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双相障碍患者伴发焦虑症状十分常见,这已经引起精神科医生的高度重视。双相障碍患者伴发焦虑症状通常与下列因素相关:(1)发病年龄早,抑郁发作次数多,症状严重,出现自杀行为;(2)高致残率和隐匿型抑郁;(3)精力和体力的明显下降;(4)物质滥用以及进食障碍。因此,伴发焦虑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通常在急性期和维持治疗阶段疗效欠佳,且预后不良。另外,伴发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的患者对锂盐或抗惊厥药物的疗效欠佳。近期,有的学者提出一种假设,即双相障碍患者伴发惊恐障碍和/或广泛性焦虑,或者伴发社交焦虑障碍,可能是双相障碍的一种特殊类型。对于双相障碍与焦虑障碍共病患者,药物治疗的目的应该是要致力于使二种精神障碍都得以缓解,而不是在治疗一种精神障碍的同时造成另一种精神障碍病情恶化,这也是目前临床治疗上的一个挑战。

  • 标签: 双相障碍伴焦虑症状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不良情绪与睡眠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HAMD、NF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在各项指标中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护理干预 不良情绪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eCASH理念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某院的90例机械通气需镇静镇痛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5例,干预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镇静镇痛管理,干预组按照eCASH理念实施镇静镇痛管理。结果: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t=-3.685,P=0.001);ICU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减少(t=-3.397,P=0.001);一次性成功拔管率高于对照组(χ2=4.731,P=0.030);在院死亡/放弃治疗率低于对照组(χ2=5.404,P=0.020)。结论:eCASH理念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管理,有助于患者的疾病恢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eCASH理念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把在门诊确诊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对干预组(30例)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法指导。对入选患者连续观察1年,并进行相应项目的随访。结果:干预组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有显著提高(P〈0.05),血糖的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可以提高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利于血糖目标和BMI的控制。

  • 标签: 健康教育 干预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观察,了解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神经症治疗中的作用,进而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160例确诊为心血管神经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受到健康教育干预,然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3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干预组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有效率为76.25%,有显著性差异,(x^2=6.78,P<0.05).1年后两组患者再住院率,干预组为8.75%,对照组为20%,有显着性差异,(x^2=4.11,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显著地提高了药物治疗的效果,对防止反复发作起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患者 健康教育干预 心血管神经症 对照组 干预 有效率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沈阳市浑南区中心医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疗法,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炎性反应变化情况,以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部手术,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腹部手术 炎性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提高乳腺癌患者PICC维护质量、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针对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计划拟定,目标设定与解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进一步改进,效果确认,标准化。结果:通过品管圈的应用,PICC穿刺点红肿、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异位的发生率均下降,且前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品管圈对PICC维护质量进行管理控制,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PICC维护质量,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主动管理的优点,能够更好地促进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PICC换药室管理制度、PICC维护标准化操作流程的建立和完善。

  • 标签: 品管圈 PICC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评价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体力活动水平及分析其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体力活动状况进行测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在休闲活动能量消耗方面高于女性,女性在家务劳动能量消耗方面高于男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48.1%的老年患者为低体力活动,38.2%为中度体力活动,13.7%为高度体力活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指数、有无心脑血管并发症、健康自我评价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体力活动有影响。结论:我国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体力活动水平不理想,医护人员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改善他们体力活动状况,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并发症发生与发展。

  • 标签: 国际体力活动问卷 高血压患者 体力活动 老年人 能量消耗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术前访视及宣教对患者术前睡眠的改善作用。方法:选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20例首次行择期手术的患者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进行互动式术前访视及宣教,比较2组入院时和术前访视后的SAS、SDS以及PCQ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访视后的SAS、SDS以及PSQI评分与对照组相较占据明显优势,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中术前访视及宣教对欲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可有效减轻其焦虑、抑郁程度,改善睡眠质量,使之以最佳的生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有利于手术效果的优化和患者身体的早日康复,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术前访视 宣教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carotidarterystenosis,ACAS)患者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结局。方法收集北大医疗淄博医院及北京朝阳医院2015年11月-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102例ACAS患者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或药物治疗的资料,分析介入治疗和单独药物治疗的临床结局及安全性。结果102例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中,70例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治疗+标准药物治疗,32例拒行支架成形术或内膜剥脱术的患者给予标准药物治疗。随访1年,治疗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1.4%(1例),对照组12.5%(4例),两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4,P=0.016)。治疗组中合并易损斑块患者41例,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2.4%(1例);对照组中合并易损斑块患者17例,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17.6%(3例)。治疗组合并易损斑块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合并易损斑块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37)。而本次研究中仅有2例术中出现心绞痛发作,经及时处理得到改善,无死亡或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病例。结论对于ACAS患者和ACAS伴易损斑块患者,颈动脉支架治疗均优于单独标准药物治疗,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 标签: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支架治疗 标准药物治疗 临床结局
  • 简介:目的分别使用葛根芩连汤和安定对颈动脉硬化失眠患者进行治疗,研究两者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方面的差异。方法将112例颈动脉硬化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葛根芩连汤,对照组给予安定2.5mg,共治疗6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质量;《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干预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安定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PSQI总分均有显著改善。葛根芩连汤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安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改善。与安定组比较,葛根芩连汤组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安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副反应方面,葛根芩连汤组在行为毒性、植物神经系统、其他及总分方面显著优于安定组。结论中医药治疗重视颈动脉硬化患者具有毒热内盛的特点,从根本上调整人体阴阳的盛衰,在改善颈动脉硬化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

  • 标签: 颈动脉硬化 失眠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实施规范化护理对肝癌患者术后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肝癌手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规范化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分析总结2种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睡眠质量、生命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可减轻术后疼痛,改善睡眠质量。

  • 标签: 肝癌 规范化护理 术后疼痛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评价互动干预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来自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所属社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实验组进行互动干预模式的健康管理。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调查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干预后除遵医嘱服药维度外,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互动干预模式进行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血糖控制水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 标签: 2型糖尿病 互动模式 健康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焦虑、抑郁状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在患者入院及住院第4周时追行两次测评。结果首次SAS,SDS测评显示,所有亲属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01);第二次测评显示,父母SAS及配偶SAS、SDS得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1);SAS及SDS减分率依次为:其他亲属〉父母〉配偶。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及药物干预。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亲属 SAS SDS 住院精神分裂症 患者亲属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水平及其比值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于兴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Ⅰ组,选择同期具有脑血管病风险因素且与Ⅰ组危险因素匹配的110例个体为研究对象Ⅱ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的90例志愿者为研究对象Ⅲ组。比较3组对象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纤维蛋白原、外周血细胞的差异。随访2年后比较3组对象中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45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45个体的预后差异。结果Ⅲ组、Ⅱ组及Ⅰ组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白细胞水平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Ⅱ组及Ⅰ组血清白蛋白水平、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后Ⅰ组、Ⅱ组、Ⅲ组再发脑血管病发生率分别为24.1%、18.5%及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45亚组患者发生脑血管病事件风险是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45亚组患者的3.6倍。结论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水平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脑梗死及脑血管病危险人群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者较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正常者发生脑血管病事件风险增加。

  • 标签: 脑梗死 白蛋白 球蛋白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舒适护理联合耳穴压贴压法治疗骨折患者失眠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骨折失眠患者90例,随机分组,传统护理组遵循常规护理,联合护理组落实舒适护理联合耳穴压贴压法。比较效果。结果:联合护理组满意度、身心舒适度和疼痛、睡眠情况均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联合耳穴压贴压法在骨折失眠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少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提高患者舒适程度和满意度。

  • 标签: 舒适护理 耳穴压贴压法 骨折患者 失眠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期间实行护理干预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施行全面护理干预,并对睡眠质量以及饮水试验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以及饮水试验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好(P〈0.05)。结论: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期间实行护理干预可改善睡眠质量,消除吞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护理干预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的16例交通性脑积水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该术式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其中10例患者的手术效果为明显有效,4例患者为有效,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7.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老年患者的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 交通性脑积水 老年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应用右佐匹克隆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失眠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给予右佐匹克隆施治。治疗结束后,评定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早、心力衰竭加重等较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应用右佐匹克隆施治,可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最大程度降低恶性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保护心脏功能,疗效确切。

  • 标签: 右佐匹克隆 慢性心力衰竭 失眠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与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关系。方法选择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24例和正常对照者16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培养,分析14d后细胞形成的集落数,并对贴壁细胞进行细胞鉴定、分析和计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其吞噬荆豆凝集素和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内皮功能;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13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三抗阳性细胞并计数。结果颅内动脉瘤患者外周血EPCs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流式分析结果显示三抗阳性细胞数比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外周血EPCs的数量较无动脉瘤者明显降低。

  • 标签: 内皮细胞 干细胞 颅内动脉瘤 病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