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肿瘤坏死靶向治疗(Tumornecrosistargetedtherapy,TNT)是分子靶向治疗方法之一,但与其它分子靶向治疗有根本的不同,其针对的靶点是细胞核成分,这些分子本身是非特异组份,因此从理论上讲,TNT靶向分子可适用于包括实体瘤在内的各种肿瘤。靶向分子是TNT技术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人们可以选择任一种杀瘤物质靶向分子结合。在TNT的几种抗体中,以嵌合性肿瘤细胞核单克隆抗体-3(chTNT-3)的临床实验效果最佳,本文将介绍chTNT-3及衍生物各种杀瘤物质复合后的TNT制剂研究在肿瘤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 标签: 恶性肿瘤 靶向治疗
  • 简介: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疗效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期望。我国多所研究机构和诸多专家学者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在其流行病学、病因及预防、诊断治疗、相关基础研究方面提出若干见解,为原发性肝癌的深入研究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流行病学 病因及预防 诊断 治疗策略 预后
  • 简介:身高癌症,似乎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情,但的确有流行病学统计表明长得高的人似乎更容易得癌症,而近日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则更为细致的就这一问题开展了研究。这项包含了1297124名英国中年女性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以身高相关的患癌症风险为主要研究目的,并加入了癌症种类、是否吸烟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亚组分析,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这一问题。

  • 标签: 前瞻性队列研究 癌症种类 荟萃分析 风险 高和 社会经济因素
  • 简介:目的对比经三角肌小切口双排缝合锚钉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1例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双排锚钉组(23例),肱骨近端解剖钢板组(28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肩关节活动度、术后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shoulderandelbowsurgeons,ASES)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均骨性愈合。两组在年龄、性别、受伤机制、受伤至手术时间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2,P=0.964,P=0.795,P=0.127)。双排锚钉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解剖钢板组(50.7±20.6)ml,(100.9±30.1)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两组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8);术后双排锚钉组的肩关节活动度(外展P=0.006,前屈P=0.002,外旋P=0.485,内旋P=0.624)、VAS评分(P=0.000)、Constant评分(P=0.002)及ASES评分(P=0.003)高于解剖钢板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经三角肌小切口双排锚钉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良好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肩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折切开复位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单侧乳头状癌(uPTC)的超声特征、BRAFV600E基因检测及临床参数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行甲状腺全切和双侧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153例uPTC患者灰阶超声参数、BRAFV600E基因以及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研究uPTC患者原发灶声像图超声参数、BRAFV600E基因及临床参数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构建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uPTC患者性别(男)、病灶部位(下极)、肿瘤最大直径(>10mm)、侵犯包膜、患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及BRAFV600E基因突变是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年龄、病灶数目、纵横比、边界、肿瘤回声、微钙化及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对侧淋巴结转移转移无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OR=2.784)、侵犯包膜(OR=4.183)、BRAFV600E基因突变(OR=6.273)、患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OR=6.852)是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模型预测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95%CI0.719~0.963),当取约登指数最大时,其预测敏感性74.38%,特异性88.59%。结论男性uPTC患者伴被膜侵犯、BRAFV600E基因突变及患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等危险因素时,应警惕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对该类患者可采取积极的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以减少复发及再手术时的风险。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超声检查 BRAF V600E基因 中央区淋巴结
  • 简介:核糖核酸结合基序蛋白8A(RNA—bindingmotifprotein8A,RBM8A)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RNA结合基序蛋白。不少研究报道RBM8A基因蛋白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通过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细胞周期调控等多个环节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RBMSA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恶性肿瘤 核糖核酸结合基序蛋白8A 细胞凋亡 信号传导通路
  • 简介:催乳素(PRL)可在垂体和垂体外(如乳腺组织等)生成和分布,除具有激素的一般特性外,在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更具有细胞因子的一些特性。催乳素受体(PRLR)属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通过JAK(JanusKinase)即Janus酪氨酸激酶一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STAT)途径激活信号转导通路发挥其生物作用。本文综述了PRL及其受体乳腺癌的密切关系。

  • 标签: 催乳素 催乳素受体 乳腺癌
  • 简介:不少西方学者认为,对现代世界影响最大的是三位犹太人,其中一位就是"精神分析学说"的大师西格蒙·弗洛伊德(1856-1939).

  • 标签: 弗洛伊德 香烟 精神分析学说 口腔癌
  • 简介:髋部骨折高发、频发一直是不争的事实,其发生除了严重创伤之外,与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有着直接关系。据统计髋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0%以上,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发生髋部骨折的人群将由1990年的130万上升到2025年的260万,到2050年将达到450万。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髓外固定
  • 简介:PTEN基因是第一个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具有调控细胞的生长发育和细胞凋亡的作用,并能影响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过程。该基因口腔癌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相关性,从而为口腔癌基因治疗提供一种新途径。

  • 标签: PIEN 抑癌基因 口腔癌
  • 简介:中医药(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可西医结合共同治疗癌症。虽然TCM通常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体系实施的,但最近的还原主义思潮却提示了TCM可在生物医学的科学范式内改进针灸、草药和营养支持的效果。中医的卫生范式包涵了在身心网络内开展的身体和药物干预。虽然在这一范式内并未出现笛卡尔式的心身二元论,但为了能在实证主义、还原主义和控制混淆因素的限制下开展科学研讨,必须对TCM中包含的各种成分进行条分缕析。

  • 标签: 中医药 还原 TCM 共同治疗 生物医学 营养支持
  • 简介:近年来,由于颅颌面外科显微外科手术的进步,前颅底、头面部肿瘤手术治愈率明显提高,同时肿瘤切除后缺损再建方法也逐渐增加,特别是应用各种肌皮瓣,如带蒂帽状腱膜骨膜及颞浅筋膜瓣的采用,游离腹直肌皮瓣及游离背阔肌皮瓣等的应用,使重建外科手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本文收集13例前颅底、副鼻窦恶性肿瘤,采用经颅-鼻腔双重人路方法切除肿瘤。术中行双额冠状瓣开颅、骨瓣形成、经前颅窝底探查肿瘤侵犯部位及程度,一期整块切除前颅底及筛窦恶性肿瘤。应用鼻窦

  • 标签: 前颅底 肿瘤切除 显微外科手术 背阔肌皮瓣 肿瘤手术 腹直肌皮瓣
  • 简介:目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作为炎症反应的评价指标,多种肿瘤的预后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NLR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尤其不同手术方式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4年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并符合入选标准的1,12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NLR,分为低NLR组(NLR≤3.98)和高NLR组(NLR>3.98),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病理参数,并分析低NLR和高NLR对结直肠癌患者尤其不同手术方式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前白细胞计数、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同时性肝转移、腹膜种植、Duke分期、根治切除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低NLR组和术前高NLR组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8.8%和17.8%(P<0.05).各种不同根治手术后以及姑息手术后,低NLR组患者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高NLR组患者(P<0.05).NLR>3.98、Duke分期、肝转移、腹膜种植、组织分化程度、根治切除与否是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NLR>3.98提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术前NLR是结直肠癌患者重要的独立预后指标.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结直肠肿瘤 预后
  • 简介:近年来胶质瘤的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伴随高通量基因组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胶质瘤病理已进入分子时代.分子分型及基于患者化疗方案及预后判断的分子诊断手段正对传统病理诊断提出质疑并推动其变革。胶质瘤干细胞研究的热潮促进了对胶质瘤异质性特点的深入探索,基于基因敲除鼠技术对胶质瘤来源细胞的研究已指向越来越多脑内不同类型的细胞.神经发育胶质瘤形成的关系愈加紧密。胶质瘤细胞的体外培养原位移植瘤模型的优化随着胶质瘤干细胞培养技术的成熟取得了重要提高。尽管临床治疗恶性胶质瘤近年尚无明显突破.但多模式、多学科交叉的胶质嗜基础研究将与临床紧密结合并推动其高效地实现从实验台到病床旁的转化。

  • 标签: 胶质瘤 分子病理 胶质瘤于细胞 移植瘤模型
  • 简介:阿司匹林在预防中风及心脏疾病中已有广泛应用,近据英国牛津大学一项针对14,000名该组人群20余年回顾性研究资料显示,服用阿司匹林使肠癌的发生率降低1/4,死亡率减少1,3。虽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有发生一些副作用的危险,

  • 标签: 阿司匹林 肠癌 预防 英国牛津大学 心脏疾病 研究资料
  • 简介:骨骼是转移性疾病的第三大好发部位,仅次于肺和肝。脊柱又是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最常见于胸椎,其次是腰椎和颈椎。5%-10%的癌症患者会发展为脊柱转移。不同的原发肿瘤的脊柱转移瘤发生率也不尽相同。常见的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包括:乳腺癌(72%)、

  • 标签: 脊柱 骨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骨扫描
  • 简介: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CIK增殖能力强,作用强,具有一定的免疫特性。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对CIK的探讨不断深入,以期得到更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依据。

  • 标签: 杀伤细胞 免疫疗法 肿瘤
  • 简介:虽然目前放射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是提高胸部恶性肿瘤治疗靶区剂量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血浆IL-6、ACE及肺受照体积等参数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关系密切,放疗前血浆IL-6、ACE及剂量体积参数V20、V30和MLD是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重要预测因子。

  • 标签: 放射性肺炎 血浆IL-6 ACE 肺受照体积等参数 综述文献
  • 简介: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长约18~23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具有转录后基因调控的功能,参与调节细胞的分化、增殖、凋亡、迁移等多种生物学进程。现今乳腺癌已成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其发病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通过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miRNAs是一类潜在的强有力的评估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本文主要对miRNAs这一类新的肿瘤分子生物学标记物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MIRNAS 乳腺癌 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