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易混淆词是汉语二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难点之一。历时长,学习效果差。本文认为易混淆词实际上是一对(组)L2易混淆词的语义句法信息和L1对译词的语义句法信息的相互作用、概念融合的结果。可见,易混淆是学习者词汇习得的必经过程,而了解学习者易混淆词跨语言认知机制能够提升教学中对学习者母语的关注,客观看待学习者母语的中介和抑制作用。

  • 标签: 概念合成 易混淆词 认知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习语问题几乎是所有语言学流派包括认知语言学、生成语言学力图解决的难题,这就涉及到对习语进行充分科学的定义,对习语的运行机制的分析探讨。本文试图从再词汇化(语法化)的角度对习语机制进行试探性的分析与探索,证明习语处于词层面,在句法上不具可分析性。

  • 标签: 习语机制 认知语言学 生成语言学 再词汇化(语法化) 习语的词级阶
  • 简介:英语惯用语作为英语语言重要组成部分,是日常交际中一种常见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语言现象,对其语义理解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概念整合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隐喻研究的最新视点,在解释自然语言意义的建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尝试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英语惯用语语义理解的过程。

  • 标签: 英语惯用语 语义理解 概念整合
  • 简介:德国企业内职业培训是其双元制职业培训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维度对它进行分析和解读:基于经济学视角,分析企业内职业培训的成本收益关系;基于社会机制视角,探讨参与培训的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机制;基于质量控制与管理视角,考察培训的质量控制机制和方法。本文认为,德国企业内职业培训之所以能够长期有效运作,既有经济合理性方面的原因,有社会合作伙伴的支持与协作,也有较为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的作用;它依靠的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体系力量。

  • 标签: 德国 职业培训 成本与收益 社会合作 质量保障
  • 简介:摘要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怎样构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笔者从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进行了阐述。

  • 标签:
  • 简介:德国是制定双边投资协定的先驱,很多国家以其协定为范本。在双边投资协定中纳入“投资者一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已成为多数国家与地区的共识,德国及欧盟也不例外。近年来,由于德国在国际投资争端中的角色转换,德国兼具了资本输出国与输入国的双重身份。尤其,在“大瀑布”案后,德国开始反思该机制的负面影响,对其态度发生了变化。随着《里斯本条约》的生效,在欧洲一体化不断深入的进程中,德国及欧盟越来越认识到了“投资者一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的负面影响,立足于保障东道国的国家规制权与公共利益,对该机制表达了反对意见,提出了投资法院制度这一新设计。如何平衡好投资者个体利益与东道国公共利益,也是兼具资本输出国与输入国双重身份的中国需要应对的重要问题。

  • 标签: “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双边投资协定 投资仲裁 投资法院 德国与欧盟
  • 简介:计算机制是决定社会救济标淮幅度的关键性因素,科学的计算机制依赖于对程序、价值、利益等维度复杂的取舍,传统被认为是立法机关的专属裁量界域,法院对结果仅具有限的审查权。德国联邦宪法法院2010年初"哈茨IV"案的判决既遵循了传统对结果的审慎审查,同时又对结果产生的计算机制进行了以恣意为切入点的实质性审查,并最终以实质性审查的结论推翻了先前合理性审查的结论,判决受到民众欢迎,但也引发了权力越界的争议。

  • 标签: 德国 “哈茨IV”法案 社会救助 审慎审查 恣意 反多数难题
  • 简介:附在话题后的“可/倒好”,不做句法成分,已经发展为一个语用标记。在标记性质上,它们是对比标记、转折标记、反预期标记和话题标记;功能上,有承前启后,评注情态和停顿凸显的功能;其形成过程,与“反语”修辞手法的使用、“可”“倒”语义功能的保留、句法位置的黏着等因素有关。语用标记“可好”和“倒好”用法趋同,可以互相替换,但在一些具体语境中,二者有所差异。

  • 标签: 可好 倒好 语用标记 功能 形成
  • 简介:课程建设是培养人才的核心要素。在英语类专业课程建设中,要确保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吻合度、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以及课程设置与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的保障度,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标签: 课程建设 吻合度 适应度 保障度
  • 简介:本文运用语义学、认知语言学中的相关理论,从“义项划分”和“义项派生”两方面人手,对一词多义现象的内部规律进行研究,具体涉及动词的元语言释义、词汇函数、义项派生机制及其划分的认知理据。该项研究有益于更深入地认识多义动词内部义项间的关系,对词汇教学、词典编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元语言释义 词汇函数 派生机制 认知理据
  • 简介:动名变读以非去一去为主,其中动一名型变读盖由既事范畴引申而来,故对结果格外关注,进而兼及受事。在“施事一动作一工具一结果/受事”这个认知框架内,人的主观注意力由结果/受事渐次推至工具、施事,故各类语义角色的转喻频率表现为结果/受事〉工具〉施事。这跟认知的凸显原则不一致。而是语法形态、主观注意力、客体凸显度等协同作用的结果。名一动型变读中,动词记录跟名词实体密切相关的特定及物性动作,实体在事件中充当的语义角色有工具〉受事〉施事等,这一排序同样跟认知的凸显原则不一致,需从认知处理的角度阐释。古汉语变读系统中没有结果转喻事件的用例,这跟古汉语的语法范畴密切相父。另外动名变读亦涉及清一浊交替,其浊声母一读倾向于表状态。

  • 标签: 动名变读 形态 认知 转喻 君君臣臣
  • 简介: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所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组成部分,其工作开展的成效直接影响到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平安校园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本文从“供体、受体、载体”三个维度入手,论述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需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以人为本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略、多样化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施平台三个方面共同推进,构建起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机制

  • 标签: 供体 受体 载体 大学生 管理 教育
  • 简介:表达的精细化等语用动机促动了句式套用和词项代入,这又引发了动词和句式的互动,其结果是动词改变其论元结构来适应句式意义和句式构造的需要。与事插入、施事删除等规则是动词和句式互动的具体机制,在一定的句法、语义条件下启动这些规则就可以使动词衍生出符合句式要求的论元结构。动词和句式的对应关系是有理据的、但又是不可预测的,动词和句式互动背后的逻辑机制是追求动因解释的归因推理。

  • 标签: 配价论元结构 句式语法 表达精细化 句式套用 词项代人 动词和句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