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理论提高神经外科护理教学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神经外科实习的120例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组法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60),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理论,对比不同教学模式下两组实习生的综合评分与教学评价。结果:(1)综合评分:对照组的综合评分为(80.83±3.26)分,观察组为(95.37±5.49)分,差异显著(P

  • 标签: PDCA循环理论 神经外科 护理教学
  • 简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已发现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微血管病变等可以导致DPN的发生。同时,Schwann细胞学说、免疫因素、神经生长因子及维生素缺乏等也被认为是DPN的发病机制。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代谢异常 发生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正确认识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如何认知脑卒康复护理情况。方法 医院随机抽取了42名内科护理人员,脑卒中自主出现了脑卒康复护理认知调查问卷,依次调查每个组别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脑卒康复护理认知情况。结果 我们在开展各项护理工作时,神经内科对不同康复护理知识认知情况不同,这直接影响到实际开展护理工作的效果。结论 这需要逐步提高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脑卒护理人员自身实际情况。对于医院来说,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强化护理人员内部工作情况,我们具体评定本院职称工作时,需要强化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能力。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人员 脑卒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正确认识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如何认知脑卒康复护理情况。方法 医院随机抽取了42名内科护理人员,脑卒中自主出现了脑卒康复护理认知调查问卷,依次调查每个组别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脑卒康复护理认知情况。结果 我们在开展各项护理工作时,神经内科对不同康复护理知识认知情况不同,这直接影响到实际开展护理工作的效果。结论 这需要逐步提高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脑卒护理人员自身实际情况。对于医院来说,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强化护理人员内部工作情况,我们具体评定本院职称工作时,需要强化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能力。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人员 脑卒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肌电图特征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需接受奥沙利铂治疗的癌症患者64例,分别对其化疗前后进行肌电图检测,分析其运动神经以及感觉神经变化情况。结果运动神经化疗后患者远端潜伏期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波幅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感觉神经化疗后患者远端潜伏期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波幅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传导速度低于化疗前(P<0.05)。结论接受奥沙利铂进行化疗治疗,会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通过肌电图进行神经功能检测,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奥沙利铂 周围神经毒性 肌电图 特征
  • 简介:摘要:偏瘫是由神经功能受损引起,在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疾病发生与血脂水平升高有很大关系,多数患者都是在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疾病后发生偏瘫,情绪不佳、饮食过度、过量运动等也会诱发疾病。发生偏瘫后,基本活动受限,严重者甚至无法自主活动,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同时会干扰心理状态。偏瘫患者具有疾病诱因多样,治疗周期长,疾病难治愈、致残致死率较高等疾病特点,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严重威胁其生命健康。治疗神经内科偏瘫时,采取综合性康复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且调节其心理状态,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神经内科 偏瘫患者 综合性康复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神经内科癫痢并发偏头痛的表现特征。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名癫痫病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60名癫痫并发偏头痛的病患作为观察组,60名单纯癫痫的病患作为参照组。对观察组和参照组病患的性别、一定时间内发病的次数、每次发病时长,平均发病时长进行对比,对癫痫并发偏头痛的发病特征进行总结。结果:女性比较容易患此病,并且全面发作都显著高出部分发作;癫痫并发偏头痛病患一定时间内发病次数和每次发病时长都显著高于参照组。结论:即使癫痫并发偏头痛难以判别,有很多的相同的地方,可是提升治疗的临床技能,使用合适的方法仍然可以合理正确的鉴别两者,对病患实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进而减少病患癫痫复发的可能,从而做到可以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内科 癫病 偏头痛 表现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总结神经内科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38例,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单纯癫痫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两组患者的癫痫临床分型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全面性发作患者、单纯部分发作患者、部分继发性全面发作患者以及复杂部分发作患者的占比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脑电波检查显示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与病程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患者容易出现并发偏头痛,偏头痛的并发症发作用于癫痫,影响癫痫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和康复,增加治疗的难度,影响患者的身体康复,临床上应对单纯癫痫和癫痫并发偏头痛进行区分治疗。

  • 标签: 癫痫 偏头痛 临床特点
  • 简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主要以肢端疼痛麻木或灼热,针刺感及肢端感觉异常为临床表现。本文就20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治疗体会
  • 简介:目的研究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脑卒中康复患者150例,运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77)和对照组(n=73)。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后平均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8.10±1.26)d明显短于对照组(14.25±3.22)d,护理满意度为94.81%明显高于对照组84.42%。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患者施行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干预,平均住院天数短,护理满意度较高,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干预 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干预 影响
  • 简介:目的本文主要对神经内科护理在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10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50例,并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手段,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常规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结束后,在临床护理效果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效果显著,还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各项评价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手段能提高护理效果,改善生活和运动评价指标。

  • 标签: 神经内科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
  • 简介:目的研究细节护理运用于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46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模式作为分组依据,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优质组患者采用细节护理,普通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均低于普通组,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优质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普通组,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引入细节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

  • 标签: 细节护理模式 神经外科护理工作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NPLE)患者脑脊液(CSF)中抗核抗体(ANA)滴度测定对诊断NPLE的意义以及NPLE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5例NPLE患者进行CSFANA检测,并与29例无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非NPLE)患者及30例具有CNS病变的非SLE患者的CSFANA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1)CSFANA≥1:80诊断NPLE灵敏度76%,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2)NPLE组CSFANA阳性率显著高于非NPLE及非SLE(分别P=0.000,P=0.0000),结论:CSFANA≥1:80为可靠诊断NPLE的检验标准,推测ANA导致NPLE的4条途径。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液 抗核抗体 诊断 发病机制
  • 简介:研究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对神经外科在护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讨论分析,并且在此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出建议性措施。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是对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治疗之后,未发生风险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在对其护理风险研究的过程中,对护理风险当中的防范措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在此次回顾行研究的30例患者当中,其中有两例是对医院造成风险的,在护理过程中风险共有28例,医患沟通风险存在12例。研究结论在神经外科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只有让医护人员对风险的识别度不断提高,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并且使用适当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才能不断提高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

  • 标签: 护理风险 神经外科 防范措施
  • 简介:目的:观察吗啡依赖大鼠神经元再生水平的改变及胍丁胺对抗吗啡依赖的可能机理。方法:12天连续递增给药方式建立吗啡依赖大鼠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腑海马神经元再生;应用放射免疫结合方法测定大鼠脑海马中cAMP水平;Westernblot方法观察海马中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和酪氨酸蛋白激酶基因TrkB水平的变化。结果:连续递增给药12天造成吗啡依赖模型,胍丁胺(10mg/kg)对吗啡依赖具有抑制作用;吗啡抑制人鼠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增殖,胍丁胺(10mg/kg)抑制吗啡依赖的同时可以逆转吗啡对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数目的减少,吗啡依赖大鼠BrdU阳性细胞数目下降23%±4%;吗啡依赖大鼠海马cAMP含量下降,BDNF、TrkB水平呈现明显的下调。胍丁胺可逆转该变化。结论:成年大鼠吗啡慢性处理导致依赖后,神经元再生的水平下降,胍丁胺可以减轻吗啡依赖对神经元再生的抑制作用,而吗啡对神经元再生的抑制作用与cAMP以及其介导的BDNF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

  • 标签: 大鼠 吗啡依赖 胍丁胺 神经元再生
  • 简介:目的:调查某院神经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用药现状,并进行客观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神经外科2010年4月—2010年11月出院的神经外科手术病历164例,记录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4例病例中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涉及抗菌药物8大类30个品种,使用频率较高的是第2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第3代头孢菌素。结论:某院神经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尽合理,手术预防用药档次高、时限超规定、用药时机不当;治疗性用药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率低;频繁换药缺乏病原学检查,无指征联合用药等。

  • 标签: 围术期 抗菌药物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失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5年8月建工医院收治的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失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三级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失患者实施三级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提高其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血管病 神经功能缺失 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