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ClinicalTrials.gov、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万方数据库,筛选并纳入采用导管消融室率控制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比较的试验,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入选5项研究,累计有423例患者,其中214例接受导管消融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导管消融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显著升高,MD为5.21%(95%CI:1.69~8.73,P=0.004),但研究间存在显著异质性(I^2=80%,P=0.0006)。经调整纳入测量指标,行敏感性分析排除异质性来源之后,重新纳入软件进行Meta分析,文献间未发现异质性(I^2=0%,P=0.49),此时LVEF的MD变为7.31%(95%CI:5.18~9.45,P<0.00001)。同时,对导管消融治疗前后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6min步行距离、峰值耗氧量、脑钠肽、NHYA心功能分级的变化进行分析,室率控制治疗相比,亦有明显改善。结论导管消融室率控制治疗持续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相比,前者改善持续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心功能、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趋势更明显,但更确切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生活质量 系统评价
  • 简介:<正>保罗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普通工人,他1岁的儿子患了一种复杂且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医生们对此束手无策,由于病情严重且路途遥远而无法转至大城市医学中心。然而由于网络技术在美国已相当发达,于是医生通过网上会诊系统纽约心脏中心专家对患儿诊断及治疗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指导当地医生成功地进行了手术。这就是典型的一例网络医疗。

  • 标签: 心脏中心 阿拉斯加州 心血管病 大城市 先天性心脏病 远程医疗
  • 简介:脑梗死是中老年致死及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超急性期溶栓是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但超急性期溶栓治疗的重要前提是必须在脑梗死发作后6h内对梗死的部位、大小、组织代谢、血流灌注等情况有一个可靠的认识,即提供超急性脑梗死的形态及功能的影像学证据,来指导溶栓治疗的准确进行,避免仅依据梗死发生的时间和临床表现决定是否溶栓及判断溶栓效果的主观性及盲目性.

  • 标签: 功能磁共振成像 超急性脑梗死 应用 磁共振波谱
  • 简介:1948年,Harber首次研制出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TEG)并开始应用实验研究。TEG可动态监测从血小板一纤维蛋白相互反应开始,包括血小板聚集、血凝块强化、纤维蛋白交联以及血凝块溶解的全过程。直至20世纪80年代,TEG才开始在肝移植和心血管手术中应用。2004年推出的血小板图检测(plateletmapping)技术,基于不同凝血通路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上快速、准确监测血小板聚集过程和评价抗血小板药物疗效提供了新方法。

  • 标签: 血栓弹力描记术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心血管疾病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
  • 简介: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颈部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临床怀疑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GELightSpeed16排螺旋CT行颈部血管造影检查,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重建血管。结果正常9例,异常21例,共观察颈动脉60支,椎动脉60支,其中正常血管71支,狭窄血管41支,变异血管8支。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颈部血管,对绝大部分的颈部血管变异、狭窄能迅速、准确的诊断。结论16排螺旋CT的CTA检查是一种显示颈部血管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它较普通螺旋CT更快捷、更安全,相对颈部血管造影更具有价格低、无创伤的优点。对临床怀疑颈动脉、椎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颈部血管 血管造影术
  • 简介:你在电影中可能见过这样的情境:想干什么的时候,只需要想一下.机械就会替你完成你想做的事情。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可能会成真.因为已经有研究者成功地让猴子学会用脑电波控制机械手臂,并替自己完成简单的动作。

  • 标签: 机械臂 神经调控 动物脑 研制 脑电波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的检验项目的应用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72例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观察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非糖尿病组)各36例,结合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的各类检验项目进行分析对比,探讨应用价值,指导诊治检验相结合的临床实践。结果糖尿病组对照组测定值比较,糖尿病患者的各项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血糖波动稍大,对照组血糖较平稳,波动小(P〈0.05)。结论糖尿病组对照组各项数值检测的结果有所差异,掌握临床检验的标准和临床意义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利于疾病控制和症状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诊断和治疗 检验项目 应用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PICC置管前谈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2年10月-2014年12月276例静脉化疗需进行PICC置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PICC置管前谈话,观察组将护理程序应用PICC置管前谈话中。比较两组PICC患者对PICC置管的基础知识、优点和缺点、置管过程、日常维护方法等指标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PICC基础知识、优点和缺点、置管过程、日常维护等指标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PICC置管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化疗患者运用护理程序进行PICC置管前谈话,能全面评估化疗患者的状态,针对不同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患者PICC置管依从性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PICC 护理程序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研究DCG在揭示房室结双径路(DAVN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DCG检查的179例阵发性心动过速(PSVT)者的监测结果,对具有DAVNP特征者,通过食管电生理检查与其对比.结果确诊DAVNP29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4.4%(29/45).结论DCG监测为揭示房室结双径路提供了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DCG监测 房室结双径路 食管电生理检查 心律失常 诊断 阵发性心动过速
  • 简介:经股动脉冠状动脉(冠脉)介入诊断治疗术后有效止血非常重要,过去一般采用手工压迫方式。近年来新的止血装置不断出现,并在临床使用。本研究通过检测穿刺部位B超参数改变及临床观察随访,评价Perclose血管缝合器在冠脉介入诊疗术后特殊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PERCLOSE血管缝合器 穿刺部位 股动脉 介入诊疗术 介入诊断 冠状动脉
  • 简介:复合手术室为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以及影像学检查的融合提供了平台,使得高质量影像引导的显微外科手术成为了可能。近年来,国内外神经外科领域进行了一系列联合血管内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的复合手术治疗复杂脑血管疾病的实践,包括巨大、梭形、宽颈等复杂颅内动脉瘤,高级别(Spetzler-Martin分级Ⅳ~Ⅴ级)等复杂动静脉畸形,传统治疗方式不能治疗或治疗失败的复杂动静脉瘘,颈动脉分叉和弓上动脉(颈总动脉和头臂干)多处狭窄。在实时评估手术有效性的同时简化了手术流程,为复杂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静脉畸形 动静脉瘘 复合手术 综述
  • 简介:目的评价早期运动康复对充血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运动方式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近4年来25例充血性心衰患者在实施临床医疗措施的同时,早期介入运动康复,并与同期2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早期运动康复,其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显著节省,可促进临床表现的好转,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可增强患者身体活动能力,提高出院时生活质量.结论早期运动康复对充血性心衰患者疗效显著,安全可行.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康复 运动疗法
  • 简介:目的对应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高血压患者,均为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一年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精神症状和康复状态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一年后两组患者之间的生活质量评分、精神症状和康复状态都有明显的差异,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28(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75.86%),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症患者采取个体化延续护理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和康复状态,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 个体化延续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在可疑冠心病应用中的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可疑冠心病者常规心电图检查时,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结果320例可疑冠心病者,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38例,检出率为11.88%。其中,呈缺血性ST段下移37例,呈弓背上抬1例,同时伴频发房性期前收缩1例,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例,伴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在可疑冠心病检查中是一种较为安全而简便的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可疑冠心病 胸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止血纱布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278例甲状腺手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纱布和278例甲状腺手术中未用可吸收止血纱布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止血纱布的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渗血量少,无声音低顿现象,而未应用止血纱布的患者渗血量,8%患者出现术后暂时性声音低顿现象。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纱布使创面渗血量减少,术后避免了暂时性声音低顿现象的发生。

  • 标签: 止血纱布 甲状腺手术 疗效
  • 简介:磷酸肌酸(ereatinephosDhate,CP)是人体内自有的活性物质,是参与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之一,也是人体重要的能量供应源,为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补充能量,而ATP是任何细胞代谢过程中最主要的能量源。人体内磷酸肌酸的生物合成从肾脏开始,由甘氨酸精氨酸反应形成胍基乙酸,然后在肝脏经甲基化形成肌酸,最后在各组织中被磷酸化后形成磷酸肌酸。

  • 标签: 磷酸肌酸 心血管疾病 能量代谢
  • 简介: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病治疗技术的显著进步,一些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而幸存的患者有的最终会进展为心力衰竭(心衰),使心衰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近几年各地的资料显示,我国心衰的患病率已显著增加至2%~3%,现有患者约1000万。虽然,目前心衰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所有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均不能降低其病死率。据报道5年病死率仍高达60%~80%,常见恶性肿瘤相仿。

  • 标签: 心力衰竭 超声检查 肺水肿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对预后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116例行PCI治疗的病患,随机分组,Ⅰ组62例Ⅱ组54例患者行相同治疗,Ⅰ组治疗前另行服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治疗24周之后,观察两组患者出现MACCE(心脑血管事件)的情况及血液流变指数、血脂生化指标的变化状况,总结他汀类药物用于患者PCI治疗的价值。结果以他汀类药物配合PCI治疗的Ⅰ组患者MACCE总发生率为4.84%(3/62),明显比Ⅱ组(24.07%)低,P〈0.05;且Ⅰ组术后的血液流变指标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Ⅱ组均高于正常水平,Ⅰ组明显低于Ⅱ组;两组患者血脂生化指标均有所降低,Ⅰ组TC、TG、HDL—C降低比Ⅱ组显著,P〈0.05,LDL—CⅡ组相比则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医师使用他汀类药物为行PCI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MACCE发生率,控制血液流变及血脂生化指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 他汀类药物 术前 应用
  • 简介:目的探究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在高血压稳定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稳定患者118例,按照管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68)。对照组给予一般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团队慢性病综合管理模式;随访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压控制情况,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为8.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0%,组间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模式不仅能有效控制高血压稳定期患者血压水平,还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社区卫生医院和服务中心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病管理 稳定期高血压管理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中随机抽选40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不同组,其中,2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化的手术室护理管理,200例试验组患者则实施风险意识管理,统计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风险事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有区别;试验组患者的风险因素认知率、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手术室患者实施风险意识管理效果突出,可预防不良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 标签: 风险意识 手术室护理 应用效果