'虞曰:'若使手和笔调,遇合作者,亦深可贵尚。'褚喜而退。——刘餗《隋唐嘉话》

  • 标签: 《褚遂良问书虞世南》 中国 唐代 笔记 刘餗
  • 简介:《红楼梦》续研究[台湾]王佩琴一、研究动机红学的研究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至于这是一场学术之争或一笔糊涂帐,也不是现今中文学界能轻易回答的问题。然而,在众多的研究或资料当中,所欲展现出的“红学”,无论其质量如何,就数量上看,早已远远超出这一部小说所言...

  • 标签: 《红楼梦》 曹雪芹 太虚幻境 续书 贾宝玉 中国小说
  • 简介:兰姆在《读书漫谈》中提到一个概念:"非之书"。所列出的名单包括"《宫廷事例年表》、《礼拜规则》、袖珍笔记本、订成书本模样而背面印字的棋盘、科学论文、日历、《法令大全》,休谟、吉本、洛伯森、毕谛、索姆·钱宁斯等人的著作……"这篇文章我曾读过,没有留下什么印

  • 标签: 穆齐尔 阿月浑子 燕支 兰姆 索姆 一朵花
  • 简介:是一方看不见边际的水泽,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道路;是寒冬一缕温柔的阳光,是酷暑一场淋漓的甘霖;是征人眼中的芳草,是闺妇梦里的关山。是历史对未来的馈赠。那时还是垂髫小儿,初通言语,字未多识。偶听见父母诵读唐诗,感其音韵和谐顺耳,竟为之迷,遂请求父母教我读诗。

  • 标签: 腹诗书 诗书书
  • 简介:<正>今年十一月一日,京城飞落初雪,大地一片银白。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让我忆起另一个落雪的日子,并为之勃然情动。——作者记得,远在1982年底,我刚刚从魏家胡同

  • 标签: 漫天飞舞 纸书 平民百姓 天会 苦尽甜来 告诉我
  • 简介:如果有人问我,在当今活跃于两岸三地的中国出版家中,你最钦佩的是哪一位?我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一个名字:刘振强。刘振强先生,现年85岁,是台湾三民书局的董事长,一位从事出版业六十二年的老出版家。他的名字,似乎并不响亮,不仅在大陆,即使是在台湾,普通百姓恐怕也不曾听说。这是因为他内敛、低调,极少抛头露面,从不参与公众活动,更不在媒体曝光。但是,了解他的人,包括两岸学术文化界的众多德高望重的学者,对他一致推崇,翘大拇指,交口称赞,

  • 标签: 刘振 出版家 中国出版史 李泽厚 职业经理人 领先一步
  • 简介:唐弢先生在《我与》中叹息道:“我对的感情已经渐渐地淡下去,淡下去,……不仅没兴趣买书,而且没兴趣读书。我感到的无力是真正的无力。对于,看来我实在有点疲倦了。天!为什么我觉得那样的疲倦、我会觉得那样的疲倦呢?”无独有偶,又见孙犁先生在1991年10月12日《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文虑》中说:“目前为文,总是思前想后,顾虑重重。环境越来越‘宽

  • 标签: 唐弢 中说 对读 情有所钟 孙二 禹锡
  • 简介:《我的“自白”》最早见于1959年出版的,以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内有白公馆、渣滓洞两座监狱)关押、迫害的革命人士为材料的报告文学《在烈火中永生》,署名作者为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在这部报告文学中,《我的“自白”》“作者”为革命烈士陈然(实有其人)。1961年,同一题材小说《红岩》出版,署名作者为罗广斌、杨益言,

  • 标签: 杨益言 报告文学 罗广斌 刘德彬 作者 小说
  • 简介:综观历代书法大家,除艺术本身的成就外,无一不是文化底蕴丰厚、具有思想深度且学问有成的饱学之士。仅在表面“形式”上下功夫者,恐怕最终只能绕着书法的圈子转,而难以触及到书法的本质及其内在流程。故当代有此见解的书家,也遵照着前人这一规律,在创作与学术两方面同时并进,认认真真写字,扎扎实实做学问,他们的实力和名声在当代书坛一直在飙升;而大多数仅满足于眼下些微成绩的书家,则一批又一批地被人们淡忘。东北黑龙江,有王氏立民而笔名牧公者,当属在创作与学术上一直努力攀登的奋进者。如果说在前几年人们还不太熟悉这位带着眼镜、颇斯文儒雅的省委宣传部文艺处负责人的话,那么近几年这位儒雅中又充满艺术爆发力的东北汉子,则如一匹遏制不住向前飞奔的“黑马”展现在当代书坛;他的书法与篆刻创作,古代碑刻考据与艺术评论,都在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并在当代书坛占据着一席之地。

  • 标签: 篆刻创作 艺术评论 文化底蕴 艺术感染力 思想深度 “形式”
  • 简介:祸福相依:安娜与吉提的命运遭际有一个时期我比较醉心列夫·托尔斯泰,、、,从机关图书室一本接一本借回来读.还读过他一个中短篇小说集,印象中也是很棒.那真正是单纯的阅读,没有半点功利意识,就是享受阅读快乐.

  • 标签: 书阅读 回想杂录 域外书
  • 简介:<正>问:《红楼梦》第五十六同“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探春与宝钗对话中提到的“姬子”是否真有此书?所引的几句话有无出处?这一段描写应当如何理解?(小羽)答:探春的话是在对答宝钗嘲她把朱子、孔子都看虚了的茬口上说的:“你(指宝钗)这样一个通人,竟没看见子书?当日《姬子》有云:‘登利禄之场,

  • 标签: 探春 宝钗 红楼梦 孔子 朱子 对话
  • 简介:聊斋俚曲是蒲松龄运用淄川方言和清代流行的时调俗曲创作的说唱文学剧本。共十五种。它在文学、语言学、音乐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特别是俚曲中借用了当时流行的曲牌近五十种,为乐曲研究提供了依据。如果说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那么聊斋俚曲则是民俗文学中的一颗明珠。2o06年,聊斋俚曲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标签: 《聊斋俚曲集》 文言短篇小说集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书介 《聊斋志异》 文学剧本
  • 简介:想到你便是坚硬与复杂,继而是疲惫的柔软,是指节在发间穿梭的伶俐与平缓。调遣莫须有的形容词,我研习表达的纯熟也无力概述行进的温情。

  • 标签: 妈妈 形容词 莫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