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催乳素(PRL)可在垂体和垂体外(如乳腺组织等)生成和分布,除具有激素的一般特性外,在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更具有细胞因子的一些特性。催乳素受体(PRLR)属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通过JAK(JanusKinase)即Janus酪氨酸激酶一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途径激活信号转导通路发挥其生物作用。本文综述了PRL及其受体与乳腺癌的密切关系。

  • 标签: 催乳素 催乳素受体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催乳素分泌瘤患者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3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治疗,41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2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结论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尽快痊愈出院。

  • 标签: 催乳素分泌瘤 患者 治疗
  • 简介:摘要各种原因所致外周血中催乳素水平的异常增高,一般认为血催乳素浓度高于30μg/L(30ng/ml)或880~1000mU/L时应视为高催乳素血症。本文旨在探讨高催乳素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临床诊断和治疗。

  • 标签: 高催乳素血症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高催乳素血症系指由各种因素引起的,以外周血催乳激素(PRL)升高(≥1.14nmol/L)、闭经、溢乳、无排卵和不孕为特征的综合征。正常PRL脉冲性释放及其昼夜节律对乳腺发育、泌乳和卵巢功能起重要调节作用。PRL分泌受下丘脑促催乳素释放激素和催乳素抑制因子双重调节,一旦这种调节失衡即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对于此病的治疗药按照相应的症状进行治疗。

  • 标签: 高催乳素血症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垂体催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可导致育龄期女性出现月经紊乱及不孕症。经过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手术等治疗可以恢复患者的排卵和生育能力。对于催乳素瘤合并妊娠患者的管理国内尚无统一规范。本文就有生育意愿的女性催乳素瘤患者的妊娠时机、妊娠期及产后管理进行相关讨论。

  • 标签: 催乳素瘤 妊娠 治疗
  • 简介:摘要高催乳素血症系指由各种因素引起的,以外周血催乳激素(PRL)升高(≥1.14nmol/L)、闭经、溢乳、无排卵和不孕为特征的综合征。正常PRL脉冲性释放及其昼夜节律对乳腺发育、泌乳和卵巢功能起重要调节作用。PRL分泌受下丘脑促催乳素释放激素和催乳素抑制因子双重调节,一旦这种调节失衡即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高催乳素血症可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睡眠、妊娠期、哺乳、按摩乳头、吸吮、情绪紧张、饥饿、进食、运动和应激刺激等均可引起生理性催乳素分泌增多。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症见于下丘脑一垂体病变、原发性和(或)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异位PRL分泌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医源一药物性因素等。

  • 标签: 高催乳素血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高催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HPRLM)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血清催乳素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疾病,其治疗目前仍是以溴隐停为主的药物治疗加手术及放疗,近几年出现几种新的治疗药物。Cabergoline为一种较长效的特异性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其在治疗HPRLM及生理性抑乳方面有较好的疗效。Quinagoline是一种非麦角碱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用于对麦角碱类药物过敏者及耐药者,促排卵药物及HRT也可用于HPRLM的辅助治疗。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周莉 唐沙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重庆 400054
  • 简介:摘要:垂体催乳素瘤是最常见功能性垂体腺瘤,可导致育龄妇女月经紊乱和不孕。在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排卵及生育能力能恢复。基于此,本文详细论述了垂体催乳素瘤合并妊娠患者的管理。

  • 标签: 垂体催乳素瘤 妊娠患者 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肝衰竭大鼠催乳素变化及雌二醇对该变化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被随机分成三组,正常组(对照组),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组,苯甲酸雌二醇加硫代乙酰胺(TAA+E2)组。TAA组、TAA+E2组大鼠用硫代乙酰胺(600mg·kg^-1)间隔24h两次皮下注射,复制大鼠急性肝衰竭的动物模型,TAA+E2组同时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对照组以同样方法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d后眼球取血,离心后放射免疫法观察血清PRL及雌二醇(E2)浓度。结果TAA、TAA+E2两组血清PRL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变化(P〈0.05),但TAA组与TAA+E2组之间血清PRL浓度无变化(P〉0.05),TAA组与E2+TAA组血清雌二醇存在差异(P〈0.05)。结论TAA诱导急性肝衰竭时,血清PRL可升高,但不受外源雌二醇影响。

  • 标签: 硫代乙酰胺 急性肝衰竭 催乳素 雌二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清催乳素分子主要有3种不同存在形式,包括单体催乳素(23 kD)、大催乳素(40~60 kD)和与免疫球蛋白G(IgG)结合的巨催乳素分子(150 kD)。巨催乳素分子生物活性低但有免疫活性。巨催乳素血症是高催乳素血症(HPRL)的常见原因之一,常被误诊为催乳素瘤而过度诊疗。血清巨催乳素检测方法包括凝胶过滤层析法、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沉淀法和超滤法,除PEG沉淀法在英国常规用于临床检测巨催乳素血症,国内外临床上未广泛开展。本文就高催乳素血症中巨催乳素血症及检测方法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以加强临床医生对巨催乳素血症的认识和提高诊疗水平。

  • 标签: 高催乳素血症 巨催乳素血症 聚乙二醇沉淀法 超滤法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催乳素瘤采用大剂量溴隐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2019年8月-2021年7月开展催乳素瘤治疗研究,将70例该病病例随机抽签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剂量溴隐亭治疗,观察组实施大剂量溴隐亭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较对照组高(P

  • 标签: 催乳素瘤 溴隐亭 大剂量用药
  • 简介:【摘要】 目的 为促进精神分裂患者用药安全,提升用药安全性,特探究几种不同的抗精神疾病药物,使用后对血清催乳素,安全水平的影响,而高催乳素则会导致人体产生高催乳素血症,它能给人体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它可使人的性生活减退尤其对于女性来说,可以造成患病者乳房发生异常情况经期紊乱等等。这种病症极大威胁了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对此项实验的研究在生活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方法 对2019年1月至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相关分组。分组完后,一对每组每个人的催产素水平进行相关测量,然后分别采用四种药物进行相对对等的程度治疗,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又对四组所有的人员进行催产素水平的测定。结果 测量人员将数据进行汇总,发现四种药物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疗效都比较好,又发现阿立哌唑对催乳素的影响是最少的。其余奥氮平,利培酮舒必利等三种药物相差并不是太大。经最后研究得出了相关结论。结论 其中所采用的药物对抗精神疾病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其中阿立哌唑对催乳素影响是最少,副作用较少,利于治疗精神病患者疾病,值得推广,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血清中催乳素含量 抗精神疾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 药物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增高的原因。方法分别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以及内外科患者各250例,进行血清催乳素定量检测。结果精神病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增高162例,占64.8%,其中男性32例,女性130例。血清催乳素水平在正常范围的88例,占35.2%。内外科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增高28例,占11.2%。男性3例,女性25例。血清催乳素水平在正常范围的222例,占88.8%。两组增高和正常的比例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类药物的患者比未服用抗精神类药物的内外科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增高明显。

  • 标签: 精神病患者 血清催乳素 增高 原因
  • 简介:目的探讨用奥氮平替换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催乳素水平及糖脂代谢的变化。方法对52例服用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换为奥氮平治疗8周。于基线及换药后第8周测空腹催乳素、胰岛素、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脂蛋白及体重。结果换用奥氮平8周后,催乳素水平显著下降,胰岛素、甘油三酯、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水平均显著升高,体重显著增加(均P〈0.05)。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略有升高,空腹血糖略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奥氮平替换治疗能够明显的改善利培酮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但也可能会引起脂代谢异常。

  • 标签: 催乳素 血糖 血脂 奥氮平 利培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